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安全問題,應該這樣解決

根據中國汽車網的消息稱,在最近的這幾年,要說到汽車行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是勢頭最猛的一股力量了,即使最近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增加,汽車市場慘遭寒流,如今整個大環境都不甚樂觀的情況下,新能源市場卻成為了其中的一面旗幟,長勢喜人,表現相當讓人震驚,據相關資料統計,今年前九個月的新能源自用車銷量已經達到了61.3萬量,近乎完成了一倍的增長。

在銷售量大幅上漲的同時,安全問題卻開始顯現,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發展局近日統計,截至到今年10月份,我國已發生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高達40多起,包括比亞迪(47.70 +0.15%,診股)宋、力帆650EV、眾泰雲100等都發生過自燃事故,但由於起火原因較為複雜,可能與電器線路、燃料電池、機械干涉和外部火源等因素相關,且有些證據很可能在起火燃燒過程中消失或損毀,所以調查取證極為困難,監管部門目前已經對新能源安全問題高度重視。

新能源安全問題,應該這樣解決

今年1月,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重慶某小區車庫發生自燃,當時車輛並未充電,也未發生碰撞。從現場看,車輛內飾完好,著火點在車輛底部,分析是電池系統著火。

今年8月,一輛比亞迪宋SUV在上海虹橋火車站附近,發生起火自燃。由於火勢較大,相關部門臨時對該區域交通管制。"車頭和車艙"被嚴重燒燬,車輛後部則完好無損。

同年9月,在廣州,一輛停靠在路邊的力帆650EV純電動汽車,底盤突然冒煙,隨即起火。經初步判定為車輛被雨水浸泡導致電芯短路,導致其動力電池起火。

新能源安全問題,應該這樣解決

同樣是在9月,3輛眾泰雲100純電動車在珠海某停車場充電時發生自燃,截至目前,官方並未給出具體事故原因。

質量問題是起火事故根本原因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電池熱失控是造成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的主因之一,(所謂電池熱失控,即電池在短時間內到達一定溫度,會產生連鎖熱反應。)所以,產品的質量問題才是其根本原因,新能源汽車在設計、製造、驗證、使用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守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範。部分車企在和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進行賽跑,故留下了諸多安全隱患。"

除此之外,也有業內專家表示,我國追求電池高比能量密度也可能是導致起火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新能源汽車專家王秉剛認為,"目前對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也要穩一穩,補貼政策最好不要提高續駛里程的指標。"

根據清華大學動力電池實驗室的研究發現,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反映了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問題包括,車輛使用過程中可靠性惡化;充電安全管理技術水平低下;以及電池系統熱蔓延抑制技術水平有限。

事故頻發 監管總局將大力整治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有關負責人近日就召回管理工作答記者問時表示,市場監管總局已經組織缺陷產品管理中心,進行新能源汽車缺陷調查10起,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火災事故現場調查5次,督促相關生產企業實施召回5次,此次召回所涉及5個企業,24個車型,共3.56萬輛缺陷車輛,原因大多數是電控和機械故障。為此,記者查閱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網站,但截至目前,並未在國內汽車召回的相關信息中發現有涉及新能源汽車召回信息。

對於下一步的工作內容,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開展對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的專項調查,以及開展信息共享機制研究,提升缺陷判定技術和能力,此外,還將加強召回的監管。同時,會同相關部門推動標準制修訂、產品質量擔保等制度,督促生產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產業健康發展,保障新能源汽車安全運行。

儘快推出專屬三包政策 維護消費者權益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60萬輛,佔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50%。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自燃、電池沒電、續航里程不足等問題逐步開始引起社會關注,尤其是近期頻發的起火事故。

其實對於新能源車輛的安全問題,除了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督與專項排查之外,新能源汽車獨有的安全標準和相關的召回制度也應該儘早建立起來。而且關於新能源汽車的"三包"制度一直都還沒有建立起來,換個方法說也就是如果一旦新能源汽車的和心靈家出現問題,傳統的三包政策對相關企業並沒有約束力,也就沒有制止糾紛的能力。所以,儘早推出新能源汽車自己的三包制度,既能有效保障消費者自身利益,也能讓整個行業的水平都有一個質的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