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種子可能通過恆星之間相互交換的彗星而在銀河系中蔓延

生命有很多機會在整個銀河系中蔓延,而我們的地球可能是關鍵的擴散點之一。在過去46億年中,太陽在環繞銀河系中心的軌道運動使其與許多其它恆星接近,有人認為這種近距離遭遇可能會使兩個系統通過彗星相互交換物質。

這種“彗星交流”可能是地球上過去發生的大規模物種滅絕的原因之一,但這種交流同樣有助於將生命物質擴散到更大的範圍,就像人類先祖在廣闊的海洋裡從一個島嶼抵達另一個島嶼。

生命的種子可能通過恆星之間相互交換的彗星而在銀河系中蔓延

這既是一種可以將生命物質傳遞到地球的的機制,也是地球將生命物質提供給其它恆星系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是恆星之間的普遍現象,也許銀河系已經佈滿生命。

這個假設基於一些簡單的計算,它考慮了太陽附近恆星的平均分佈密度(每立方光年0.003顆),太陽相對於恆星場的速度(約36000公里/小時)以及銀河系中不同質量的恆星比例。

再假設其他恆星與太陽系類似,在它們的外圍也擁有巨大的彗星倉庫,就像我們太陽系的奧爾特雲。如果太陽與另一顆恆星的奧爾特雲足夠接近,就可以捕獲其中的彗星,這些被捕獲的彗星將被引力拖拽到太陽系內部。同樣原理,太陽系奧爾特雲中的小天體也會在另一個方向被其它恆星捕獲。

生命的種子可能通過恆星之間相互交換的彗星而在銀河系中蔓延

這些相互交換的彗星絕大多數會被外部的巨型氣態行星阻攔,但由於每次交換的數量可能非常多,像地球這樣位於宜居帶的岩石行星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在太陽系46億年的生命歷程中,太陽每十億年就有大約47次接近其它恆星,此時地球可能被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撞擊。受到撞擊的地球濺射出的塵埃會被太陽風推向外部。這意味著微生物可以從地球轉移到另一些掠過地球軌道的彗星上,如果這個過程很快,生命物質可能免於受到深空輻射的破壞。即使這些搭載生命物質的系外彗星沒能衝出太陽系,它也可能滯留在奧爾特雲中,這些被太陽風向外驅散的含有微生物的塵埃粒子,會在彗星上被水冰冷藏,並在奧爾特雲中長期儲存,直到太陽再次與其它恆星系統擦肩而過時被釋放並轉移。

太陽比銀河系中90%的恆星更大,因此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比大多數恆星的類似結構更廣闊,這意味著太陽系有可能是主要的彗星捐獻者,其它掠過的恆星系遭到的彗星轟炸比我們接受的更多。

這種猜想對那些希望地球生命在宇宙中並不孤獨的人來說,是令人興奮的,畢竟四十多億年的時間跨度,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