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的世界沒有自由

天文學 | 教育 | 認識世界 作者 / 高爽

我曾經在家裡的牆上貼了一張太陽系行星的掛圖。我的兒子土土在2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熟練地從圖上找到太陽和8大行星。他記住的是每顆星星的顏色和特徵。比如說,他看到大紅色的,長著一條刀疤狀的大峽谷的,兩極覆蓋著冰層的行星,就知道這是火星。

但是,土土還不能理解的是,火星為什麼和地球有著這麼大的差別。

不光是火星的顏色,火星和木星之間為什麼有那麼大的空蕩只形成了小行星?水星為什麼那麼小?八顆大行星為什麼是現在這樣的排列順序?

一旦你把整個太陽系看成一個整體再追問下去的話,你就會發現,太陽和大行星們,彼此之間都不是孤立演化的。

讓我把這話說的更直白一點吧。

地球之所以成了今天的樣子,是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相互作用的結果。火星也是如此,木星也是如此,天王星也是如此。

1

站在地球這個位置上看木星,看到的只是一個無限小的光點。即便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看木星,看到的結果也是模糊的光斑。木星的細緻高清大圖只能靠排除飛船來到木星身邊拍攝。

別忘了,木星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直徑是地球的10倍。光是木星表面的一個大紅斑就能裝進去好幾個地球。

但在地球看起來,木星還是太渺小了。

所以太陽系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這麼廣闊的宇宙空間,讓所有的龐然大物,都變成了微不足道的小光點。隔著數十億公里的距離,你憑什麼對我產生影響?

答案是靠時間。

火星的磁場逐漸消失,這裡的逐漸兩個字用掉了10億年。

磁場消失的原因是火星本身尺寸太小,冷卻的比較快。這裡的快字,用掉了10億年。

火星尺寸小的原因是,木星從更遠的地方遷移到了比較近的地方,干擾了火星和火星附近的物質的聚集,讓火星只留下一個半成品。這裡的木星遷移,用掉了幾億年。

木星的遷移讓小行星帶的位置上沒有辦法穩定形成另一顆大行星,這個遺憾的產生,用掉了幾億年。

與此同時,水星從更遠的地方被彈到了靠近太陽的內側,金星的溫室效應讓它變成了地獄,而地球迅速出現了生命適宜的環境……這裡的迅速用掉了幾十億年。

你看,天文學上看到的太陽系,每一個小動作都積累了幾億年甚至十幾億年的效果,才產生今天確定性的結果。水滴石穿這個成語和天文學相比,實在是太沒有耐心了。太陽系的行星們的每一次引力擾動,每一次運動軌跡的改變,每一次內部結構的變化,都必須在持續作用幾億年之後才看得見結果。

真正重要的事,都是不著急的事啊。

2

好吧,行星今天的樣子,追問下去來源於行星之間的相互作用,讓我們耐心面對上億年的時間尺度吧。

但是,這一切的變化是完全隨機的運氣問題嗎?還是有什麼更明確的目標?

你不妨大膽做個思想假設。

假如火星誕生的時候,沒有在它現在的位置,結果會怎麼樣呢?

用天文學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答案很可能是和今天一樣。

為什麼呢?

在太陽系剛形成沒多久的時候,木星就改變了自己的位置。木星這麼做,自己說了不算。並不是木星自身噴發了什麼特殊的噴流,讓木星像噴氣式飛機一樣一路跑過去。木星的特殊行為,同樣是太陽系整體環境決定的。木星一開始的那個位置,不夠穩定。只有實現了更穩定的狀態,木星的遷移才停下來。

也就是說,宇宙天體總有一個追求最穩定狀態的特性。太陽系必須逐漸調整到最穩定的狀態,才會彼此相安無事。

你可以想象一個彈簧,火星即便不在原來的位置上,也會往復動盪,直到最終找到平衡,落入穩定的狀態。

你也可以想象,太陽系的宇宙空間中,早就被引力定律的大手刻下了很多無形的凹槽。每一顆行星經過緩慢的變化,最終必須滾入自己所屬的那個凹槽。

看起來有一點宿命論是不是?

這就是天文學的規律,而且是普世的規律。

3

經過了45億年演化的太陽系,似乎所有的行星都已經足夠穩定,最近十幾億年都沒有再出現過明顯的改變軌道的現象,行星遭受到的撞擊也都只是彗星和小行星這種級別的小打小鬧。是不是太陽系的未來不會再有新的變化了呢?

如果說行星相互作用,調整位置和引力關係,造成軌道的變化,直接影響物質的積累,這樣的過程已經不會再出現了。

但是行星本身依然有著不停的變化。

最近,天文學觀測就發現木星上的大紅斑變得越來越寧靜,有縮小的趨勢,可能很快就會消失。大紅斑是一個已經存在了至少400年的巨大的風暴。本來的科學預測是它還會繼續存在至少300年。如果大紅斑最近就會消失,一方面意味著我們對木星的狀態的瞭解還很不到位。另一方面意味著,每一顆行星可能都是活動著的、變化著的,它們的未來尚難預料。

地球的磁場在歷史上出現過翻轉。未來會不會冷卻後消失,今天還說不清楚。月亮正在逐漸遠離地球,和地球的關係在十億年後會越來越薄弱。太陽的逐漸升溫會蒸發掉地球上所有的水。直到有一天,膨脹了的太陽吞吃掉水星和金星,逼近地球附近。

到時候,巨大的熱浪和引力變化,會讓木星蒸發成更加蓬鬆的行星,遙遠的冰凍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可能解凍,變得不再穩定……

你看,如果把時間的進度條加快一點,太陽系從來都不會平靜,行星從來都不會平靜。這可能才是宇宙本來該有的模樣。

太陽系和行星,總是天文學教材的第一課,是人類最先關注到的宇宙的一部分,也是人類的足跡最先會走上去的地方。其實就在這個一部分裡,就隱藏著真實的時間和空間的秘密、引力的本質、能量的效果和超出我們今天的想象力的可能性。

行星的世界似乎沒有自由,行星的世界似乎有無限的自由。

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上映的 BBC 5集紀錄片《行星》已經在線發佈。以上內容,是我觀賞這部紀錄片的一部分感受。

高爽的得到app課程

歷時1年打磨

大綱推翻6次

每節課平均修改8次

超過16000萬人共同學習

這不是科普講座,這是可以遷移的思維

行星的世界没有自由 | 高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