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警告說,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威脅全球糧食供應


據香港(CNN)報道-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關閉全球企業,並使各國陷入困境,這種破壞威脅著切斷供應鏈並加劇糧食不安全狀況。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在上月末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說:“目前超市貨架仍然存貨。” “但是曠日持久的大流行危機可能很快給食品供應鏈帶來壓力,一個複雜的互動網絡涉及到農民,農業投入品,加工廠,運輸,零售商等。”

聯合國警告說,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威脅全球糧食供應


目前現在還沒有出現糧食短缺現象,相反,這是世界上針對該病毒的嚴厲措施。

邊境關閉,行動限制以及航運和航空業的中斷,使得在國際上繼續進行食品生產和運輸貨物變得更加困難,這使替代食品來源很少的國家處於高風險之中。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於3月25日表示,航空公司已將數千架飛機停飛,港口已關閉-將食品,藥品和其他產品的集裝箱滯留在停機坪和等候區。

聯合國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CFS)上個月警告說,全球糧食供應的高度不穩定將對最貧窮的公民產生最大的影響。

甚至私人公司和組織也呼籲立即採取行動,以解決迫在眉睫的糧食災難。

科學家,政治家以及像雀巢和聯合利華這樣的公司致世界領導人的一封公開信中說:“政府,企業,公民社會和國際機構需要採取緊急,協調一致的行動,以防止COVID大流行轉變成全球糧食和人道主義危機。”

中國的技術進步減輕了打擊

1月和2月,中國受到該病毒的打擊最嚴重,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新病例報告。

中國實行封鎖措施,中止跨省旅行,並命令居民呆在家裡,這幾乎破壞了所有部門的業務。

糧農組織的報告說:“在中國,後勤方面的限制和勞動力緊縮造成了新鮮蔬菜的損失,動物飼料的供應有限以及屠宰場的能力下降。”

中國以前曾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歷史學家估計,在1958年至1962年的一場名為“大躍進”的經濟運動造成的饑荒中,成千上萬人餓死。

但是現代中國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家,擁有新技術和新財富-它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改善其糧食安全,在過去十年中花費了數百億美元購買了大型種子企業。

這些努力似乎減輕了這次食品工業的打擊。糧農組織的報告說,中央政府為恢復農業分配了2000萬美元的補貼,並投資了包括農業無人機和無人駕駛車輛在內的技術,這些技術可以使供應鏈在無人接觸的情況下保持運轉。

聯合國警告說,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威脅全球糧食供應


國營新聞社新華社說,當人們確實進入田野工作時,他們戴著政府提供的口罩和防護設備,並得到了地方當局的消毒劑。

甚至中國占主導地位的電子商務市場都介入了。報告說,各省的封鎖和行動限制阻礙了貨物的出口和運輸,因此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成立了一項基金,以幫助農民為其未售出的產品尋找市場。

澳大利亞面臨出口壓力

澳大利亞出口了大約三分之二的農產品,並且是亞太地區的主要供應商,但是這一關鍵貿易現在正受到威脅。

大流行給航空業帶來了沉重打擊,國際航班也被削減了。昆士蘭州園藝代表機構Growcom的政策和宣傳經理理查德·香農(Richard Shannon)說,航班減少意味著通過航空旅行出口食品現在變得更加昂貴。

他說:“該行業正在迅速尋找替代路線。”但一些澳大利亞農民可能會在國內尋找新買家,而不是尋求國際買家。

這從兩個方面威脅著整個國家的經濟。根據經濟複雜性觀察站(OEC)的數據,澳大利亞所有出口產品中約有14.5%為食品。如果農民不能出口他們的商品,可能會使該國損失數百億美元的收入。

第二個最佳選擇是讓農民在澳大利亞境內出售商品,因此,通常運往世界各地的所有這些農產品突然進入國內市場。香農說,這種湧入可能給市場帶來很大壓力,並影響到這些產品的銷售價格。

政府採取了緊急援助措施,宣佈將斥資1.1億澳元(合6740萬美元)來增加航班數量,並幫助出口商將其貨物運輸到主要的國際市場。

大流行還帶來了其他問題。冬天來了的澳大利亞-這意味著全國的季節性工人正湧向昆士蘭州,昆士蘭州的冬季蔬菜產量超過該國90%。突然之間,農村小城鎮蓬勃發展,來自外州的人們正在尋找農場的工作。

由於大量人口居住和工作在近郊,只有少數感染會給農場經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但是這些農場不能像其他行業的企業那樣僅僅關閉14天。

香農說:“我們是必不可少的服務。”人們要吃飯。

昆士蘭州當局和種植者現在正在努力制定既可以確保工人安全又可以防止農場停工的協議,例如大幅度的午餐班次以減少緊密接觸的人數。

香港和新加坡可以買路

政府網站稱,香港和新加坡是亞洲兩個主要的金融中心,但由於耕地有限,它們都只有很小的農業部門,進口的糧食超過90%。

專家說,儘管如此,他們幾乎沒有糧食短缺的危險。首先,他們倆都有一個主要供應商。香港從內地獲得絕大部分食品,新加坡從馬來西亞進口。只要這些主要來源保持穩定,糧食主糧就將得到保障,並且從其他國家停止的進口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聯合國警告說,冠狀病毒大流行可能威脅全球糧食供應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所長王納森說,即使在中國正處於其冠狀病毒危機的最深處時,食物仍然從邊境流入香港。

王說,法國的牡蠣等一些利基產品可能會暫時停產-但這不是日常用品,香港可以通過其他國家代替供應。

國際合作和開放的全球貿易也是關鍵。報告稱,政府應在此期間取消出口限制和進口關稅。負擔不起刺激計劃和農業援助的貧困國家應尋求國際資金。

“但是通過保持供應鏈的運轉並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以保持貿易開放,各國可以防止糧食短缺並保護最脆弱的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