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借過的書,圖書館都記得!上圖之夜,一起聊聊“閱讀之美”

也許我們並不記得一年內去過多少次圖書館,借過多少本書,但圖書館都“記得”——昨晚,上海圖書館推出2020年“追夢,讀享未來”閱讀季的重頭戲“上圖之夜——閱讀點亮城市”特別直播中,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劉煒現場發佈了《上海市公共圖書館2019閱讀報告》,2019年有73.94萬讀者在上海市公共圖書館借過書刊,書刊借還量6272萬餘冊次,外借量最大的一位讀者借過1703冊書刊。

你借過的書,圖書館都記得!上圖之夜,一起聊聊“閱讀之美”

圖說:你還記得你一年借過多少書嗎 劉歆 攝


帶領讀者雲逛展


這些數據與每一位讀者相關,在數據的積累過程中,讀者與圖書館建立了深厚感情,在這場特別直播裡,上海圖書館為6位讀者頒發“榮譽讀者”證書。這當中,有2019年在上海市公共圖書館借書最多的讀者;有2019年在上海圖書館借專業圖書最多的讀者;有在武漢抗疫一線採訪2個月的記者;有跟隨圖書館電子書閱讀打卡堅持最久的人;還有2019年“上圖十佳知識分享人”……直播中他們一一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故事。

你借過的書,圖書館都記得!上圖之夜,一起聊聊“閱讀之美”

圖說:2019年有73.94萬讀者在上海市公共圖書館借過書刊 網絡圖

與昨晚的直播相呼應,“砥礪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昨天在上海圖書館第一展廳開幕,展出了96件各界名家應邀寫贈上海圖書館的抗疫寄語手稿以及30件來自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記者和集體捐贈的具有歷史文獻價值的抗疫實物。昨晚直播中,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館員劉明輝帶領讀者雲逛展,具有170年曆史的徐家彙藏書樓、探索未來圖書館設計的創·新空間、正在全力建設的上海圖書館東館也在直播中亮相,讓讀者提前感受這個集激勵、學習、交流和創新於一體的融合空間的建設場景。

你借過的書,圖書館都記得!上圖之夜,一起聊聊“閱讀之美”

圖說:“砥礪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語手稿展” 官方圖


三位嘉賓談閱讀


讀書的快樂,不僅源於閱讀本身,還來源於跟人的交流碰撞。此次直播,特別邀請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三位嘉賓,以“大閱讀時代,如何尋找閱讀之美?”為主題進行現場對話。對何建明來說,閱讀可以說是影響了他的一生,他認為在我們成長過程當中,除了父母以外,書本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作為一名寫作者的創作根源更是來源於閱讀,書和人結合起來,就能成為經典。所以不能讀死書、死讀書,讀書要對自己有用,對社會有用。文學是點亮我們心靈的燈火,閱讀真正的意義就在於思考,從書中獲得對自己更有利的知識和有力的啟示,那就是把書讀活了。

你借過的書,圖書館都記得!上圖之夜,一起聊聊“閱讀之美”

圖說:何建明、樊錦詩、陳超三位嘉賓一起聊聊閱讀之美 官方圖

樊錦詩自幼喜愛閱讀,工作之後更離不開閱讀,如果沒有閱讀,就會感到空虛。她認為我們要念經典、讀好書,從中西方的經典中汲取智慧。

你借過的書,圖書館都記得!上圖之夜,一起聊聊“閱讀之美”

圖說:樊錦詩認為我們要念經典、讀好書,從中西方的經典中汲取智慧 官方圖

陳超閱讀範圍很廣,他說如果沒有閱讀,我們就會失去思想。在大閱讀時代,陳超認為閱讀是極其個性化的,讀什麼、怎麼讀、在哪讀都是因人而異、因時而變的,每一個人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閱讀內容和方式。

直播中,樊錦詩特地捐贈了她編著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簽名本,何建明捐贈的《見到太陽,真好》詩作手稿也正在上圖第一展廳展出,陳超代表上海圖書館向兩位頒發了捐贈證書並表示誠摯的感謝。

萬里之外的英國國家圖書館館長、意大利米蘭市中心圖書館館長通過VCR前來薦書,真正呈現了閱讀無國界的概念。(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你借過的書,圖書館都記得!上圖之夜,一起聊聊“閱讀之美”

圖說:每一個人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閱讀內容和方式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城市為何需要圖書館?她其實是另一座醫院,療愈心靈、醫治人心。前些日,我們被方艙醫院裡一位讀書人的照片打動。這位湖北孝感的留美博士後,倚在床頭閱讀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一躍成為暢銷書。就連該書作者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也在推特上轉發了這條新聞。博士後的專業是“高分辨冷凍電鏡”——這是個光看名字,一般人都搞不懂的專業,這本“課外書”估計是他的消遣閱讀,也是對其自然科學專業的人文補充。

你借過的書,圖書館都記得!上圖之夜,一起聊聊“閱讀之美”

圖說:圖書館是城市的另一座醫院 莊毅 攝

人文,是所有科學的底色。當我們以人文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就有了暖意和溫柔,繼而重燃希望和力量。圖書館,因而成為交融知識、思想與情感的寶庫。在這裡,蘊藏著來自各個歷史時期和五湖四海的智慧。當我們的跨文化對談,都基於人文共鳴之際,那麼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感悟就會愈發深切。所有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所有答案,都在圖書館裡。(朱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