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培養視障兒童的“微習慣”,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微習慣”是兒童習慣養成的新模式。微習慣在網絡上一經推出得到很多人的好評,一致反映“微習慣”可以克服懶惰心理,

平時的每日打卡使自己有了及時的滿足感,促使自己有更大的信心完成更大的任務和目標。“微習慣”被我們視障兒童利用,更符合他們特殊的心理特點,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將“小”題“大”作,將“小”題“細”做,把習慣的養成微化,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家園共育培養視障兒童的“微習慣”,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一、微習慣的意義及價值

從有利於每一個人的發展的角度分析,本課題可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視障兒童,提供應有的機會和希望,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地位,提高其生命的質量;從教育本身分析,我們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其獨立生活的適應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從社會方面分析,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為社會創造穩定氛圍,實踐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從教育發展方面分析,既可以豐富和發展我國特殊教育,為中國提供可行的視障兒童的教育模式,還可以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教科研的能力,提高特殊學校的辦學水平,使特殊兒童更大獲益。

家園共育培養視障兒童的“微習慣”,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1.學生適應能力的變化

在我們隨訪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度呵護,有些父母根本不用子女參與家務活,只是不斷提供物質上的供求,有些孩子到了適齡年紀,還不會自己正確穿脫衣服、鞋子、對齊衣服來扣紐扣、知道冷熱來及時的增減衣物。還有的孩子到了學校吃飯竟然是用手抓的,因為平時在家裡母親也是視障人士,父親忙農活也無暇顧及孩子的飲食習慣,持吃飽就行的態度。於是就出現了手抓飯、吃肉不吐骨頭的原始教養方式。經過我們的耐心教育,在習慣養成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擺脫等、靠的想法,開始自己嘗試去動手,儘管他們做的不能一步盡善盡美,但他們已經開始改變。早上起床,曾經用手抓飯的孩子竟然抹好了潤膚油,梳好了頭髮,整齊乾淨來到教室上課,很顯然她在改變。

家園共育培養視障兒童的“微習慣”,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2.家長養育方式的變化

通過我們對家長進行多方面的引導與輔助,許多家長尤其是較年輕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發生了改變,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1)思想上,家長不再糾結孩子的視力問題,還是正視現實,為孩子的未來考慮,理解了孩子將來要想獨立生活,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2)在行動上,一些家長對是讓孩子比較冷漠的,理解了視障幼兒特別需要家長的關心與呵護,在外面工作雖忙,但也儘可能多的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溫暖的。(3)在方法上,以前家長對於視力障礙的教育無助的,通過參加學習交流,學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視障兒童的方法,對於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家長已經能夠正確的應對。

家園共育培養視障兒童的“微習慣”,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二、視障兒童培養“微習慣"的策略

1.老師在教育活動中給視障兒童灌輸正確的行為意識

老師在教育活動中進行傳道授惑,給孩子正確的認知和態度。使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同時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如洗臉這一衛生習慣的培養,如何簡單告訴學生每天早上起床後要洗臉,學生執行起來就會敷衍,像小貓一樣抹兩下完事,這樣的習慣堅持21天也沒法達到講衛生的效果。所以我們要把洗臉這個習慣細化、微化,如每天洗臉首先要把手心手背手指洗乾淨,然後雙手在額頭上畫圈兩圈、洗臉頰兩邊各畫圈三圈,然後小鼻子畫圈兩圈,最後還有嘴巴畫圈三圈,這樣把動作細化以後,學生就可以建立明確的意識,洗臉過程中自己數著二三二三,不知不覺中把臉洗乾淨了。

家園共育培養視障兒童的“微習慣”,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2.視障兒童在日常行為中建立起正規的行為習慣

話說不良的行為做1次就成型了,好的行為習慣要做5次以上才能建立起來。這也證明只有在不斷地練習運用好的習慣能形成。微習慣的建立通過每日打卡記錄完成任務,讓人產生更少的牴觸情緒。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極具優勢的習慣養成策略。

家園共育培養視障兒童的“微習慣”,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3.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與學校要求統一

堅持統一原則,否則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學校應創設環境,利用家長會,專題研討及QQ群等信息媒體給家長灌輸相關的理念,使家長對於老師的培養教育“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才能才能家園和諧統一,形成教育合力。結合視障兒童意志力薄弱的實際情況,及時獎勵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應豐富評價方式,對於視障兒童的點滴進步及時獎勵,使學生自己能夠真切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收穫,小小的滿足感卻能激起更大的動力去完成更多的階段目標,是後來的堅持慢慢變成自覺,內化為自己的習慣。

家園共育培養視障兒童的“微習慣”,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4. 特殊教育學校生活的孩子

時刻感受著社會各界的愛心,生活各方面都得到學校和老師的關照,尤其在生活行為習慣上,教育者更是煞費苦心,用心鑽研,以便更好的全面的瞭解視障孩子的生活行為特徵,然後對其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可以說付出了比教育普通孩子多幾倍的努力,以促進視障兒童早期教育教師的教育理論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科學規範家長的教育觀念,努力為視障兒童的早期教育發展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