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

云南身影 | 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

“人这一辈子,做了坏事,就更要做好事。我前半辈子打猎,就用后半辈子来保护动物和植物。

| 全文约2785字,细读大约需要7分钟。

云南身影 | 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

现已67岁的余建华,在1994年成为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第一个护林员,大家都称他为“余叔”。

成为护林员之前,他是当地最有经验的猎人之一。成为护林员后,余叔将自己的生命与滇金丝猴紧紧联系在一起,“找到栖息在维西境内的滇金丝猴,并把它们保护起来,不被盗猎者伤害”成了他下半辈子唯一的工作。

因为余叔和护林员们二十多年的坚守,如今游客得以近距离观察滇金丝猴,滇金丝猴研究与科普也有了长足进展。

跟着滇金丝猴群跑了快30年,猴群们记住了余叔和其他护林员们的声音和身影,远远见到他们,总会集体“嗯啊,嗯啊”地应和着护林员们的呼唤……

而余叔和滇金丝猴的故事,要从26年前讲起。

1 “白猴子竟是国宝?”

云南身影 | 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

1994年,41岁的余叔是当时响古箐最有经验的猎人之一。有一天,维西县林业局局长找到余叔,和他说:“现在不能打猎了,你要不要来保护滇金丝猴。”余叔想了想,应了下来。

余叔回忆,起初,连村里最有经验的老猎人都没听说过滇金丝猴这种动物,看了图片才晓得,滇金丝猴就是当地傈僳人说的白猴。他没想到,这种白猴子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国宝。

“以前,我们村很多人以打猎为生,但是只有那些经验最丰富的猎人才见过滇金丝猴。”余叔说,一方面是因为滇金丝猴生活在海拔3500—4500米没有人烟的山林里,只在长竹笋和野果成熟的季节才会到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采食,并且滇金丝猴十分机警,一听到人的动静,即便是二百多只的大猴群也瞬间跑得无影无踪,人们只能听见树枝咔咔的折断声。

不过,当地的傈僳人很喜欢这种白猴子,觉得它们和山神住在一起,是大山精灵;还有,和猕猴不同,它们从不打扰村民的生活。

从小长在山里,在山里吃、山里住,熟悉每一座山,钻进密林也不会迷路的余叔没想到,寻找滇金丝猴会那么难。

追了几天,好不容易听到猴叫,隐约看见林间跳跃的猴影,但转眼猴群就消失了。他们在地上追,猴群在林间跑,余叔有时觉得自己好像永远不可能撵上猴群。

成为护林员的头几年,余叔每天要跑四五十公里山路,脚趾甲一个一个走没了。趾甲掉了,余叔他们还是天天走,时间长了趾甲就不长了,变成厚厚的老茧。脚下的解放鞋,几天就穿烂一双。过去每月180元的工资,大部分花在买鞋上。

2 从见人就逃到被接纳一切辛苦都值得

云南身影 | 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

跟踪猴群久了,余叔他们渐渐摸索出滇金丝猴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种类,寻找它们变得容易了一些。滇金丝猴喜欢吃竹笋,于是春天余叔他们重点寻找有竹林的地方;猴群离不开水源,于是山中每个水源成了余叔他们的找猴点……

护林员也从最初的余叔1个人,变成4个人、6个人,直到现在的23个人。队员们轮流上山,尽心尽责地接替跟踪猴群。

跟着3、4年,猴群渐渐熟悉起护林员们的声音。看到队员的身影,公猴家长条件反射地带着猴群拔腿就跑,听见护林员的呼唤声,才又带着猴群停下来;再后来,猴群记住了护林员们的身影,远远认出他们后,连跑都不跑了,就在原地吃东西、休息,猴群终于接纳和信任了余叔他们这些护林员。

余叔他们跟踪猴群二十多年间,保护区里的猴群从最初的200多只增加到400多只。今年,响古箐滇金丝猴群更新添了8只猴宝宝。

“有我们在,盗猎者就伤害不了它们。”余叔说,跟踪猴群的途中,他们会清除各种捕兽套子,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拆除上百个;遇到老鹰、豹子要抓小猴子,他们就大声叫喊,把它们驱赶走;滇金丝猴栖息的原始松杉林中水源较少,他们就在猴群常栖息的林带砌蓄水池,避免猴群长途跋涉找水源时出现意外。

二十多年来,余叔他们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滇金丝猴,滇金丝猴也把护林员当成族群的一员。在山上,只要护林员在旁边,即便有陌生人,猴群也只会紧张地盯着陌生人,“咕嘎,咕嘎”地向护林员报警,却不会一溜烟跑掉;看到猴群出现惊恐的骚动,护林员就一遍遍地安慰:“哇—哇—,阿咱给吃(哎呀呀,没事啦)”,惶恐的猴群也会渐渐平静下来,不会跑散。

在山里采集草药菌子的人曾对余叔他们说:“如果不是和你们在一起,恐怕我这辈子都见不到这种猴子。”听到这话,余叔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3 听到猴群回应幸福得和当父亲那天一样

云南身影 | 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

△“游云南”慢直播工作人员和余叔、白马雪山工作人员合照

跟着滇金丝猴到处跑,不知不觉间,余叔成了保护区最资深的护林员。儿子受他影响,在塔城从事动植物保护工作,余叔也多了新的牵挂——小孙孙。

护林员们一个月休息6天,余叔总会回家看看老伴和小孙孙。剩下的时间,他依然在山上跟着滇金丝猴跑。“我每天6点起床,洗洗脸、吃吃早点,然后就上山,晚上7点才下山。”余叔说,他专门负责给在响古箐周边山林里生活的展示猴群投食。每天他都会到救护站准备食物,上午9点、下午4点分别把食物放到猴群出现的地方。

余叔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查看猴群健康状况如何。猴群有10个家庭,每个家庭有多少只猴子,护林员们都一清二楚。所以每天投食,他们都要看看是不是所有猴子都来取食了,是不是每只猴子都健康。

余叔他们给猴群准备的午饭晚餐是苹果、南瓜子,给自己的却是白水加馒头。“如果下雨,我们就烧点火做饭吃;天晴、天干,我们不敢烧火,就吃点干粮。”他说。

说到干粮,余叔讲起了一个馒头的故事。有一次,他和两位护林员追着一群滇金丝猴来到悬崖边,天黑了,雨一直在下,他们只能挤在悬崖边一处凹陷的石窝子里,点起一堆小小的篝火,烤烤冻僵的身子,然后把仅剩的一个馒头烤热了吃。

馒头的香气一股股飘出来,3个人的肚子也跟着咕噜咕噜叫不停。不知道是饿得手发抖,还是冻得手发僵,馒头正准备掰开,就直接滚到悬崖下面。余叔说,那瞬间,他觉得自己的心都不跳了。

那一夜,毫无困意的3个人,静静地挤在一起,努力不再去想那个热腾腾的馒头。第二天,他们跟着猴群迁徙,谁也不提吃饭的事情,害怕越提越饿,没有力气继续追赶猴群。

直到第二天晚上,确认猴群夜宿的林子食物相当丰富,估计猴群可能会逗留一两天后,他们才返回。饿得腿脚发软,走路都磕磕绊绊,但他们心里却很轻松,至少再上山,不用担心找不到猴群了。

成为护林员26年,余叔最难忘1998年在暴风雪里追猴。“我们3个人上山,积雪没过胸口。我们准备住在草坝子的小木屋,结果两米高的木屋完全被积雪埋起来。”他说,把木屋的门刨出来,在厚厚的积雪里找到并把生火的朽木拖回木屋,耗尽了他们最后的力气。余叔说,那是他这一生最累的一天。

半夜又下起暴雪,积雪再次淹没小木屋。本来打算在山上守两天的他们,最终决定马上回村。回来以后,余叔总是会想起,在雾蒙蒙的夕阳穿透的冷杉林里,大大小小的猴影晃来晃去,他们用傈僳语大声叫着“阿猎—阿猎—,塔给波(来呀来呀,不要跑啦)”,听到呼唤的猴群集体“嗯啊,嗯啊”地回应起来。那一刻,余叔感受到第一次当父亲那样的幸福。

余叔的老伴虽然现在很支持他的工作,但一开始也有过不理解,余叔曾告诉她,“人这一辈子,做了坏事,就更要做好事。我前半辈子打猎,就要用后半辈子来保护动物和植物。”

推荐观猴时间:

上午09:00~11:00

下午17:00-19:00

如果你觉得云吸猴不够过瘾,这个五一节就直接跟着余叔实地去寻找小可爱们的踪迹吧,听余叔诉说更多他和滇金丝猴的故事~

还有中国最早开展滇金丝猴野外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龙勇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协作项目委员、英国伦敦大学发展人类学硕士左涛亲自带队,行程中他们将和你分享满满的知识干货,带着孩子出发再适合不过了。

跟科学家学习如何布设红外相机,在野外带娃观测滇金丝猴;探索雪山深处的原始部落;品尝喜马拉雅蜂场的蜂蜜;住香港设计师在山林就地取材设计的小木屋;夜晚,在光源零污染的雪山脚下置身林中的木屋里眺望星空......

更多奇遇在等你!

云南身影 | 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云南身影 | 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
云南身影 | 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云南身影 | 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
云南身影 | 从猎人到护林员,余叔:我用半辈子来守护滇金丝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