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毒瘤”:AI騷擾電話


在人工智能主導的現代社會里,各種圍繞著人工智能科技的產品越來越多,比如機器人保姆、機器人巡邏員、機器人服務員、掃地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


社會新“毒瘤”:AI騷擾電話


在軍事領域,以色列蛇形機器人、以色列全地形機器人、美國機器人狗等、人工智能的應用無處不在。

但如果將人工智能用歪了,也會給現代社會帶來更多困擾。


近日,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了一項名為《機器人電話濫用犯罪執法威懾》的法案,計劃嚴懲“機器人撥打的騷擾電話”,罰金最高可達每個電話1萬美元。該法案目前已經送交美國總統特朗普,等待總統簽字後實施。


社會新“毒瘤”:AI騷擾電話


“機器人騷擾電話”正成為現代社會的新“公害”

所謂“機器人騷擾電話”指的是那些由電腦根據預設程序自動撥打,接通之後播放錄音的電話。


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境內民眾接到的“機器人騷擾電話”總數超過500億個,也就是說,平均一個美國人每個月會接到15個“機器人騷擾電話”。


其中,得克薩斯州、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里達州是這類電話的“重災區”。


而根據這項參議院已經通過的新法案,未來美國“機器人騷擾電話”的罰金上限將從現在的1500美元一躍提升到1萬美元,約合7萬元人民幣。


同時,法案還將處罰的時限從1年擴大到3年,希望能給執法部門更多執行的時間。

社會新“毒瘤”:AI騷擾電話

在中國,瘋狂肆虐、難以治理的騷擾電話同樣十分嚴重。


根據艾媒諮詢的統計顯示,僅2018年,中國的騷擾電話撥打數量已經超過500億,生活中騷擾電話佔到全部通話量一半以上的用戶超20%,每週都受到騷擾電話困擾的用戶超80%。

社會新“毒瘤”:AI騷擾電話


垃圾電話劇增的背後,和機器人電話技術的成熟是分不開的。


今年央視315晚會就曝光了騷擾電話以及竊取個人信息黑色產業鏈:售樓處等地方通過機器人撥打騷擾電話,每臺機器人賣3000元。


部分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撥打騷擾電話,逐漸替代人工。一個智能電話可以撥打5000多個騷擾電話。


有家公司人員表示,他們一年撥打了40多億個騷擾電話。智能機器人也可以通過語音合成,模仿人類的聲音,一天能打1000個電話。

為了逃避監管,機器人研發公司還用上了更改顯示來電號碼的方式,即使用戶將騷擾電話向監管部門舉報,監管部門也很難追查到真正的騷擾者。


而這些號碼的獲取同樣廉價且高效,這些公司使用的探針盒子可在用戶的手機搜索WiFi信號時捕獲對方MAC地址,再與後臺大數據進行匹配,從而轉換成手機號碼,有的產品甚至能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

另外,根據外媒報道,有兩項發明是非法機器人電話禍害的幕後黑手。


一項是互聯網語音協議撥號技術,騙子可以通過這項技術每天撥打數百萬個電話,如果接聽電話,每分鐘僅需0.006美元。


另一項技術是“neighborhood spoofing”技術,它偽裝成在呼叫方ID上出現的機器人電話,其區號與所撥打的號碼相同,而不是800或較遠的區號。


該技術利用本地區號、接收者個人手機號碼前三位引誘他人回電話。


社會新“毒瘤”:AI騷擾電話


為何撥打騷擾電話的人或機器人知道普通人的信息?這與違法者倒賣信息分不開的。


不法分子為了金錢利益,對所負責的用戶資料信息洩密,倒賣給一些非法數據公司。


這些非法公司通過收集來的個人資料,做成大數據庫,然後倒賣給需要的某公司或某人。就這樣,形成一套完整的倒賣信息產業鏈。

在企業欺騙中,黑客通過大數據竊取個人信息,冒充一家熟悉的大公司,並向客戶索要社會安全號碼或出生日期,以方便身份盜竊。


美國警方表示,截至今年10月份,共有523名受騙者,因牽涉社保騙局而損失580萬美元。


多舉措打擊騷擾電話 用AI打擊AI或許是個好辦法

加強立法監管是根治騷擾電話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國,去年7月,工信部、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


去年11月,工信部公佈了《關於推進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對騷擾電話產業問題重錘整治並作嚴格規範。


此外,工信部今年4月印發的《關於推進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的工作方案》中明確要求要有效整治騷擾電話等擾人信息。

除了用法律手段進行打擊之外,利用技術手段有效遏制騷擾電話也是重要方式。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康卡斯特(Comcas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和 T-Mobile等電話服務提供商提出了一種新技術——STIR/SHAKEN協議來解決機器人電話的問題,該協議可以判斷是否是機器人打來的電話。

社會新“毒瘤”:AI騷擾電話


雖然運營商已經開始實施該協議,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涉及眾多需要合作和部署新技術的公司。


開發新協議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並且在完全部署新的電信基礎設施和軟件之前,必須將它們結合起來。


STIR/SHAKEN數字簽名是在部署了網絡的每個呼叫開始時創建的。


這些簽名然後在網絡中進行驗證,然後發送到客戶的電話,將他們註冊為真實或不真實。

我們也可以換個思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AI對抗AI或許也是個好辦法。


今年3月,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發佈了一項內部代號名為“二哈”的智能防騷擾電話技術。


當用戶在手機上開通了這項服務,在接到騷擾來電時,用戶可以直接轉接給機器人接聽。


“二哈”應用了他提出的“智能聊天”概念,機器需要理解用戶請求,用強大的知識圖譜生成知識點,在對話中將知識點“輸出”給用戶,同時用基於深度強化學習的對話策略引導對方的問題,才能將聊天進行下去。

另外,市場上還有一些防騷擾軟件,可通過深度神經網絡訓練出的業務模型識別來電意圖。


當電話接通,AI可以通過通話的內容判定是否為騷擾電話,決定是否拒接,或是自行與之對話,從而幫助用戶有效防止騷擾電話。

AI對現代社會來說已經不僅是一門科學、一個產業,而是涉及到各個方面。


在營銷方面,高段的AI電話營銷方式可以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但當AI成為騷擾電話的助力,就違背了技術發展的初衷,最終也會對各方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AI的治理也將成為社會治理的重點領域,將受到全社會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