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釀造醋的工藝

著作《山西醋》中講:“我國醋之最著名者,首推山西醋和鎮江醋,鎮江醋釅而帶藥氣,較之山西醋猶遜一籌,蓋上等山西醋之色澤氣味醇正,陳放時間長,醋之本身起化學作用而生成,絕非人工偽制,不愧我國之名產。”

山西釀造醋,較為可靠的推測當始於周朝。據文獻載,周朝的皇室設有專管醋政的“醯人”之官兒(醯者,醋也),並有了做醋的奴隸。


山西釀造醋的工藝

醋的生產和發展,歷經滄桑,到了明清時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明洪武元年(1368),太原府梗陽縣(現清徐縣)“美和居”醯坊發明“燻蒸法”,一改尖酸寡淡的白醋體態,山西老陳醋初步定型。

山西老陳醋的形成和工藝技術的提高、產品質量飛躍,是清順治年間(1644-1661)介休人王來福首創實現的,王來福對山西醋的貢獻主要在兩個方面:山西醋的原始色澤為白色或黃醬色,他將發酵好的醋醅用爐火燻烤,使之糖化成焦糖色,再淋制使其成醬色,又增加了薰香味。


山西釀造醋的工藝

經過夏伏曬、冬撈冰的隔年醋,醋味更濃,風味更好,遂把隔年的醋起名為“老陳醋”。“夏伏曬、冬撈冰”、“隔年陳釀”工藝後來被廣泛應用。

這就是老陳醋最早的起源。在生產實踐中,王來福對醋的又一重要貢獻,是繼承汾酒釀造技術,大膽選用當地最好的高粱作原料,試釀高粱醋。經過實踐,終於總結出一套高粱釀醋的方法。這些工藝技術,至今仍是製作山西老陳醋的關鍵所在。

發展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山西知名釀醋坊多達53家,其中太谷12家,蒲縣7家,清源6家,曲沃5家,汾城4家,襄陵、汾陽、新絳各3家,徐溝、翼城、河津、沁縣等各2家,祁縣、平遙各1家。


山西釀造醋的工藝

據《中國實業志·山西省》載:“晉人嗜醋,凡小康之家,皆自釀造。”在廣大農村,釀醋技術已成為婦女的普通技能,一般農戶每年都要釀造一次,以供全年食用。

山西老陳醋採用以高粱、麩皮和水為主要原料,以大麥、豌豆所制大麴為糖化劑,經酒精發酵,再經固態醋酸發酵、燻醅、陳釀等工序釀製而成的食醋才能稱之為山西老陳醋。

高粱用磨粉碎,要求將高粱粉碎為6-8瓣,調料須用溫水浸泡10個小時以上,蒸料必須頂汽上鍋,拌曲必須將料涼到規定溫度,撒曲必須撒勻耙透等。它採用了多酶系多菌種混合發酵,區別於其它食醋單酶系、單菌種單一發酵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