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跟趙雲,為何一個敢稱弟,另一個卻不敢叫哥?

1.歷史上劉關張,他們有異姓兄弟和君主關係相稱,感情上這三個人是異性兄弟,根據古代的說法他們是結拜兄弟。

2.另有《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在劉備鄉里聚合徒眾時,關羽、張飛就已投其門下。劉備後為平原相,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廣坐(在人多集會的場合)侍立終日。”“恩若兄弟”形容的是三人關係密切,3.但是從這裡看出他們已經結拜為異性兄弟,並不是真正的兄弟,關羽、張飛對劉備大多時間還是“稠人廣坐,侍立終日”的君臣關係。

《張飛傳》也記載:“少與關羽共事先主(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共事先主”說的自然是共同為劉備的部下,事奉劉備;“飛兄事之”倒可以看作張飛把關羽當做兄長來事奉。

劉備跟趙雲,為何一個敢稱弟,另一個卻不敢叫哥?

4.把比自己年長的人當做哥哥來看待,稱呼某人為“哥哥”並不是一定得是拜把子兄弟才如此稱呼,一般我們會把某些年長自己的人尊稱為“哥哥”,古今皆是。

5.劉關張他們在一起是兄弟相稱,但是在人多的時候,卻是以主公來相提並論的,直接說明他們之間是有很多的區別的。這只不過是古代對人的一種稱呼。

6.假如我們生活在古代,見到比自己年長的人,我們一般都會稱呼一生,哥哥而已,這就是古代人的禮尚往來。

劉備跟趙雲,為何一個敢稱弟,另一個卻不敢叫哥?

7.劉關張他們都是在一起出生入死有一段時間,在劉備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劉關張就已經在一起,感情比起跟趙雲要更加深厚。

劉備叫趙雲四弟只是一種稱呼,而趙雲沒有劉備大,這就是古代一種尊敬,趙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永遠無法達到劉關張之間的關係,因此他很明智地保持稱呼。

劉備跟趙雲,為何一個敢稱弟,另一個卻不敢叫哥?

8.從一件事情可以看出來,馬超投降劉備後,劉備也對馬超這樣的稱呼。馬超是公侯出身,因此自己都會擺出架勢,也就大咧咧地直呼劉備的表字。

關張知道這事情以後,劉關張開始演出一場戲,來召見馬超,馬超過來跟劉備打招呼,卻看到劉備坐在帥椅上,背後關張全副盔甲肅然而立。

馬超吃了一驚,問道:關君侯何故如此?關羽說劉備首先是主公,然後才是兄長,禮不可廢也。馬超悚然而驚,從此不敢慢了禮數。

9.這個小事情估計只是民間傳說,因為馬超投降劉備之後,但是故事卻很有道理,君主可以放低姿態來籠絡下屬,作為下屬卻要擺正自己的身份,不然會被教做人。如果劉備真的是把趙雲當做義兄弟,那麼為何不設壇正式結義?

其實劉備對趙雲如何,很容易看出來,五虎將裡就只有趙雲最後封侯,魏延都比他早。

10.劉備拉攏人心,都會對其他人,做出一些稱呼,就像曹操一樣,也是利用一些手段拉攏人心,這就是君主之間政治手段而已。

要說起劉備對關羽和張飛他們也是有所不同,就比如說桃園三結義,

11.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12.為什麼劉備稱呼趙雲為四弟,而趙雲他不敢稱呼劉備為大哥,其實在劉關張一起起步中就能看出來,他們統共一起招兵買馬,在最初劉關張起步的時候,趙雲沒有在一起,而趙雲是後投靠劉備的。

劉備跟趙雲,為何一個敢稱弟,另一個卻不敢叫哥?

劉備成為趙雲為四弟,其實是按照趙雲是第三個投靠劉備的有實力的武將,劉備想要拉攏趙雲,故意擺出這樣的架勢來,這樣就是放低自己的身份,從一處可以說明,我劉備對趙雲是以兄弟來相稱的,兄弟可以說是一種感情。

就比如說,二個稱呼就可以看出感情有多深,兄弟和哥們,我有一個哥們和我有一個兄弟,他們哪個好聽,當然是兄弟好聽,哥們只能說明他們是酒肉朋友,或是其他關係,找你辦事,給你辦一次事,就是哥們,哥們相稱只不過是對他一種稱呼,你的哥們通常是怎麼給你辦實事。

有可能今天是哥們,明天就不一定是哥們。哥們其實就是朋友稱呼兒子,感覺哥們比較可親而已。

劉備跟趙雲,為何一個敢稱弟,另一個卻不敢叫哥?

而我們稱呼別人兄弟,兄弟是用心來交的,兄弟有事,其他兄弟都會幫忙的,兄弟他們幾乎都能辦事實的,今天是兄弟相稱,明天和以後都會是兄弟,兄弟我們只是說異性兄弟。

劉備是用一種方式告訴趙雲,我們是兄弟而已,但是現在是君臣關係,我對你只不過是以兄弟的待遇來看待事情的,所以說,趙雲不敢叫劉備為大哥,這就是一種稱呼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