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9月10日,馬雲宣佈接班人計劃後,花名逍遙子的張勇成為阿里接班人,一個屬於張勇的時代即將到來。

十多天後,同名的另一個張勇也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今天上午,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近1000億港幣,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飲企業。

從1994年創立到今天,歷時24年,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由於用力過猛,張勇敲鑼等一瞬間,被巨大的鑼聲震到了耳朵,即刻捂著耳朵,但依然開懷大笑。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1994年的一天晚上,24歲的張勇和另外三個創始人正在打麻將。其中一把牌局中,有人因為最後一把撈上來的牌和了牌,從而靈機一動,把創業開的第一家火鍋店叫“海底撈”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雖然只有四張桌子,但海底撈正式成立了。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Business is all about people”美國的商學院教授經常會提到這句話,我覺得這句話翻譯成中文更為準確,那就是: 商業即人性。

在四川做火鍋,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

張勇知道只靠口味無法讓自己勝出,結合自己做小火鍋的經驗,他認為華山只有一條路:用超出對手的服務,用超出一般人想象的服務,吸引客人。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客人千人千面,怎麼服務?下雨天,一個老顧客從鄉下回來鞋子髒了,張勇讓夥計把他的鞋給擦乾淨了;一個客人吃飯的前天晚上喝了酒胃難受,張勇就給他熬了一鍋小米粥;一個顧客說海底撈的辣椒醬好吃,張勇聽到了就送了幾罐給他讓他帶回家吃。

這種變態服務,很快讓海底撈打開了局面,客人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1999年

一位來自西安的顧客用完餐後,被海底撈的服務感動,鼓勵張勇把海底撈開到西安去,並且在第二天為張勇買好了前去西安的車票。

1999年4月

西安首家海底撈(雁塔店)營業,創業5年後的海底撈正式走出簡陽。

2003年5月

《焦點訪談》將海底撈火鍋外賣作為在“非典”時期的重大創新進行了專題報道,之後海底撈開始了大規模擴張。

2011年 2月13日

張勇參與錄製CCTV-2《對話》節目,同年榮獲由中國烹飪協會頒發的“2010年度中國餐飲業十大人物”。

2012年 3月27日

海底撈LOGO英文部分更改。海底撈品牌形象統一化、專業化;

2018年5月17日

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2017年營收總額為106.37億元。

2018年9月26日

海底撈(新上市編號:06862)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張勇夫婦身價600億。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海底撈沒什麼成功的,只是沒垮而已”

2009,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黃鐵鷹主筆的“海底撈的管理智慧” 成為《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進入中國八年來影響最大的案例。 一夜之間,海底撈火了,幾乎中國所有的商學院都開始拿海底撈當案例分析。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賣到第60萬本的時候,張勇忍不住翻看了這本書,不過他沒看完。“書名有點討厭,搞得好像很大炮的感覺。為什麼要學我們呢?我有什麼成功的?只是沒垮而已。”

張勇更在意的是:如何活下去?

“海底撈能到今天主要還是幸運,硬要說有什麼建議,就是好好做唄,別去東想西想的。因為有十個人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有九個人中途會花心去做別的事情,如果你認認真真把這一件事情做好,最後留下來的就是你。我一直考慮怎麼活下去,有些人總是考慮怎麼做大,反而沒活下去,結果就剩下我。”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2014年初,張勇做過一個內部講話,據說題目叫做《好想有個家》。

他希望海底撈的員工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和奮鬥,賺到足夠多的錢,擁有好的經濟條件,在城市裡買房,把父母孩子接到大城市裡來一起生活。

“我們現在要努力,千萬不要在離山頂只有一公里的地方倒下。相信我,(如果放棄了)大家終有一天會愧對我們留在老家的孩子,而且會難以嚥下這份苦果。”張勇說得自己都有點激動。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在海底撈成功擴張的道路上,一群沒有被時代眷顧、出生於底層社會的小人物,也伴隨這樣一個商業公司的成長擴張,在機構的激勵制度之中,擴寬了人生與自我價值的可能性。

一開始,毋庸置疑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毫無規劃。但進入海底撈之後,他們的個人命運就與這樣一家公司綁定在了一起。

曾經的服務員謝英,現在回到四川簡陽過年時,也還會和舊時的好姐妹們出來聚聚,一起喝茶或者到河邊散步。如果沒有進入海底撈,她覺得自己現在可能是一個保潔大姐,會去火車站打零工,或者去東莞深圳的廠裡面做一個流水線上的工人,每個月拿四五千塊錢餬口。現在她在北京定居買了房子,孩子在國外留學。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張小軍的想象也很相似,一個農村人,一年四處漂泊去打工,掙一點微薄的收入,自己的孩子只能做留守兒童。現在他的小孩在香港就讀國際學校,接受著自己當年完全無法觸及的優質教育。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而楊利娟則更忙了。她是海底撈四大創始人之外、少數持股的高管之一。9月10日起,海底撈開始路演,楊利娟奔走香港和新加坡,面對投資人對答如流,忙到沒有時間多陪陪在新加坡讀書的孩子。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海底撈此番能在香港上市,是多年獨特經營累積的結果。相對其他餐飲企業,海底撈的獨特優勢十分明顯:

①標準化能力。海底撈的底料、操作等基本上做到了標準化,複製能力很強,資本充足下容易做到遍地開花。

②品牌核心競爭力。海底撈將“服務至上、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做成了核心能力。其他企業很難模仿,更不用說去超越。

③海底撈在中國火鍋業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成為了餐飲行業的標杆型企業。餐飲行業高度分散,海底撈雖排第一,但市場佔有率也僅為2.2%。說明市場還非常不穩定,巨頭還遠沒有出現,海底撈今後還大有市場潛力可挖。

海底撈通過這些年的運營,已經在選址、服務、菜品、供應鏈、經營等各個環節做得非常成熟,

新店的投資風險很低。根據海底撈招股書披露,海底撈門店一般在1—3個月內實現首月盈虧平衡,大部分的海底撈門店能在半年到一年內回本。海底撈這兩年也明顯加快了開店速度和全球化步伐。

⑤海底撈市場下沉的可能性。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大爆發,為其拓展市場提供了新空間。之前由於客單價較高(2017年的客單價為94.6元),海底撈更多選擇一二線城市開店。隨著中產崛起、消費升級,海底撈今後完全可以將一二線城市的經驗複製到中小城市,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海底撈,終於被我們“吃”上市了!

無論世道如何變化,人們總是會喜歡更好吃的火鍋,更貼心的服務和更安全的食品.張勇說他的夢想是把海底撈開到全中國,現在看來,他的夢想是把海底撈開到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