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最近大熱的國產熱播劇《安家》,因為打著職場劇的稱號,口碑兩極分化嚴重。

一部分人覺得它“很真實,接地氣”,另一部分則吐槽它為“打著職場劇幌子的戀愛劇”,其評分也比較平庸,目前只有6.2分。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原本是一個很好的題材,房子對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意義有多重要,這是毋需多言的。

即使沒有所翻拍日劇《賣房子的女人》作為參考,也可以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去拍,可是這部劇最終還是披著職業劇的外殼談情說愛。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相比原版職場中的又燃又溫暖、又治癒又勵志的劇情,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拋開劇中演員演技拉分,《安家》要表達的故事並沒有帶來社會的共鳴甚至是啟發。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為了使劇情充滿衝突而吸睛而上熱搜,《安家》中刻意加入的各種社會事件。

總之,這個劇聽上去像個賣房子的正經職業劇,但是除了好好賣房子啥劇情都有。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海清飾演的婦產科醫生,自己和丈夫的學歷都很高,但總是抱怨在這個社會中混得很差;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郭濤飾演的闞先生,有一棟豪華大別墅、顧家的妻子和四個可愛的孩子,卻出軌給網紅作家小三買房;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孫儷飾演的房似錦,有一個理直氣壯要100萬的弟弟,有一個到自己公司又作又鬧的媽。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羅晉飾演的徐文昌,因為母親在自己生日當天跳樓自殺,所以對待感情的背叛十分敏感。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總之劇情除了前幾集有在認真的買賣房子,然後就從專業的賣房變成了老套狗血:男主老婆出軌、和女主合租曖昧、原生家庭的矛盾……

好好的一部劇有必要討論這麼多社會問題嗎?不是吧,這隻會讓觀眾看的鬧心。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編劇用力摻雜著極端社會話題,讓原本可以真實展現房屋中介行業的一部好劇,變得面目全非。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一部好的職業劇應該給觀眾帶來的是這個職業的經典案例。

而不是案例中的小三,七大姑八大姨的狗血劇情。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近幾年,有太多“被迫營業”的國產職場劇,《精英律師》、《我的真朋友》、《校對女孩》等等,全員化身懸浮職業劇。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安家》把房產中介美化的比抖音濾鏡還過分。

要是理解為“犧牲真實性是為了立住徐姑姑這個人設”的話,就當現代愛情劇看好了。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我的真朋友》用一對職場菜鳥,道德高地的聖母的眼睛,去發現房子交易轉手的背後。

而這就使得它成為了許多人口中的“懸浮”,“不接地氣”,“假”。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職場劇最珍貴的,是職場中的人性之光。

日劇最喜歡利用這一點,做得好的時候,會非常的暖心和治癒。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因此和國產動輒撲街的職場劇相比,日產職場深受大家喜歡。

這是因為大多數日劇是在通過職場劇認真討論生活與人性,而不是套著職場劇的外衣,上演“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狗血愛情。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吐露職場人真正的內心職場劇《我,到點下班》,成功日本的加班文化通過不同職場人物角色展現出來,引起社會熱議。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一部優秀的職場劇,作為觀眾的我們,是可以從故事情節中感受到角色對職場的熱情。

就像《賣房子的女人》中,女主荒誕誇張,不在意人際關係,但是對幫助他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房子卻異常上心,為從事這個職業感到驕傲。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相比動不動就“注水”到40-50集的國產劇,一部優秀的職場劇,往往僅聚焦一個職場問題,這樣集中展現一個職場癥結就已經足夠了。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一部優秀的職場劇,不應該只是社會現象的堆積與羅列,不是淺嘗輒止,而是應該深入探討問題。

從而通過那些真實捕捉職場中的困境與成長的好劇,指引有同樣困惑的人前行。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最近看《完美關係》,包括《安家》,編劇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沉澱,所要展現的並不是芸芸眾生中的真實百態。

有人可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但是為了戲劇衝突而故意設定一些浮誇狗血劇情,真的沒有必要,也沒辦法真正打動觀眾。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當年作家柳青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為了深入農民生活,定居皇甫村14年。

因為他對陝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瞭解,才有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而不是像當代編劇坐家裡拍腦門寫劇本、導演拍腦門拍戲、演員用全身的勁演戲生怕別人看不出在演。

像《大江大河》那樣,國企面上說著和光同塵、背地裡神仙打架的職場才是人間真實。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有一些劇看似很浮誇,表面懸浮,但沉澱的東西總會被無意識放大。

《醫龍》中,男主有著超神的手術技巧、完美的人格,再加上非常浮誇的配角的吹捧旁白,可以說令人尷尬無比。

但是當劇情側重渲染好每一位特殊病例的故事,併成功地打動你時,你會發現醫龍舉起手術刀的中二剎那,竟然如此諧和。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雖然許多人說“懸浮”,其實懸浮不可怕的。我們不怕劇情懸浮,就怕該沉澱內核的沒能沉澱。

三十六之前無意中有看到一個關於行業劇審片的信息,有很多職場劇雖然行業認可度高,但是因為感情戲偏少,所以還沒最終定下來。

《安家》到底是在賣房,還是販賣社會焦慮?

所以,專業性較強、不走甜劇路線的職業劇客官們會看嗎?


關注言三十六或點擊“瞭解更多”,看更多沙雕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