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未婚生子、自殺,留守兒童的悲,都是父母犯得罪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大家都沉靜在歡樂的節日氛圍裡,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度過這三天假期,但是對於剛剛上初中的榮榮來說,卻是越熱鬧越覺得寂寥和難過。

榮榮是我隔壁鄰居家的小孩,在他2歲多的時候,父母就因為感情不和離異了,後來各奔東西,把他扔給爺爺奶奶撫養,很少過問。每到逢年過節,看著別人一家團圓,成成就表現得特別叛逆。“放假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天就知道玩手機,飯也不出來吃,你說他一句,他就頂你三句。”每次提起這個孫子榮榮奶奶就唉聲嘆氣,對於孩子的未來她更是憂心仲仲:“他爸媽從來就不管他,我跟爺爺年紀大了,說什麼也不聽,現在根本管不到,以後還不知道怎麼辦,就怕他跟著別人做壞事,這輩子就毀了。”

叛逆、未婚生子、自殺,留守兒童的悲,都是父母犯得罪

像榮榮這樣因為父母離異而留守在農村的兒童,在我們這個三線城市的農村還有很多很多,與那些因為父母外出工作被迫成為留守望兒童的孩子不同的是,他們更像孤兒,更缺愛,他們的童年是一片灰暗,所有的節日,所謂的團圓,只會讓他們感受到更大的孤獨,所以他們要麼逃避,要麼對抗。不善於表達的他們,還常常使用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憤怒。

叛逆、未婚生子、自殺,留守兒童的悲,都是父母犯得罪

早兩年有新聞報道,貴州畢節市某村莊裡有四兄妹,最大的哥哥小剛13歲,最小的妹妹5歲,他們的父母感情不和,都各自外出打工了,留下他們互相照顧著生活。雖然住著三層樓的樓房,家裡不愁吃穿,這些孩子卻活得並不開心。在村子裡,四兄妹通常不與人交流,也不喜歡出門和其他孩子玩,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少了孩子的那種天真與活潑。到後來,三個較大的孩子已經開始厭學,老師和政府領導來勸他們上學的那天晚上,四個人竟服下農藥自殺身亡了。

叛逆、未婚生子、自殺,留守兒童的悲,都是父母犯得罪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些孩子太脆弱了,不體諒父母的辛苦,但是他們還只是孩子啊,他們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常期缺乏父母的關愛,讓他們變得自卑、膽怯,感覺不到世界的美好,他們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宣洩情緒,走向死亡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絕望而無聲的吶喊。

如果說小剛四兄妹是“懦弱”的,只是極少數的現象,那麼那些“堅強”著長大的留守兒童們後來過得怎麼樣呢?

我們村有個姑娘叫小靜,跟其他留守兒童一樣,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初中畢業後就不肯再讀書了,偷偷瞞著家人跟著同學去了廣州打工,每次父母給她打電話,都說自己在外面過得很好,說自己工作忙,沒時間回家,等她再回來時已是一年多以後。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回來小靜懷裡居然抱著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原來,小靜外出打工沒多久就認識了一位跟他父親年紀差不多大的李某,在李某的頻頻示好中,年輕、懵懂無知的小靜很快淪陷,兩人同居生下一個男孩,但是有家庭的李某隻給了她一筆錢就不見了,而此時的小靜還沒滿18歲。看著小靜稚嫩的臉寵,還有她懷裡嗷嗷待哺的嬰兒,小靜的父母是悔不當初。

叛逆、未婚生子、自殺,留守兒童的悲,都是父母犯得罪

有研究表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注和愛,會影響孩子的戀愛觀和擇偶觀。現實社會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十幾歲的小姑娘愛上大叔離家出走的故事,就是因為從小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稍微有人對她好一點點,就想拼命抓住。還有的女孩內心的自卑會讓她們害怕被拋棄,在婚姻對象的選擇上,會更傾向選擇不如自己的另一半。

留守兒童不僅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更容易成長為犯罪的群體。四川省心理學家遊德良曾對近四百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調查,其中106有焦慮心理,107人有抑鬱症狀,88人屬於易怒性格。觸目驚心的是,有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犯罪佔未成年人犯罪的70%。

叛逆、未婚生子、自殺,留守兒童的悲,都是父母犯得罪

那我國有多少留守兒童呢?

根據2005年中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抽樣數據推斷,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週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增長十分迅速。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

這就意味著數以萬計的留守兒童,有可能產生心理疾病,甚至是走在犯罪邊緣。

人與人的感情是需要長時間的相處培養的,尤其是孩子和最早接觸的父母之間的親情。孩子如果不能得到過父母的正面引導,他們的童年,只會變成漫長而煎熬的生長期,好像怎麼熬都熬不過去。

叛逆、未婚生子、自殺,留守兒童的悲,都是父母犯得罪


但是一邊是工作,一邊孩子,選擇了工作就陪不了孩子,選擇了孩子就意味著生活舉步維艱,留守兒童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數以萬計家庭的痛和殤。如何才能幫助這些孩子,避免更大的悲劇的發生呢?

《2018年度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研究報告指出:常回家“看看”,不如多打電話;留守兒童逆反期提前至小學五年級;被孩子怨恨的不是“外出”,而是父母內心的忽視;父母都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更善於將真我一面掩藏;母親與留守孩子多聯繫,能促進其對父親子關係的緩和;對留守兒童心靈幫扶有效路徑:提升核心自我評價與改善親子關係。研究還表明,對留守兒童心靈幫扶的有效路徑只有兩條——對內是引導其核心自我評價提升、對外是幫助其與父母的親子關係改善。

工作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童年和人生只有一次,孰輕孰重,家長的心裡應該有桿秤,如果無法給孩子足夠的愛,還不如不讓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受盡冷眼和折磨。特別是對於那些生而不養的父母,我只想說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你們對孩子犯的罪,最後還得自己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