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歸,慷慨熱血,三四年間,萬里河山澄清一二,不負初心

剔開歷史的迷霧,感受真實的人生。

今天講一講祖士稚,也就是聞雞起舞的祖逖。

因為這個成語,祖逖名氣挺大的,很多人也知道祖逖北伐,留下了中流擊楫的第二個成語。讓我們走進歷史的深處,感受真實的祖逖。

南渡北歸,慷慨熱血,三四年間,萬里河山澄清一二,不負初心

一,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中國的歷史,凡是有點名氣的人,總是穿鑿附會,講其年少時候如何如何有大志向,某時某地又如何豪言壯語,預示其未來的大作為。其實都是然並卵。與其看一個人怎麼說,怎麼有理想,不如看看他具體做了什麼事情,什麼業績。假如我們有生活的經驗,更是知道,社會只認現實,不認你所謂的豪言壯志,所謂的理想。

南渡北歸,慷慨熱血,三四年間,萬里河山澄清一二,不負初心

二,義氣

祖逖很講義氣。這種義氣,從他少年時代就有了。他年少時候不愛讀書,但是很大氣,慷慨好施,深得鄉里人的稱讚。後來在匈奴漢國攻陷洛陽時,祖逖帶領眾人南下避難,一路上也是賑濟孤寡老弱,深受愛戴。這一點,他比當年同宿舍的劉琨強太多。劉琨是真的公子哥,在北方的晉陽,即使是敵後,即使是亂世,也是奢侈,不能與人同甘共苦,不貼近民意,留不住人,最後敗於手下人的背叛。

南渡北歸,慷慨熱血,三四年間,萬里河山澄清一二,不負初心

三,北伐

由於北方的戰亂,祖逖率領族人與追隨者南下避難,屯居在江蘇鎮江。公元318年,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稱帝,祖逖熱切希望司馬睿能夠北伐。司馬睿並不熱心,只給了祖逖少量的物資,連武器也沒有提供,讓他自行募兵北上。“帝乃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稟,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招募。”

司馬睿雖然給的物質支持太少,但是給了祖逖合法性,這為祖逖打著朝廷的名義籌集資金,招募人馬,尋求支援提供了依據。

南渡北歸,慷慨熱血,三四年間,萬里河山澄清一二,不負初心

四,內戰

祖逖的北伐,從鎮江渡過長江,首先在江蘇境內活動,然後推進到安徽、河南境內。實質上,這些地方,胡人的勢力不大,反倒是漢人的地方武裝為主,或者一些流民帥。因此,祖逖的豫州刺史,是從漢人嘴裡先奪食,就是統一政令,讓各自為政的豪強,歸屬自己的管轄,歸屬朝廷。

祖逖的第一個大敵,是淮北地區的張平,樊雅。張平是晉朝大將劉演任命的豫州刺史,樊雅是劉演任命的譙郡太守(譙郡是曹操的老家)。可見當時晉朝的政令多混亂,劉演可以任命刺史。

祖逖通過政治手段,成功地讓張平的手下反水,在聚會中斬殺張平,未費一兵一卒。樊雅是張平的死黨,來攻祖逖報仇,這是一場硬仗,祖逖的手下拼死力戰,再加上祖逖爭取到的其他人馬相助,最終打敗了樊雅,攻佔了譙郡。祖逖這個司馬睿任命的豫州刺史,才是實缺了。

南渡北歸,慷慨熱血,三四年間,萬里河山澄清一二,不負初心

五,對抗胡騎

平定安徽,北上就是河南了。祖逖要面對後趙石勒的勢力。由於祖逖在做統戰工作時,開封一帶的流民帥陳川手下猛將李頭被祖逖感召,特別佩服祖逖,引起陳川的不滿。說起來陳川在當初祖逖攻打樊雅時還幫了忙,派的就是李頭。然而陳川覺得祖逖的統戰工作是在挖他的牆腳,李頭對祖逖的心悅誠服讓他尤其痛恨,最後殺了李頭,與祖逖的戰爭開打了,由於打不過祖逖,陳川向北投靠了石勒,石勒派了他的最親信的將領,侄子石虎率兵五萬來援。這一仗,史書上說“祖逖設奇以擊之,季龍(石虎)大敗”,這場仗,奠定了祖逖名將的地位。

南渡北歸,慷慨熱血,三四年間,萬里河山澄清一二,不負初心

石虎敗回河北,留下自己的人桃豹駐守陳川的城池。桃豹是後趙石勒起兵的“十八騎”之一,可見石勒對於南下對抗祖逖的這一仗的重視。祖逖與桃豹在開封一帶相持的過程中,雙方拼的是耐力,是糧草。祖逖派出大量人馬,表面上是運送糧草,實則是沙士,讓桃豹的手下抓獲少數真正挑糧米的人,看到祖逖軍糧充足,敵軍的信心無疑是受打擊的;另一方面,祖逖打探到石勒派人送來了糧草,截獲了物資,沒有糧食的桃豹只好拔營退出了開封。

南渡北歸,慷慨熱血,三四年間,萬里河山澄清一二,不負初心

當然,石勒是不會甘心失敗的,他還會下注,還會派人來,甚至一度派了“精騎萬人拒逖”,但是都被祖逖打敗了,石勒在黃河以南的各個堡壘相繼被祖逖攻下,最終石勒認命了,與祖逖通好,派人修了石勒母親的墳墓,並致書要求通商互市,祖逖很務實,雖然沒有回書,但是允許雙邊貿易。朋友和尊重都是實力打出來的。打不過你的時候,對方也就只好跟你做朋友了。

六,還是會用人

祖逖的突出能力,是很會用人。他講義氣,大度,能容人,能得到別人的支持與歸附。當然祖逖本人也是能打的,不是個老好人。

在與石勒作戰的過程中,黃河沿岸邊很多地方豪強,迫於天下紛爭的形勢,既對祖逖示好,又派人質到北方的石勒,兩邊討好。祖逖能理解他們,有時候也派兵做個樣子攻打一番,實際上這些人做了祖逖的情報人員,將石勒一方的信息能提供給祖逖,這對祖逖作戰勝利也是很益的。

對於其它的地方豪強,祖逖能曉以大義,示以禍福,勸其停止內鬥,一致對外,最終這些人也都能團結到祖逖的旗下。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真要做到實處,是很難的。

南渡北歸,慷慨熱血,三四年間,萬里河山澄清一二,不負初心

七,澄清河南,壯志未酬

由於祖逖三年多來的奮鬥,多少次的大戰小戰,多少次的政治攻心,最終石勒的勢力退出了河南。“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但是祖逖剛剛有了點收穫,司馬睿就派人來收割勝利果實,派了個都督戴淵做“

徵西將軍,都督兗、豫、幽、冀、雍、並六州諸軍事”,祖逖還歸他管,而戴淵又沒什麼能力,只是司馬睿的親信而已,積勞成疾,又受壓制的祖逖,終於倒下了,時年56歲。戴淵後來在王敦進逼建康時,與王敦作戰,兵敗被殺。


再思樓評:祖逖聞雞起舞,中流擊楫,享有大名。人格也是很高尚的。考究他的人生,真正的大放異彩,是在他晚年時期,就是最後的三四年間,紮紮實實,從江蘇北上,收復安徽、河南大片領土,取得了不少的戰績。祖逖是一個實至名歸的人物,他不像劉琨會寫詩,沒有虛頭巴腦的花架子,是個能幹實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