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我們為什麼會害怕死亡?我們欠孩子一節“死亡教育”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大家一般都會去掃墓祭祖,今年疫情的原因,有很多家庭會暫停現場祭掃。

其實死亡,一直都是我們不願意面對的話題,我們除了清明節會去掃墓,面對一個個豎立在我們面前的墓碑外,我們可能會覺得死亡離我們很遙遠。

清明節:我們為什麼會害怕死亡?我們欠孩子一節“死亡教育”課!

死亡是我們人生不得不面對的必修課,而我們大多數都是無師自通。這種無師自通其實是一個很痛苦的事情,因為每當我們碰到親人離世時,都會痛苦不堪,沉浸在悲傷無法自拔。

在親人離世時,我們才明白生命終會有消逝的一天,死亡是每一個生命的最終結局。即使我們如此避諱死亡的話題,但是我們還是不得不去面臨。而學會如何面對死亡,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話題。

清明節:我們為什麼會害怕死亡?我們欠孩子一節“死亡教育”課!

有譜媽記得在小的時候,我第一次面對死亡,大概是小學時候我爺爺的逝世。那是一個夏天,我剛剛放學回家,發現小區裡家樓下在舉行了葬禮。嗩吶聲和鼓聲震天響,我走到樓下發現聲音源頭是我家。那時候越往前走,越覺得喪樂聲是那麼刺耳。

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生命是那麼脆弱,彷彿昨天爺爺還在招呼著我吃提子,今天就在一個長方形的盒子裡躺著了。親人間的溫暖也隨著生命的逝世,彷彿就消失殆盡了。那時候的我,還是一個孩子,深深的感受到了無力感,我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但是生命並不能夠挽回。

清明節:我們為什麼會害怕死亡?我們欠孩子一節“死亡教育”課!

圖片截圖來自電影《尋夢環遊記》

據統計,每年約有5000萬人死亡,換算下來每一秒鐘就會有1.8個人死亡。而在疫情之中,死亡的人數更是在不斷加劇。死亡,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 我們應該怎麼和孩子解釋死亡呢?

我們明白,死亡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話題,特別是對孩子來說,他會更加的疑惑。而我們大多都會盡量去迴避這個問題,但是有譜媽覺得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無論好的壞的,我們都得去認識,與其遇到時候的慘痛,為什麼不提前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呢?

清明節:我們為什麼會害怕死亡?我們欠孩子一節“死亡教育”課!

圖片截圖來自電影《尋夢環遊記》

有譜媽記得17年年底的時候,《尋夢環遊記》的上映讓我覺得死亡也可以成為一件治癒的事情。這部電影講的是逝者和生者世界產生連結的故事,爸爸媽媽們可以帶著小寶貝看這部電影,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

皮克斯把亡靈世界用動畫的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死亡融入到一個個生命之中,將愛注入其中。

清明節:我們為什麼會害怕死亡?我們欠孩子一節“死亡教育”課!

圖片截圖來自《尋夢環遊記》

《尋夢環遊記》裡說,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你停止呼吸時,第二次時註銷了ID時,第三次時沒有人再記得你的時候。如此設定,把死亡不再設定的那麼冰冷,而是用記憶來衡量消逝的命運,被所愛的人記住,是你活過的最好證明。

而清明節是一個很好的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契機,《尋夢環遊記》也能夠作為我們進行死亡教育的輔助。

  • 什麼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64年,由日本學者谷口亞春提出來,此後在社會上立馬引起了重視,並在今後的幾十年裡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迅速發展。而在美國,死亡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最初的形式。

清明節:我們為什麼會害怕死亡?我們欠孩子一節“死亡教育”課!

圖片截圖來自電影《尋夢環遊記》

其實死亡教育就是通過談論死亡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讓孩子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生命,積極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因此,死亡教育被視為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但是在中國,生命教育的起步主要是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概念提出的,還有很多父母並沒有接觸過生命教育的概念。

我們在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我們不妨也自己閱讀一些相關的知識,掌握了要點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同時,在和孩子聊的時候,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格來選取合適的方式。

清明節:我們為什麼會害怕死亡?我們欠孩子一節“死亡教育”課!

當我們能夠坦然面對死亡,甚至開始凝視死亡的時候,才能轉過來看看人生到底是什麼。承認死亡的存在,認識死亡的真相,並努力做到向死而生。因為生命有重點,所以更要拼命的活著。

死亡教育,不僅是讓我們能夠坦然地去面對死亡,更是讓我們能夠透過事物的現象去發現本質,更加的關注生命中的小事,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必須要修行的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