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和登月使命

天文學 | 教育 | 認識世界 作者 / 高爽

1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剛剛和中國建立關係。中國贈送給美國一對兒大熊貓表示友誼。它們的名字叫玲玲和興興。作為答謝,卡特總統給中國送來了1克重的月亮岩石。中國科學家就在這1克石頭的基礎上進行關於月亮的研究。歐陽自遠院士臨危受命,接受了來自月亮的1克小石頭。

為了保險,這1克樣本被分成兩份。其中0.5克送給北京天文館,今天這塊樣本就在北京天文館的展廳裡展出,我建議你去看一看。另外0.5克用來研究,天文學家們就在這塊小手指甲大小的石頭上做文章,一口氣發表了14篇論文。不光證明了這塊石頭真的來自月亮,還搞清楚了來的具體位置和取樣的時間。

現在中國的嫦娥號探測器也已經登上了月亮,但整個工程都建立在當年0.5克小石頭的基礎上。這就是天文學資料的匱乏程度,也就是天文學家從匱乏的數據裡面壓榨出精華的力量。

你看,這一切都建立在兩隻大熊貓的基礎上。

2

歐陽自遠和他的團隊證明,那塊還沒有小手指甲蓋大的石頭的確來自月亮,來自1972年12月7日登上月亮的阿波羅17號任務。在那次任務中,兩位宇航員總計在月亮表面活動了22個小時。

這是人類第六次成功登上月亮,也是最後一次。

就是在這一次任務中,宇航員拍攝了在月亮上看到的地球的照片。今天,你的微信啟動畫面就是這張照片。

3

從1969年第一次成功登上月亮,到1972年告別月亮,12個人曾經在月面上行走和工作。有一本書,完整記錄了登月的計劃和實施過程的珍貴影像資料。

大熊猫和登月使命 | 高爽

今天,我必須向你推薦這本書。

就在整整50年前的今天,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代表人類第一次站在月亮上,印下了第一個腳印。

《登月使命》獲得美國宇航局支持,為你再現人類歷史上最困難也最成功的工程。

難在哪呢?

這個工程使用的全部電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的總和,還比不上你手裡的一部手機的運算能力。這個工程是人類第一次使用自己的力量,抵達天界的另一個天體。

在下方寫下你的留言,分享你經歷過的最艱難的任務,留言點讚的前3名可以免費獲贈一套《登月使命》。

高爽的得到app課程

歷時1年打磨

大綱推翻6次

每節課平均修改8次

超過16000人共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