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謠言很多人就信?對於真假難辨的訊息,我們需要懂得

為什麼謠言很多人就信?對於真假難辨的訊息,我們需要懂得

我們都處在信息化的社會里面,每天接收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很多時候都是真假難辨,我這信息裡面有很多是謠言,面對這樣的謠言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需要做什麼?為什麼假的事實也會變成真的謠言?

分享一個實際的例子,在社交媒體上,曾經有一條健康類的短片。

那個短片是有一隻被燙傷的手,上面有腫漲而且很嚴重的這種水泡。然後,整個畫面都很大程度的呈現在鏡頭前面。

這短片的內容,其實是在教大家,當我們燙傷的時候,可以先用麵粉覆蓋降溫,這樣的一個急救處理方法。但是我後來才發現這是錯誤的。

為什麼謠言很多人就信?對於真假難辨的訊息,我們需要懂得

黃海波事件謠傳

可是就有人相信,而且很令人遺憾的事情,就這麼發生了。早前就有一個社會新聞,是這樣。

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在家裡跟兄弟姐妹玩,結果不小心絆倒電熱水壺。這個熱水就往他身上淋下去,造成他全身性嚴重的燒燙傷。

但是那個時候,唯一在場的大人,就是這小男孩的爺爺。看到孫子痛得哇哇大叫,為了去急救這個小男孩,他就聽信了別人說的這個謠言假資訊。

他找出麵粉,把它覆蓋在傷口上面,結果造成什麼?造成小孩送到醫院的時候,反而因為覆蓋了麵粉,造成這個傷口沒辦法散熱,讓傷口變得更嚴重。

他不但沒有減輕小孩子的痛苦,還讓醫生在治療的時候,先把那一層皮先刮掉,二次傷害,才能夠上藥。這不僅讓小孩留下難看的疤痕,而且是讓小孩非常的痛苦,甚至於會有生命危險。


為什麼謠言很多人就信?對於真假難辨的訊息,我們需要懂得

範丞丞是范冰冰的私生子謠傳

那麼到底為什麼一些假資訊謠言會被人輕易流傳?沒有驗證就信以為真。

這答案其實很簡單,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說法,叫做“睡眠者效應”。

根據美國一個心理學者研究,他提到“睡眠者效應”這樣的研究,在滿足接下來這四個條件的時候,它就很容易發生。

第一個條件就是:“足以讓人印象深刻或者是在意的消息”

比如說一個例子,經常在辦公室流傳的八卦,像是A部門的職員,和B部門的主管,他們在談辦公室戀情。

這種聽起來有點神秘、八卦、新鮮,這很容易引起到大家的注意;這是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是:“訊息來自可信度很低的出處”

比如說,A部門的職員和B部門的主管,談辦公室戀情這件事情。它的消息來源,其實是一個剛進公司三天的實習生。

才來三天,他能接觸到公司多少真實的層面?所以這個消息其實可不可信,這是我們自己心裡都很明白的。

為什麼謠言很多人就信?對於真假難辨的訊息,我們需要懂得

喬任梁死因謠傳

第三個條件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消息的原始出處,慢慢的被遺忘了“

這個意思就是說,不管辦公室戀情它有沒有傳開、它有沒有發生?當我們日子每天都在過,沒有多久我們很容易去忘記,這個八卦的起頭的那個點,其實是一個來三天的實習生。

但我們腦子裡面,就留下一個印象,好像A部門的職員,真的跟B部門的主管有在一起這件事。

當第四個條件發生的時候叫做”下一次又被討論的觸發事件,很快的又發生“

那這時候就回到剛剛的例子,或許在一個同事聚會的場合裡,有人又聊起A部門的職員,跟B部門的主管,這一個八卦的時候。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第一時間,如果沒有任何人明白的說,去做一個澄清。比如說:”他們只是有一個方案在合作而已“。

沒有任何人澄清,這時候一個現代版的”三人成虎“,就活生生的上演了。


為什麼謠言很多人就信?對於真假難辨的訊息,我們需要懂得

許嵩因前女友去世而不進娛樂圈謠傳

沒有人會再乎這個訊息真不真、可不可靠;但是我們的腦子裡面,就會自然形成是:”他們兩個好像在一起,好像有辦公室戀情發生“。

而且當這段真假難辨的戀情傳到當事人耳中,當事人追究起來肯定也沒有人會承認是誰先說的。

於是就像三人成虎一樣。儘管沒有真的有任何一個人,在大街上看見老虎,但是”大街上有老虎“這樣的謠言,就會因為說的人多了,很容易讓別人信以為真。

所以謠言的由來就是每個人完成了大概四個步驟,只記得訊息、習慣不求證、再來以訛傳訛、最後還不承認;這四個因素拼湊起來。

都說人言可畏,你一定也在社會新聞上面,看過那種受到不實的傳聞、言語霸凌而倒致自殺、自殘的這些令人遺憾的事件。

為什麼謠言很多人就信?對於真假難辨的訊息,我們需要懂得

白百何是否婚內出軌謠傳

可是當我們回頭來看,一旦看懂了“睡眠者效應”它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就可以儘量避免被這種流言蜚語影響,但是更重要一點是,我們也必須承認,流言蜚語是不會消失的。

所以也因為這樣子,其實有必要在乎這件事嗎?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你不喜歡被騙,如果你也討厭被那種錯誤的訊息誤導,做出不適當的判斷和行為。

那麼你要記得一件事,嘴巴長在別人的身上,要花你的力氣去跟別人爭論謠言;倒不如把力

氣收回來,放在自己身上,為自己的判斷負責任;關鍵在於“為自己的判斷言論負責任”。


面對謠言我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記得要去查證,不要人云亦云,訓練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拒絕成為謠言,或是假消息的傳播者,讓查證成為你的新習慣。

我們可以變通的把剛剛說的那四個動作,只記得訊息、習慣不求證、以訛傳訛、最後不承認。

變成我們當下生活習慣當中的樣子來用,慎選訊息、用心求證、謹慎發言、而即時更正錯誤,如果錯誤發生的話。

為什麼謠言很多人就信?對於真假難辨的訊息,我們需要懂得

涼山救火英雄相關謠傳

這樣就可以應對我們每天手機上接收到的各種各樣真假難辨的各種訊息。

這不只是一個更好的習慣,而且它更是一個人,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指標。

所以,如果謠言是無法被消滅的;那麼我們永遠能做的,就是慎選訊息、用心求證、謹慎發言、而發現錯誤的時候,要能夠及時更正錯誤。

你面對手機上突然接收到的真假難辨的資訊,是直接相信了嗎?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