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不把命運交給別人,那你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堅定的理想:為自己奮鬥。這是活著的終極目標,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自己希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是國家元首、企業家、藝術家、演說家、經濟學家還是僅僅是一個善良的人?其實,這一切都將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奮鬥。因為我們的命運由我們自己主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我們一定要為自己而奮鬥,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一種潛意識,也就是我們付出了什麼,我們就將會收穫什麼。


只要你不把命運交給別人,那你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大約在五十年前,一位小女孩誕生在田納西州那士維市郊。她有嚴重的身體缺陷,無法像一般人一樣走路。雖然她有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可是,當兄弟姊妹在外頭享受奔跑和玩耍的樂趣時,她卻必須被支架所限制。


父母定期帶她到那士維接受物理治療,但那小女孩痊癒的希望仍甚渺茫。“我可能像其他小孩一樣,跑步和玩耍嗎?”她問父母。


“親愛的,你只要相信,”他們回答:”你若相信,神就能叫這事發生。”


她把父母的話放在心中,相信神能使她不必靠支架走路。她常瞞著父母和醫生,靠兄弟姊妹的幫助,練習解開支架走路。在十二歲生日那天,她當著父母的面前解下支架,不靠別人攙扶,自己在醫生的辦公室周圍繞行。此舉叫她的父母大感意外。醫生簡直不能相信她的進步,但她從此不必戴著支架了。


只要你不把命運交給別人,那你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她的下一個目標是打籃球。她繼續運用信心和勇氣,和她未曾發育的雙腿,去參加學校籃球隊。教練挑了她的妹妹入隊,卻拒絕了那勇敢的女孩。她的父親,一位智慧和親愛的先生,告訴教練:“我的女兒們是一對。你若要其中一個,另一個也要接受。”教練只好勉強讓她加入。於是她穿著一件陳舊的制服跟其他隊員一起練習。


一日她去找教練:“你若每天多給我十分鐘訓練時間,我就給你一個世界級的選手。”教練笑了,但他知道這小女孩是認真的。十六歲那年,她成為全國最佳的年輕選手,被選派參加在澳洲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跑四百公尺接力賽的最後一棒,並贏得了銅牌。她對這樣的成就並不滿意,於是再接再厲,四年後再次參加一九六零年的羅馬奧運會。那一次,維瑪·魯道夫(Wilmna Rudolph)贏得一百公尺短跑和二百公尺短跑的獎牌,又在四百公尺接力賽中的最後一棒中奪標,為全隊贏得勝利。當年她更錦上添花,被選為全美最佳業餘運動員,獲得蘇利文獎,這是一份極高的榮譽。

只要你不把命運交給別人,那你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如果有人問她為什麼會這樣成功,她會回答:因為我一直在為自己而奮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這個理由更適合成為理由了。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有的人始終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其實他們並不是缺少能力,而是尚未明確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奮鬥。自己,當然是自己,難道這個世界還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值得我們去奮鬥嗎?因為我們所奮鬥的是自己的人生,與別人一點也不沾關係。


每個人都會有為自己奮鬥的理由。生活在這個世界,我們始終要堅定一種信仰,那就是終身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為自己而奮鬥,我們才會竭盡全力地昂首向前,我們才不會有一絲的保留。

只要你不把命運交給別人,那你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只要你不把命運交給別人,那你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生活中,或許我們會把身邊那些優秀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在努力欣賞他們的同時,卻在一旁自怨自艾,好像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成為不了這樣的人。其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的偶像只能是別人嗎?當然不是,當我們經過不懈的努力之後,我們完全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在人生的旅途上,引導我們繼續向前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