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最熟悉,送外卖的却是我们最陌生的人

摘要:当他们在人们印象中只是一个“送外卖的”匿名群体时,人们与骑手之间的交流,至多只是接过外卖时一声“谢谢”之交,而当对这个群体有了更多了解时,以后可能就不一样了。知道那是一个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追梦者,一个体验生活的大学生,一个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创业者,也许就可以多聊几句了。这就是我提到的,人们今后看这些骑手时的眼光都会柔和很多。这就是很多类似“调研报告”的社会学意义之所在,了解身边那些熟悉却陌生的群体,既是让生活在不同圈层的人多些交流,也是让这些人真正融入城市和社区。


外卖最熟悉,送外卖的却是我们最陌生的人


 曹林|文


说起当下城市人最熟悉的事物,莫过于快递和外卖,很少有哪一天能离开它们。但吊诡的是,我们最陌生的,也许正是送外卖的人。别不服,每天点那么多外卖,那么多骑手给你送过外卖,说说今天送外卖的是哪里人?外卖兼职之外他的主业是什么?他是80后还是90后?这行他干了几年了?肯定说不出。人们只关心自己那份外卖的速度,很少会关心后面送外卖的人,在人们印象中,那只是一个叫做“送外卖的”模糊群像。说来很惭愧,我常点外卖,却很少考虑过这个问题,近日的一份报告,给我们熟悉却陌生的骑手们画了一个清晰的画像。


昨日,饿了么宣布外卖骑手升级为“饿了么蓝骑士”,这些蓝骑士是怎样一群人呢?阿里本地生活发布的《2020饿了么蓝骑士调研报告》显示,八成蓝骑士来自农村,90后占比达47%。在骑手籍贯来源最多的五座县城中,60%为国家级贫困县。此外,超过一半的骑手拥有“多重身份”,26%骑手同时是小微创业者,4%兼职自媒体博主,每年寒暑假,许多大学生选择成为兼职骑手来体验生活。当脱下骑手工服,他们可能是公司白领、小店店主、甚至健身房教练。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友好的调研报告。创造了这么多的就业岗位,尤其是为国家贫困县创造的这些岗位,很了不起,体现了平台经济在创造就业上的优势。尤其要考虑到,骑手岗位是依附于新业态的一种新职业,属于传统外的新增岗位。30万骑手就业岗位,2020年还继续为100个贫困县提供超2万个骑手就业机会,在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就业遇到困难的当下,这些“饭碗”尤其可贵,让人看到了这种零工经济在灵活就业上的弹性优势。30多万的岗位,不只是30万人,背后是30多万个家庭的生计。如果想到他们多数来自贫困县的农村,这种就业所托起的民生,就更重要了,有了收入就好,一个家庭就有了生气和未来。


依赖外卖生活的我们,看到了外卖行业创造了那么多就业,为扶贫作出了巨大贡献,更看到了外卖后面的人,如你我一样在忙碌的城市中拼命奔跑、努力生活的人。他们从作为城市生活背景的“匿名群体”中走出来,被看见、被尊重和被善待。


他们不只是我们常说的“送外卖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有名有姓有故事的人。他们不只是穿行在大街小巷戴着头盔的城市背景,不只是平台上一个个符号化的ID,一个个总是被我们电话催着“快点快点”的人,最多的接触可能只是接过外卖时客套地说一句“谢谢”。他们跟我们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的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到大城市闯荡追求自己的梦想。有的一边送外卖一边做着创业准备,有的把送外卖当成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有的在自媒体上记录着每天的外卖生活,我们接过外卖时接触的那双手,可能是一个大学生,可能是一个小微创业者,可能是这份报告提到的每一个人。


看到这个画像,了解了外卖骑手这个群体,我想,人们今后看这些骑手时的眼光都会柔和很多,接过外卖时说那声“谢谢”时语气,都会温和很多,送外卖的他们,是和我们一起努力的人。什么是城市?理查德·塞纳特说,一个陌生人可能在此相遇的居民聚居地——陌生人相遇,还要有了解,人与人之间才有了关联。一个城市的文明正在于,人们开始关心和了解身边陌生人,关心那些过去被忽略的人,了解他们的悲欢和梦想。可能,这背后想要传递的,正是一种人情味,一种善意和文明。


一个社会的文明,也在于越来越关注那些匿名的服务者,很多时候,他们虽然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维持着现代生活的运转,却在折叠的城市圈层中作为匿名化的群体和生活背景而存在,就像我们在超市购物时的背景音乐一样。很少会去关心身边那个环卫工来自哪里,修楼的那个工人孩子多大了,送外卖的那个年轻人有什么样的故事。曾跟一个骑手聊过,很有意思,对骑手有了新的了解,比如在我们所在的一二线城市,会觉得骑手这个职业并不高端,但在很多小县城,骑手在可能位列薪资最高的职位之列。在一些偏远县城,代理商甚至介绍说,做骑手竟然是要“找关系”的,因为收入高,想应聘的太多。当我们从自己的圈层中跳出来尝试了解另一个圈层的人,交流起来,很多偏见和误解就会被打破,目光和语气会柔和很多。


当他们在人们印象中只是一个“送外卖的”匿名群体时,人们与骑手之间的交流,至多只是接过外卖时一声“谢谢”之交,而当对这个群体有了更多了解时,以后可能就不一样了。知道那是一个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追梦者,一个体验生活的大学生,一个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创业者,也许就可以多聊几句了。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人们今后看这些骑手时的眼光都会柔和很多。这就是很多类似“调研报告”的社会学意义之所在,了解身边那些熟悉却陌生的群体,既是让生活在不同圈层的人多些交流,也是让这些人真正融入城市和社区。


外卖平台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很了不起,比这更可贵的是,他们在努力让这些岗位上的人去融入他们所工作的城市和社区,从匿名群体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被看到、被了解和被尊重,就像我们在“调研报告”的生动画像所看到的。




外卖最熟悉,送外卖的却是我们最陌生的人

《时评写作十六讲》是我评论从业近20年、评论教学近十年的一次全面和深入的梳理,每一讲都涉及评论写作的理论讲解与思维训练,对实践进行了萃取和提炼,总结出学习者可以把握的“抓手论”“身材论”“钩子论”“包袱呼应论”“网状案例论”“逻辑单链论”等实操技巧。本书得到了诸多北大学生、高中生家长、评论课教师、高中语文老师、新闻学院院长和资深评论员的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