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衰退,面對“裁員”危機,這3點要想明白!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4篇職場文章陪你成長哦。

全球經濟衰退,面對“裁員”危機,這3點要想明白!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引發了全球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國接一國中招,美國順勢成為了全球疫情的“震中”。

由此,全球經濟毋庸置疑的進入了衰退期,接踵而至的是各行業的裁員潮,大型製造業、餐飲、旅遊、住宿、奢侈品、IT等行業無不呈現出不同層次的裁員、降薪熱潮。

尚且不知閱讀文章你是否是不幸中標,成為了“裁員潮”中的一員。

身處疫情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客觀看待“裁員”問題,一方面需審時度勢,另一方面也要從自身找原因,做好覆盤,靈活應對未來變化。

全球經濟衰退,面對“裁員”危機,這3點要想明白!

一、方向與選擇很重要

“現在整個行業都在降本增效,我的工作一時半會兒沒有著落。”好友小雨在電話裡唉聲嘆氣地說道。

因受國家經濟政策宏觀把控影響,近3年房地產行業持續處於“退燒”狀態。好友小雨在房地產行業待了近四年,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人脈。

19年因與上司理念不一致,遞交了辭職,休息了2個月,小雨原計劃是2020年年初即開始找工作。因疫情影響,推遲至4月份。

而整個房地產行業現正處於解封狀態,一時半會招人還得看企業需求。

依然記得四年前,小雨跟我說她想依託家人關係,進駐房地產行業時,我曾勸過她儘量不要進入,因為房地產行業已經抵達它的巔峰時刻,整個中國的經濟不可能全部押注在房地產行業,科技產業、新媒體產業會有更好的未來。

可惜,她最終還是選擇了房地產行業。

有一句話曾在網絡爆紅:10年前的選擇造就了你現在的生活與未來的走向。我覺得10年對有些人而言可能還太長了,有可能是5年、3年前的選擇就會影響你此時此刻的境況。

世間千百萬種選擇,有人趁勢而起,有人黯然退場。

全球經濟衰退,面對“裁員”危機,這3點要想明白!

我們都知道方向與選擇很重要,那我們應該如何選好職場的方向呢?

首先,我們一定要看清行業的護城河,儘量去尋找護城河更深的行業與企業。

比如芯片領域,這是一個技術壁壘很高的行業,不是一般人都能進入的,充分說明對人才的要求不低;

同時,針對這個行業的企業,我們需要看清楚企業是自己生產還是找供應商代工,若是自身有產線並生產的企業,說明自身核心技術實力是過硬的。

歸結為一條,即:自強則萬強。

無論是零售、娛樂、互聯網、製造業、金融業,做的好的企業皆有自己過硬的護城河。選擇東家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分析利弊。

其次,我們一定要找到能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的工作。

“心流”是一個人完全沉浸在當下的活動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而這種體驗會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喜悅和幸福感。

而當我們對自己有清晰的目標,知道如何去做,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且是在自身能力範圍內的情況下,注意力就會開始集中凝聚起來,從而達到一種專注而漸入佳境的狀態中。

難得來世上走一遭,此生我們一定要找到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的事情,無論是銷售、寫代碼還是寫作、舞蹈等,找到方向,持續發力,激情滿滿,總會有收穫!

全球經濟衰退,面對“裁員”危機,這3點要想明白!

二、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兼聞窗外事

這個時代,是團隊協作的時代,更是一心兩用的時代。

若選擇在一棵樹上吊死,你真的會死得很慘!

你若不是BOSS,我給大多數人的建議是,除卻工作之外,一定要持續學習,併發掘自己的專長,構建自己的賺錢體系。

畢竟,工薪族賺的錢難以跑贏全球的通貨膨脹。

如此這般,我們需要學習理財,學會將自己的資金合理分配,每月擬定百分比,一部分存入利息較高的存儲機構,一部分用作購買理財產品,一部分留作日常生活支出,進而我們的血汗錢才能真正實現複利,睡後收入持續增長。

然而,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在高效工作、學習理財的同時,需要拿出20%-30%的時間去開闢自己的第二條財路,可以是兼職寫作、授課、設計師、會計、攝影師、代購等,將我們在職場的優勢實現乾坤大挪移。

倘若夠努力,精心打造出富有個人特色的IP,很有可能讓你成為創業者,實現名利雙收。

依然記得6年前,我是個妥妥的書呆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總想著“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屬於我的總會找到我。

身邊朋友勸我趕緊把錢存在支付寶,利息高,我閉耳不聞;他們又勸我,繼續讀研或者讀MBA,我覺得沒必要;後來,又有人勸我學學理財,買點股票,我亦無動於衷......錯失了不少良機。

實踐證明,機遇是要靠我們自己的慧眼去發掘、去爭取、去力行的,從來都不是什麼都不做就可以得到的。

人生不是單行道,而是條條道路通羅馬。

擠出時間,做好主業規劃與分支規劃。不僅可以讓你在工作勞累之時,換換腦子,更能開闊自己的視野,開闢副業,迎接未來的各種可能。

全球經濟衰退,面對“裁員”危機,這3點要想明白!

三、綠燈思維

每個人都無法相信超出自己認知範圍之外的事情。

比如:月薪3000的人很可能認為月入百萬是神話;沒買過房的人很難相信他人靠買賣房產獲得千萬收入;不會寫作的人很難相信優質文案創作者月入3萬......

所有的可能與不可能都是基於你當下此刻的認知積累上。

在現實生活中,當他人觀點與我們不相符時,我們言語裡更多采用“自我防衛”的詞語,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習慣性防衛”。

當感覺到自己的觀點、尊嚴可能受到挑戰和產生衝突時,我們的第一反應並非是考慮對方的挑戰和猜疑是否合理,而是直接產生牴觸的行為。這種心理反應也就是我們說的“紅燈思維”。

而綠燈思維的人對自我的評估則更傾向於“我要改變和進步”,保持開放心態的同時,更敢於承認自身的侷限性,聽到不同聲音第一反應不是急於反駁,而是站在對方立場考慮是否有可取之處。

正如同此次疫情,大家皆看到各行各業的虧損與裁員。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醫療、紅外、線上營銷等領域賺得盆滿缽滿。

危機與機遇永遠都是並存的!

若是不幸被“裁員”,我們不僅要分析客觀環境“黑天鵝”事件的影響,更要總結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根據市場經濟環境,慎重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與企業。

世事無常,我們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以便隨時可成為“掌舵者”,迎接這個時代帶來的各種挑戰與機遇!

全球經濟衰退,面對“裁員”危機,這3點要想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