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中,當屬曹操最有本事,為何魏國的人才卻最先凋零?

東漢末年的三國亂世中,曹操是天生的奸雄,也是三國中最有本事的君主,至少比劉備、孫堅、孫權等人都要強,然而非常奇怪的是,曹操死後,魏國的人才最先凋零,不過說到三國時代人才凋零,大家或許最先想到的是蜀國,有"廖化作先鋒"的說法,其實魏國人才凋零更慘,曹操死後沒多久,國家就沒多少人才了。

魏蜀吳三國中,當屬曹操最有本事,為何魏國的人才卻最先凋零?


曹丕繼位之後,他就打算向其他兩國用兵,他賈詡:"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賈詡回答道:"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

魏蜀吳三國中,當屬曹操最有本事,為何魏國的人才卻最先凋零?


賈詡的意思是,目前吳蜀兩國都有天險阻擋,劉備、諸葛亮、孫權、陸遜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而魏國內沒有人是他們的對手,應該先文後武,安心發展生產,不應該出兵征伐,賈詡是從三國亂世過來的,曾為董卓獻計、又李傕郭汜獻計,最終搞得天下大亂,被人稱作"毒士",可見他的看法不會有錯。

但是賈詡都說了,魏國內已經沒有人才可以拿得出手,可曹丕不聽,他仍舊討伐江東,結果被陸遜打敗,為什麼曹操一死,魏國就沒可以打仗的人才了呢,原來曹操雖然雄才大略,可到他晚年時,對吳蜀兩國便開始採取守勢,失掉漢中後,曹操身體也大不如前,而跟他一起能打仗的將領,比如張遼、徐晃、曹彰、郭嘉、荀彧、程昱等,曹操死後沒多久,也都死了。

魏蜀吳三國中,當屬曹操最有本事,為何魏國的人才卻最先凋零?


曹操死後,諸葛亮還有數次北伐,孫權也還有三次合肥之戰,可見吳蜀兩國都還有人才可用,為何魏國卻沒人才了呢,主要是曹操年紀太大,他比劉備大六歲,但他早年便開始創業,而劉備創業很晚,手下的關張趙都相對年輕,孫權就更年輕,曹操熬不過他們。

曹操在世時,他的軍事能力太強,導致他兩個兒子曹丕、曹植都往文學方面發展了,在政治、軍事方面卻非常一般,曹操雖然能打仗,但只是個武夫而已,曹操死後留下曹丕的人才,只有賈詡一人,後來賈詡也死了,曹丕死後,他留下曹叡的人才只有司馬懿,而司馬懿還是曹操時代的人,跟諸葛亮差不多大。

魏蜀吳三國中,當屬曹操最有本事,為何魏國的人才卻最先凋零?


曹睿死後,曹爽和夏侯霸都是庸才,結果司馬懿造反,兩人一個投降,一個歸降蜀國,整個魏國也就完蛋了,要不然司司馬家幫趁著,恐怕魏國直接被後來姜維給滅掉了,劉備在蜀中得到的人才,有費禕、蔣琬、諸葛亮等,他們都年輕,孫權手下的陸遜也年輕,而且經過大仗,都是能獨撐一片天的人。

曹丕問計於賈詡時,賈詡已經75歲了,他告訴曹丕不要去攻打別國,可曹丕在軍事上見識太淺陋,最終免不了一敗塗地的下場,如果他聽了賈詡的建議,採用以防守代替進攻,或許會有更好的結果,你覺得呢?

魏蜀吳三國中,當屬曹操最有本事,為何魏國的人才卻最先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