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朱瞻基奉旨辦案,朱棣:順手還給下屬撈個媳婦

小說:朱瞻基奉旨辦案,朱棣:順手還給下屬撈個媳婦

一大早林樊便從書房裡起來了。

為什麼從書房裡呢?因為昨夜林樊將瓶兒抱到了自己的床上,雖說已經是徐景昌贈給了自己的人了。但是礙於前世記憶,林樊並沒有把她就地正法。

並非林樊沒有想法,而是面對一個與自己前世夢中情人一模一樣面孔,卻擁有完全不同的靈魂的女子,他內心深處產生了障礙!

所以,他以著寫奏摺的藉口說服了自己宿在了書房裡。其實真正的原因只是書房離自己的臥室比較遠。

………………

距離早朝還有不到半個時辰了,一向勤政的朱棣卻還躺在御書房的張龍塌上。他手裡握著昨夜自己親手寫下用印的聖旨,腦海中不斷想著靖難時的種種過往。

當年東昌一戰時,敵眾我寡,領著燕軍一馬當先衝入敵陣的朱棣,在衝殺了幾個來回後發現自己陷入了包圍,就在身邊的士卒越來越少,手下的將領逐漸凋零的時候。不遠處山坡上的八千騎兵,由那個十幾歲手持長槍的少年領著,嘶吼著衝過了幾萬敵軍向自己衝來。

還有那白溝河一戰,自己中了敵人奸計,深陷重圍跌落馬下!萬念俱灰之時,還是那個渾身是血的少年,握著那砍殺得捲了刃的刀,殺過了層層敵軍哭喊著將自己扶起……

兵臨南京城下時,自己慈愛地拍撫著他的肩膀說道“世子多疾,汝當勉之。”

是自己害了他,給了他太多的寵溺,還給了他立儲的希望,才導致他如今的騎虎難下!做出了骨肉相殘的事情!哎,只希望未來當自己不在了,他能改過收斂,瞻基這孩子能像他父親一樣寬厚,給他一條活路啊!

兩行清淚,不經意間從那歷盡世間艱難險阻的堅毅臉上滾落了下來!老二啊,不要怪爹!爹這樣做也是在保護你!

“皇上,太孫求見。”一個小黃門輕輕地走了進來。

淚流滿面的朱棣聞言拭去了淚水,轉身之時神色一改,那個君臨天下的永樂大帝又回到了殿中,他擺擺手示意小黃門準見。

“孫兒給皇爺爺請安,恭請聖安!”朱瞻基進入殿中跪拜道。

“起來吧,差事辦好了嗎?奏與朕聽吧。”朱棣示意免禮,整了整長袖坐在了身後的榻上。

“稟皇爺爺,孫兒奉旨拿賊,率三千營左哨營參將塞哈智,御前司千戶林樊兵圍紀剛家宅。抓獲紀綱全家三百七十二口,盡皆打入大牢。昨夜牢中紀綱已經招認種種罪行一百三十七條。恭請皇爺爺聖裁!”朱瞻基聽到朱棣的話並未起身,而是依舊跪地鄭重道。

朱棣看著眼前跪地不起的朱瞻基,平靜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期待。

“就沒有查出點別的什麼?”朱棣問道。

“紀綱的罪行皆已招認,要說別的吧這昨夜倒還查到一起案子!”聽聞朱瞻基說道這裡,朱棣心中不免一緊,一層陰霾掩上了他的心頭。是啊,這孩子從小對朝堂間的權謀耳濡目染,這麼好的機會他怎麼會放過啊!

“這件事嘛,說起來倒也有趣,昨夜孫兒捉拿紀綱時在紀綱家裡找到了一個女子。誰知這女子竟與御前司千戶林樊相識,追問之下竟又引出了兩樁案子。其一是,此女子原為昨夜定國公徐景昌由百芳樓贖買贈與林樊的妓家,卻被搜刮美女的紀綱得知於林樊歸途中設伏,藉口捉拿欽犯擄入家中。其二便是,孫子見這不明身份的年輕女子心中有疑,便連夜調查此女身份竟又查出了一樁慘案。原來此女為南京醫士黃一清之女,黃家因家傳一株紅珊瑚被紀綱覬覦,因此紀綱偽造書信將黃氏舉家歸為建文亂黨抓入昭獄屈打成招定罪。此女恰逢外出逃脫,後由南京一眾升斗小民所助,得知昨夜紀綱行蹤便隱藏於百芳樓之中欲行刺紀綱報仇。昨夜紀剛伏法的消息傳出,應天府門前已有許多升斗小民擊鼓鳴冤了,看來這紀綱已是罪行累累,千夫所指了。”

朱棣聽他說道還有一事,心中便是一沉,可再聽下去卻不是自己心中所想的揪出漢王勾結奸逆的大案。心中不免長舒了口氣,繃緊的臉皮子鬆弛了下來。目中掠過一絲欣慰,似笑非笑地看著朱瞻基問道“依你看,此女子的案子怎麼辦?”

朱瞻基本想借著紀綱倒臺的機會一舉拿下那個奪嫡失敗還不安分的二叔朱高煦。但到了御前時感到爺爺似有些不對,深知爺爺脾氣的他到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腦海中想起了昨夜令他狐疑的粉衣女子,便將夜間查到的黃一清一案搬上了御前。此時聽聞朱棣語氣有變地向自己問如何裁決,心中不禁鬆了口氣暗暗慶幸。

“爺爺,這個嘛。既然人家國公爺在百芳樓喝酒時送的咱們就別摻和了。這女子此番雖是沉冤得雪,但孤苦伶仃不如就下一道口諭恢復其身份並將其託付與林樊不就得了。”朱瞻基想起昨天林樊看向那女子時的關切目光,想著既然皇爺爺問我如何處理,那我便好人做到底給你林樊撈個小媳婦兒。心中竊喜的同時,語氣便又調皮了起來。

朱棣聽完看了眼朱瞻基,笑罵道“行了,行了就你鬼心思多。辦個案子還要給屬下撈個媳婦兒,你以為爺爺看不懂你那點破事!你看看你,這是在御前奏事,跪就像個樣子,老是扭你那身子做什麼?叫你起來又不起來,拿腔作勢在你爺爺面前!翅膀硬了?想飛了?快滾蛋,去做你的月老去!”

朱瞻基聽著爺爺的話,連忙起身滿臉賊笑地從御案上拿了個桂花糕塞進嘴裡,含糊不清的道“皇爺爺孫兒退下了,奉旨辦差去了!哎,這都餓了都。”

看著朱瞻基離去,放下了心事的朱棣看了看被自己放在身後的聖旨。心中想起了朱瞻基從小跟隨自己身邊的種種。

就是這個孩子的出生才讓自己下了決心起兵靖難的,自己登上了帝位後每每將這孩子帶在身邊,教導他為君之道,分辨是非忠奸。每次北征,為了讓這孩子跟自己一樣勇武有韜略,自己都帶著他經歷戰陣,於戰場上這孩子也常令自己刮目相看。只是,這允文允武的好孩子,竟和他那憨厚的爹一樣心太軟。

罷了,為了子孫安寧!好孩子,爺爺就為你頒下這道掃清障礙的旨意吧。

“去,把這道旨意頒與今日上朝的眾臣工!頒完了旨意,叫他們散了吧,今日不上朝了。”朱棣將手中聖旨交給了身邊太監,自己則起身往後宮去了。

。。。。。。。。。。。。。。。。。。。。。

朝堂上平日從不遲到的皇帝,今日竟然還未到場殿內的大臣們不免開始交頭接耳了起來。

“皇上有旨!眾臣接旨!”朱棣身邊的太監高舉著聖旨走到了殿上。

“臣等接旨!”

“微臣接旨!”

滿殿大臣盡皆跪下,眾人不知皇帝今天為何不上朝,又吩咐太監頒佈聖旨自己又未到場。有部分得到紀綱倒臺消息的人則有種風雨欲來的感覺,心中不免思索起了自保之法。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欺君罔上,貪贓枉法,構陷大臣,欺壓百姓,私蓄死士,刺殺太孫意圖謀反。。。。。。。罪無可赦,著刑部衙門擇日午門外凌遲之,欽此!”

就在眾人聽完聖旨還沉浸在紀綱倒臺的驚訝中時,只見這太監又拿出了一張聖旨。

“這還有一道旨意呢,跪接吧。”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東廠舉告漢王高煦毀壞農田,縱兵虐民,強搶土地等十二罪。經查實,卻有之,命定國公徐景昌為欽差大臣,持節鉞赴漢王府,削其三護衛,斬其長史,孜其悔改,欽此!”

“好了,各位大人退朝吧。”太監說完了便飄然離去了。

留下了一群各懷心事的大臣,這其中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