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一、前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北宋詞人秦觀的這首《行香子·樹繞村莊》,寫得有多美!你看,綠樹繞村莊,碧水滿池塘,桃紅李白菜花兒黃;你再看,茅舍隱映,小橋流水,酒旗飄揚,鶯歌燕舞,蝴蝶流連在花草上。全詞用白描手法,生活化的語言,描繪了一派春光明媚、花香鳥語、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展示了鄉村和平寧靜的漫生活圖景,表達了詞人對田園風光的讚美和對鄉村恬淡閒適生活的喜愛之情,可謂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二、背景

秦觀(1049—1100),又名秦少游,人稱淮海先生。元豐八年即1085年,秦觀大約36歲時中進士。據前人考證,秦觀的這首《行香子》寫於他入仕前,也就是大概十多歲至三十來歲期間,當時還在揚州高郵(今屬江蘇)老家。筆者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看故事書上寫的蘇小妹三難秦少游的故事,雖然後來知道此故事純屬虛構,但對北宋才子秦少游印象深刻。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熙寧十年即1078年時,秦觀到徐州拜見時任徐州知州的蘇軾,次年應蘇軾之請寫《登樓賦》受蘇軾稱讚,與蘇軾交往結下友誼。受到蘇軾鼓勵,發憤讀書,兩度參加科舉考試落第,蘇軾又向王安石推薦,秦觀第三次應考,才高中皇榜。依此推斷,秦觀這首詞多半寫於他拜見蘇軾之前,也就是他的青年時期。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三、譯文

村莊裡到處樹綠草青,好幾個池塘裡裝滿了水。隨著春風,興致勃勃悠閒自在地在村裡漫步。農家的園子不多大,卻可以飽覽春色。那裡盛開著紅豔豔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金黃的油菜花。

舉目遠眺,一道圍牆圍著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間茅屋。青色的酒旗隨風飄揚,旁邊還有小橋流水。有時會乘著興致,走到東邊的山岡去。那裡有黃鸝鳥兒在啼鳴,燕子雙雙翩翩飛過,蝴蝶在花叢中忙碌著。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四、作品欣賞

(一)上闕點面結合寫靜景,但靜中有動,好一個奼紫嫣紅,春色滿園。

“繞”字與“滿”字用擬人化手法,看似樹木自己繞村莊的,實際是人工栽種及自然生長的,形容村莊樹木很多,綠化很好,到處是樹木。這裡“繞”字不能理解成把村子圍一圈,而是村裡村外到處是樹木的意思。水滿池塘,說明春天經常下雨,把池塘都裝滿了,而冬天雨水少,池塘都不是滿的,有的甚至是乾的。春天來了,風調雨順,池滿魚肥,樹木蔥蘢。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東風”表明時令是春季,東風就是春風。“倚”字是隨著、靠著的意思,“倚東風”可理解為隨著春風。和風送暖,微風輕拂,讓人感到舒服。“豪興”說明詞人心情很好,興致勃勃的樣子。“徜徉”好理解,就是悠閒自得地行走,慢步。詞人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南宋著名詩人辛棄疾在其《瑞鶴仙·賦梅》中有句“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想象春風中的梅花,顧盼一笑,令各種花都失色。“倚東風”就是在春風吹拂下的意思。這兩處“倚東風”語義接近。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說農家的園子雖小,但把春光都佔盡了。江南的農村,村子裡人戶東一家西一家的,家家戶戶都有自己家的菜園子,有的大些,有的小些,除了少量農作物,也栽了果樹。一到春天,都是春色滿園。“收盡”用誇張手法,似乎小小的園子把天下的春光都聚集到一起來了。從面上極寫春景之美。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後面三句進一步細化,桃紅李白菜花黃,由面到點,由大範圍到具體的花木。其實春天的村子裡,農家的園子裡,何止桃李花和菜花,可能還有櫻花杏花梨花,地上還有各種知名的和不知名的野花。以桃李花和菜花為代表,形容春天萬紫千紅、各種鮮花爭奇鬥豔的生動圖景。

上闕點面結合,亦靜亦動,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姿、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二)下闕由遠及近,寫動景,但動中有靜,動靜和諧,小橋流水,鶯飛燕舞,生機盎然。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詞人放眼望去,有的人家有圍牆圍著,牆那邊隱約可以看到竹籬茅舍。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有句“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寫農家茅草房又矮又小,小溪溝邊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與秦觀寫的可對照起來看。那時候農村還不是很富裕,大多數為茅草房。秦觀從小家境不錯,住的要好些,但詞人絲毫不嫌棄村子裡這些竹籬茅舍的人家,而是充滿好奇和歡欣喜愛的心情。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颺青旗、流水橋旁。”這裡寫村子裡不知哪家酒旗隨風飄揚,旁邊還有小橋流水。“颺”就是飄揚、飛揚。“青旗”就是酒旗或酒幌子,村子裡的小酒店打著酒字招牌。有小酒店就必然有喝酒的人,甚至猜拳行令等,隱含著熱鬧的場面,農家春耕春種農忙後,可能邀約三朋四友到小酒店撮一頓,放鬆放鬆。又或許詞人出行到鄉村旅遊,步行累乏了,看到酒店進去喝兩杯解乏。這裡寫到酒店不是偶然的,自古文人寫詩填詞作文,與酒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酒能助興,能活躍思維,也能解乏,交友。小酒店旁邊就有小橋流水,酒店和小橋流水都是文人所愛,這是很和諧的畫面。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說詞人乘著興致好,心情好,走到山岡那邊去看看。“偶然”在這裡可以當偶爾講,也可以是村民們在小酒店裡喝了酒,結伴出來散散步,也可以說是詞人自己,不是刻意的,就是率性而為。“乘興”與上闕的“豪興”相對應。“岡”就是小山頭,蘇軾在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有句“明月夜,短松岡”,是同樣的意思。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這最後三句,也與上闕的後三句相對應,上面寫了三種花木,這裡寫三種常見的小動物。“鶯兒”就是黃鸝,春天草長鶯飛,燕子翩翩,蝴蝶在花叢中穿梭。十分生動形象的畫面。晚唐詩人金昌緒在《春怨》中寫“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是說黃鸝鳴叫勾起婦人的愁怨,要把黃鸝趕跑,而秦觀看到鶯兒則是喜悅之情。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其《絕句》中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也是通過春天有代表性的鳥兒黃鸝來描繪春景,心中也是暢快的高興的。

下闕通過對村莊所見風物的描寫,給讀者描繪了一幅充滿生趣和情趣的春天風情畫。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五、小結

整首詞節奏明快,畫面清新,把本來可以放到一起寫的景物分作兩部分寫,平仄和詞性前後對應,景物前後關聯,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情景相生。秦觀的這首通篇寫景的詞,無一句寫情,卻句句都含情。正如清末大學問家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有句“自古景語皆情語”。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詞人通過對鄉村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鄉村春和景明、和諧美好風光和農家和平寧靜、清淡閒適慢生活的喜愛與讚美之情。筆者老家在農村,家鄉春天的風物大體如此,只是都是磚瓦房,幾乎不見茅草屋了。讀過此詞,彷彿看到家鄉春天的旖旎美景。秦觀詞風景如畫,讓人想念家鄉。

筆者聯想到了蘇軾在其《蝶戀花·春景》中寫的“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雖然暫時還不知道秦觀寫這首《行鄉子》與蘇軾寫《蝶戀花·春景》的時間先後,但看得出秦觀此詞風格與蘇軾十分接近。秦觀寫這首詞時,還沒有經歷過國家的戰亂和社會動盪,也沒經歷過像後來入仕後屢遭貶謫的打擊,那時還過著怡然自得、輕鬆自在的生活。而蘇軾寫傷春之作《蝶戀花·春景》時,卻已歷經仕途磨難,通過《春景》抒寫了政治上失意後的哀怨和憂傷。

秦觀的《行香子》:句句景語卻情趣盎然,田園如畫總讓人想家

秦觀一生寫了許多男歡女愛的篇什,也寫了多首描寫田園風光的佳構。這首詞是他寫田園風光的代表作之一,以平凡、普通之景寫出令人爽心悅目、玩味不已的精緻華章,可見其功力不凡。難怪大名鼎鼎的蘇東坡都稱讚他“有屈(原)、宋(玉)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讚許他的詩“清新似鮑(照)、謝(眺)”。作為“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的秦觀,並不是浪得虛名的。


宋詞作家分豪放派和婉約派,你最喜歡哪一派? (單選)
0人
0%
豪放派
0人
0%
婉約派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