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的化学世界,让你对化学更加感兴趣

厨房中的化学世界,让你对化学更加感兴趣

如今,化学日益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厨房可以说是化学试剂的一个“基地”,它们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化学,是一门虽深奥但有趣,简单中蕴含着复杂的学科。下来我们就先了解几个厨房化学小知识:

也许妈妈曾经对你说过,煮豆时,盐别放得太早,要不豆就会煮不烂。这句话很有化学道理。黄豆浸在清水中,黄豆不是慢慢地变“胖”了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渗透现象。 因为干黄豆中,水分是很少的,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浓溶液,而黄豆外面的那层皮,相当于一个半透膜,当黄豆浸到清水中去煮的时候,就会发生渗透现象,结果是清水中的水分子,穿过黄豆皮进到了黄豆里面,使黄豆变胖了。黄豆只有充分浸胖以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煮,黄豆的细胞才会被胀破,使豆子煮烂。 如果煮豆时,盐加得太早,黄豆浸在盐水中,由于盐水的浓度比起清水来说,是浓了很多,这样水就很不容易再往黄豆中渗透了。如果加的盐较多,盐水的浓度甚至也可能超过黄豆中的浓度,这样,水就不但进不去,甚至还可能从稍稍变胖的黄豆中“钻”出来,黄豆中没有了足够的水分,难怪黄豆就煮来煮去煮不烂了。 同样的道理,煮绿豆汤、赤豆汤时,糖也不要早早的放;煮猪肉、牛肉时,也不要过早加盐,以免不容易煮烂。

炒菜时在油热了的情况下放入一些食盐,会起化学反应,对身体是有害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烹饪方法对食品对食物中的营养有很大的破坏:在200℃的高温下,食用油所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同时产生“丙烯醛”会导致致癌过氧化物的产生,食盐中的碘会挥发掉50%,食物中的维生素被氧化等等都造成了食物中营养素极大流失。专家指出,煎、炸等烹饪方法对食品的营养破坏之一是使食盐中的碘挥发,使碘盐中含碘量和人体实际摄入的量不同。因为煎、炸时需要的油温很高,大约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在高温下易挥发,因而,经过油炸高温处理的食盐中,碘的损失率可以达到40%-50%。因此,如果不改变烹饪习惯,即使大力推广碘盐,人们仍然不能达到足够的摄入量。专家建议烧菜时不要用碘盐爆锅,尽量在菜将出锅时加盐。

取一片紫甘蓝叶,撕成两片,一片蘸醋,另一片蘸碱面,然后分别用水冲洗,这时一片会变为红色,另一片变为蓝绿色。这跟我们学习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跟酚酞是不是有相同之处呢?能跟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称为酸碱指示剂。所以说甘蓝叶也是一种指示剂。

自来水经过加热沸腾后,部分水蒸发掉了,不易溶解的硫酸钙会沉淀。溶解后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会在沸腾的水里进行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形成不易溶解的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镁,经过沉淀就形成了水垢。 水垢形成后不但使容器不保温,而且在加热过程中受热不均匀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经常使用有水垢的容器盛装饮用水,金属离子会过多溶于水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经常饮用容易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和吸收功能紊乱、便秘、结石、胃炎、牙周炎等等疾病甚至会造成人员死亡。

接下来讲一个去除水垢小妙招:将有水垢的容器。倒入食用醋,将容器拿起摇晃,让有水垢的地方都让食醋浸泡过,多摇晃几次后,把容器放置20分钟左右。20分钟后可以发现水垢已经开始脱落,为了将水垢清除的更加干净可以将温水倒入容器中,淹过有水垢的地方。再浸泡半小时左右,时间越长效果越佳。浸泡完后,你可以发现容器底部的水垢几乎都脱落。把容器清洗干净即可。食用醋主要成分是乙酸,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食用醋和水垢相遇后,会产生醋酸钙和碳酸。碳酸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的醋酸钙也可以溶于水。所以可以清除掉水垢,建议使用浓醋,效果更佳。放入温水加醋浸泡的原因是反应更快,效果更好。

还有很多厨房化学知识,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欢迎大家留言!!!!!!

厨房中的化学世界,让你对化学更加感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