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城:讓流浪乞討人員有“家”可歸

湖北宜城:讓流浪乞討人員有“家”可歸

中新網湖北新聞4月23日電(湯潔 何小英)4月22日上午,宜城市社會福利院比往日熱鬧了許多,鄢城派出所的兩位民警正使用警務通手機,為收留在此的16名流浪乞討人員人像對比、身份核查,對確無戶口的辦理落戶手續。

福城就是其中之一,去年2月,他衣衫襤褸躺臥在路邊,疼痛地發出陣陣呻吟,被好心群眾發現報了警。民警與福利院工作人員將其送至醫院診治,因雙腿壞死病情嚴重,不得不截肢。而本人言語表達不清,無法獲取其姓名、住址,此後便一直居住在福利院,衣食住行全由工作人員悉心照料,併為其取名福城,寓意福氣順遂。

“抬頭看這裡,堅持一下就好。”22日,戶籍民警楊柳、社區民警馮煥利來到福利院,邊安撫著福城的情緒,邊掃描人臉、識別核驗,經比對,未找到疑似本人的身份信息。而此前,通過DNA信息採集比對,在全國尋親網站發佈尋親公告,同樣一無所獲。

於是,民警按照既定程序,迅速完成了登記、核對、照相等系列工作。“很快地你就有戶口,就是真正的宜城人了!”聽完民警的話後,福城不住地點頭,喜笑顏開。

據悉,與福城有同樣經歷的流浪乞討人員共有16名,其中2人有精神障礙,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療,其餘人員滯留在福利院,他們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障礙、肢體殘疾,且無家可歸,導致無法享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保等政策。

為此,鄢城派出所積極與民政部門溝通協調,呈請市政府審批,展開調查、申報等大量工作。通過和民政聯合進行DNA採集,與國家相關數據庫比對,有效避免逃犯和雙重戶口情況出現,確保準確無誤。經反覆甄別,僅1人疑似找到身份信息,尚待進一步確認,其餘15人無法查明身份。

下一步,該所將開闢綠色通道,確保10日內完成戶口審批、照身份證像、錄入指紋信息,儘快解決“黑戶”問題,使這些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能夠享受正常居民社會福利待遇,讓他們真正的有“家”可歸。(完)

湖北宜城:让流浪乞讨人员有“家”可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