“吃喝玩樂”全暴漲,沒錢消費?專家建議“每人”發1200元

突發疫情導致眾多企業生產經營停擺,沒了收入,成本卻一點都沒有減少,許多企業承擔不了這段時間的虧損,要麼關門 ,要麼裁員。隨著疫情好轉,人們沒有等來意料之中的報復性消費,倒是等來了餐飲的報復性漲價,於是就出現了網傳的奶茶邁入30元時代,工資卻退回0元時代,乾癟的錢包打消了人們的消費慾望。

“吃喝玩樂”全暴漲,沒錢消費?專家建議“每人”發1200元

雖然前段時間不少地方政府已通過發放消費券來啟動本地經濟。但因地方政府財力限制,難以定向解決低收入群體流動性問題、限定使用範圍而靈活性較差等因素,難以推動消費取得更大規模的增長。

日前,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調查與研究中心甘犁教授建議實施現金髮放政策,直接給老百姓發錢,補貼總額預計7500億元,覆蓋全國70%的家庭。甘犁教授認為,這不僅將疫情救助與刺激消費相統一,既保證了低收入群體在困難時期維持基本生活,又提升了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且在短時間內拉動經濟的作用將比基建投資更具立竿見影的效果。

具體建議如下:

1.兒童補貼,可將範圍擴大到3歲及以下兒童,包括所有16歲以下的兒童以及16歲及以上仍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子女。每個兒童給予1200元一次性補貼。

2.接受繼續教育成年人,給予480元一次性補貼。

3.大病醫療,醫療保險自付部分超過15000元,低於80000元的部分給與10%的補貼。

4.首套房房貸,給予1200元一次性補貼。

5.工作城市無自有住房的租房家庭,發放一次性租房補貼。直轄市、省會、計劃單列市,補貼18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超100萬的城市,補貼1320元;其他城市,補貼960元。

6.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老人,通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賬戶直接發放,補貼標準為1200元。

針對甘犁教授的建議,網上褒貶不一,有網友認為,盲目的印錢發錢不是好事,需要考慮CPI,錢多了購買力就下降了,我國和美國的國情不一樣,印美元是向全世界分攤風險,因為美元是國際通用貨幣,但人民幣不是。

“吃喝玩樂”全暴漲,沒錢消費?專家建議“每人”發1200元

“吃喝玩樂”全暴漲,沒錢消費?專家建議“每人”發1200元

“吃喝玩樂”全暴漲,沒錢消費?專家建議“每人”發1200元

支付界百科認為,我國應對疫情衝擊發放的現金補貼引發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一是當前我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供給端的生產活動正陸續復甦,當前國內需求不能及時復甦和國外需求突然下降引發有效需求不足的風險相對較大,補貼導致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風險的可能性不大。

現在更需要擔心的是需求不足導致的通貨緊縮。如果發錢能引起溫和的通脹反而證明確實提高了居民購買力,那至少在能引起通脹的過程中讓每個人“爽”一次,而爽這一次對實體經濟形成良性循環,從疫情泥潭中走出來是很重要的。

二是現金補貼主要針對流動

我國現在還是有很多底層人民幾乎沒什麼存款,而這些人是邊際消費傾向最大的。發錢能夠直接幫助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能通過讓底層人民最有獲得感的方式來刺激經濟。根據扶貧的數據來看,貧困家庭真的拿到補貼都會去滿足最基礎的消費,有很多家庭其連基礎的消費都還沒有滿足。

很多網友擔心的是,發放現金,老百姓可能會存錢,起不到刺激消費的作用。但是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收入最高10%組的家庭,其儲蓄率達66.8%,儲蓄額佔當年全國總儲蓄的62.5%;收入最高5%組的家庭,其儲蓄率更是高達72.6%,其儲蓄額佔當年全國總儲蓄額的50.4%。

“吃喝玩樂”全暴漲,沒錢消費?專家建議“每人”發1200元

相比之下,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家庭當年的收入小於支出,需要靠借貸或往年儲蓄來支撐消費。低收入家庭消費受資金流動性約束非常強,收入最低20%組的家庭中有91.5%當年儲蓄為負;而隨著收入階層越高,負儲蓄家庭的佔比逐漸下降,在收入最高的20%組收入家庭中,負儲蓄家庭佔比僅為8.8%。

所以說發錢對窮人幫助大,對富人幫助小,對越需要幫助的人幫助越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富不均的問題。但是這個政策最大的問題在於成本很高,不像消費券那樣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雖然消費券也有用,但是體量還不足夠大,而且發放方式也是另一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