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海报

哈喽朋友们,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因人群集聚可能带来的风险,中国版画博物馆针对《藏珍:从古典到当代——中国版画博物馆藏西方版画精品展》推出“在家云看展”系列。本系列共分两期,让没机会来到现场参观的朋友,在家也能充分感受西方版画的时代轨迹、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共享版画艺术的盛宴。


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Albrecht Dürer(阿尔布雷特·丢勒)

1471年生于纽伦堡,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巨匠。

他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铜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以版画最具影响力,水彩风景画也是颇具魅力。

丢勒作为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他的艺术探索对德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展厅现场

丢勒在1510年完成了从1498年开始创作的大型木刻版画《基督受难》,此大型创作共16幅木刻组画作品,他把这套木刻称之为《大受难》。丟勒在他第二次旅居意大利之后开始创作小型木刻《基督受难》系列作品(又被他称之为《小受难》),1509年开始刻制,1510年完成,其中包括36幅木刻版画和一张封面页。这套木刻版画实际上是属于圣经故事的插图,是一个详尽的关于耶稣殉道以及赎罪之死的故事,还包括了一些《旧约》之中与救世主赎罪牺牲有关的故事以及关于耶稣年轻时的一些传说。最佳版本收藏于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

此次展出的三幅作品均出自《小受难》系列。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The last supper 最后的晚餐

Monochromatic Woodcut 黑白木刻丨12.7×9.8cm丨1510

《最后的晚餐》是《小受难》系列中的第9幅作品,画面共计13人,但只有耶稣、圣约翰、圣彼得和犹大可被辨识。累于主题和名誉,此作品被多次出版、仿造。此出品经考证印刷于1612年的意大利威尼斯(纸张品质特征、出版记录可考),故尤为珍贵。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Christ appears to disciples at Emmaus(Dinner in Emmaus) 在伊默斯的晚餐

Monochromatic Woodcut 黑白木刻

12.7×9.6cm丨1510

《在伊默斯的晚餐》为《小受难》系列中的第33幅作品。图像左下角标志性A.D署名,无日期,据Meder,创作于1510年。

该作品共存4次状态(两次正式出版),6次变化。本案为1511年拉丁文带文字版,为该作品的第一次正式出版,属于第二次状态:暗部区域着墨量重,最下方边框两处断裂加一处5mm左右的断裂,其罕有程度可参考乌菲齐馆藏级别。

自然光线下,肉眼可见:墨色新鲜莹润,线条细腻,部分区域仍可见刀痕。作品刻画生动,三维空间关系还原度极佳,耶稣背后暗部与周围对比强烈,桌下暗部细节耐看,极佳的表现出了素描关系里的呼吸感。背面拉丁文印刷文字为活字印刷,与博物馆背书藏品之排版完全一致。本案边缘按木板框线裁切,纸张使用同时期高品质直纹纸,背面右侧可见部分水印M.20 High Crown,与文献描述第二次状态的用纸呼应。

作品保存质量完好,属书籍/画册裁切,纸张色白无受损或是修复迹象。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Christ crowned with thorns 耶稣加冕荆棘

Monochromatic Woodcut 黑白木刻丨12.6×9.7cm丨1509

《耶稣加冕荆棘》为《小受难》系列中的第19幅作品,图像左下角标志性A.D署名,无日期,据Meder,创作于1509年。

该作品共存5次状态(两次正式出版),8次变化。本案为1511年拉丁文带文字版,为该作品的第一次正式出版,属于第二次状态中的早期A变化品质(左下台阶处一处断裂缺损,后期则有三处),其罕有程度可参考乌菲齐馆藏级别。

自然光线下,肉眼可见:墨色莹润,线条细腻,高质量的印刷品质使之画面的三维空间表达完美。背面拉丁文印刷文字为活字印刷,与博物馆背书藏品之排版完全一致。本案边缘按木板框线裁切,纸张使用同时期高品质直纹纸,背面右侧可见部分水印M.309 Fish Bladder,为1510-1511年间丢勒印刷作品的常用纸,参见同时期作品《David penitent》《Saint Jerome in his Cell》《The Assumpiton and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

作品保存质量完好,属书籍/画册裁切,纸张白色无受损或是修复迹象。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Fraycisco Goya(弗朗西斯科·戈雅)

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戈雅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展厅现场

《奇想集》 是一部描绘西班牙社会的风情画卷,最初创作的原因是用于给一位叫弗朗西斯科的西班牙作家的文学集《隐性和话语》作插画。最开始只是纯粹用于插画,但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慢慢加入了一些情绪的宣泄,最终他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包括一些思维、价值和理念的表达呈现在《奇想集》里面。《奇想集》于1797-1799年创作完成,以铜版蚀刻和飞尘技法为主要表现手段,共计80幅,作品继承了前辈里贝拉等人的版画传统,用瞬间攫取的动作与光影技巧制造出即时性的视觉效果,戈雅在创作中大胆试验新的表达与创作手法,善于使用飞尘,常常采用大面积飞尘的技法制造黑色,并且能够主观的控制飞尘的大小和深浅,营造更为丰富的画面空间。

《奇想集》中的一些作品,堪称艺术史上的杰作。作品首次出版于1799年,至今共计出版十二次。此次展出的《他们怎么掐她》和《青年准备》均出自《奇想集》。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How do they pinch her 他们怎么掐她

Etching, dry engraving, Aquatint 铜版蚀刻、干刻、飞尘

21.7×14.8cm丨1779

此件作品为共计十二版次《奇想集》系列的第四版印稿,少见的印稿来源于1878年皇家马德里版画学院出版,共计65本。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Youth preparation 青年准备

Etching, dry engraving, Aquatint 铜版蚀刻、干刻、飞尘

21.5×15.3cm丨1779

此件作品为《奇想集》系列完美罕见的第二或第三版印稿。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A Group of dog like tigers got wings fighting with bull 如虎添翼的群犬斗牛

Etching, dry engraving, Aquatint 铜版蚀刻、干刻、飞尘

24×35cm丨1814

1815至1816年,69岁的戈雅完成了33幅《斗牛》系列铜版画,描绘了西班牙传统斗牛比赛的场景。

此件作品可确认为附加印稿,是从第三版之后加入《斗牛》系列的。本案是该铜版的第二次印刷,印刷在带有“Van gelder zonem”水印的纸张上,共计出版100幅。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I QUE GUERRERO 我是个战士

Etching, dry engraving, Aquatint 铜版蚀刻、干刻、飞尘

24.5×35cm丨1877

弗朗西斯科·戈雅《寓言》系列作品,从1864年至1937年先后九次出版,加之1877年增订出版的四幅作品,整个系列共计22张蚀刻版画。

本案纸张使用十九世纪直纹纸,暗棕色墨;图像可见略微不均匀的中颗粒飞尘,整体色调和谐, 对比明烈,体现出趋于完美的对光影的表达。作品整体在自然光下肉眼可见:墨色莹润,线条挺立,细节突出,实属佳品。

1877年巴黎L’Art 以《I QUE GUERRERO》为标题出版该作品,图像左下脚可见“Goya inv.et.sc”以及其下的“L’Art”标识,右下方与“L’Art”平行对应“ Fcois Liénard. Imp. Paris”字样。1907年,在Leroi.P 将其剩余30张印刷品以及铜板原版买断后,此作品未再另行出版,故此1877年增订版为唯一一次出版,其罕见程度和珍稀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作品保存质量完好,未见修复。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BAILANDO EN UNA CUERDA FLOJA 马戏团女王

Etching, dry engraving, Aquatint 铜版蚀刻、干刻、飞尘

24.3×35.5cm丨1877

弗朗西斯科·戈雅《寓言》系列作品,从1864年至1937年先后九次出版,加之1877年增订出版的四幅作品,整个系列共计22张蚀刻版画。

本案纸张使用十九世纪直纹纸,暗棕色墨;粗颗粒的飞尘,整体色调和谐,画面高光中的女人和马与隐藏在暗部中的观众之间所构成的光影对比尤为明烈,呈现出极富戏剧化、舞台化的场景效果 。作品整体在自然光下肉眼可见:墨色莹润,线条挺立,细节突出,高光部处理光彩夺目且暗部线条耐人寻味。

1877年巴黎L’Art 以《BAILANDO EN UNA CUERDA FLOJA 》为标题出版该作品。标题下方手写斜体印刷(Une reine du Cirque),图像左下脚可见“Goya inv.et.sc”以及其下的“L’Art”标示,右下方与“L’Art”平行对应“ Fcois Liénard. Imp. Paris”字样。1907年,在Leroi.P 将其剩余58张印刷品以及铜板原版买断后,此作品未再另行出版,故此1877年增订版为唯一一次出版,其罕见程度和珍稀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作品保存质量完好,纸张由于光照出现黄斑,仅做除酸清理。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亨利·朱利安·费利克斯·卢梭)

法国成就卓越的后印象派画家,被誉为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艺术先行者。他18岁从军,27岁参加德法战争,后任海关税务员,退休后开始不断地作画,作品受到当时前卫艺术家毕加索等人的推崇。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展厅现场

卢梭的画没有师授,完全靠自学成功。他自己说:“除了自然之外,我没有老师。”人们称他为“星期日画家”。这类画家出于完全喜欢画而作画,没有任何规律约束,有着纯朴的感情,因而其作品有一种原始的和纯朴率真的美感。卢梭也常被人称为“原始主义”画家,因为他笔下那浸润着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人与野兽间充溢着温情的对视,和一种似梦非梦的神秘情调,很容易将人引向对一个遥远的古老时代的“回忆”。滤去原始时代血与火的残酷,留存的只是天真、稚拙、宁静与生命的单纯。

卢梭作品的主题包罗万象,除了巴黎市郊风景,还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丽的寓言性作品、花卉,尤其是极具异国情调的大幅幻想式热带丛林作品,这些是他常逛巴黎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所激发出来的灵感创作。这位都市里的“土著”就生活在这个只属于他的想像的世界里。他凭着本能画画,认为创作者必须获得完全的自由才能在思想上达到美与善。正如他自己所说,梦的单纯的力量,支配着我的景物。卢梭只是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神秘的永远的梦。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Tigers in tropical storms 热带风暴里的老虎

Autography 转写石版丨45×57cm

(此石版画由巴黎版画技师根据亨利·卢梭原作印制)

亨利·卢梭主要以丛林画闻名于世,此画就是他的第一幅丛林画。原画创作于1891年,收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画面展现了一只老虎被一道闪电打亮,狂风中正准备扑向它的猎物。从1886年起,尽管当时作品还没有出名,亨利·卢梭还是定期参加画家独立协会的沙龙展,关注度逐年上升。1891年展出的《热带风暴里的老虎》(又名《惊奇!》),首次收到关键性的评论,年轻艺术家菲利克斯·瓦洛东写道:“《惊奇》是不容错过的,数一数二的画作。”然而卢梭在十年后才重新创作他的丛林画系列。卢梭声称《热带风暴中的老虎》是来源于当年在军中服役时跟随部队到了墨西哥的雨林中见到的这般场景,实际上,他却根本没有离开过巴黎,他的灵感都来自于巴黎的植物园、图书馆的插画、以及各种野生动物标本,画面极富想象力。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Passers by in the wild jungle 野生丛林的过客

Autography 转写石版丨45×62cm

(此石版画由巴黎版画技师根据亨利·卢梭原作印制)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Pierre-Auguste Renoir(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画家,印象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841年生于法国小镇里蒙(Limoges),后来随家搬迁到巴黎。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

作为最受欢迎的印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反映了对人类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雷诺阿运用了明亮的色彩、温和的轮廓线和柔软的笔触来刻画19世纪末期原生态的、迷人的巴黎生活场景,他的作品中渗透着一种温暖和宁静。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Lunch on the yacht 游艇上的午餐丨Autography 转写石版丨69×49cm

《游艇上的午餐》是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80年-1881年创作的经典作品,此次展出这件版画是原作的局部,画面中是雷诺阿的妻子阿莉娜·莎丽戈的肖像,玩弄着一只小狗。雷诺阿喜欢用艳丽透明的颜色来渲染气氛,所以他的画作大多呈现出欢乐和谐的氛围,看一眼就不会忘记。这幅画是雷诺阿印象派时期的最后一幅作品,也是他青春时代的光辉总结。在此画之后,雷诺阿逐渐放弃专注在制造光影的呈现,而趋向于较平实的描绘。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Fan girl 持扇的少女丨Autography 转写石版丨49×38cm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Edgar Degas(埃德加·德加)

法国印象派重要画家、雕塑家,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个金融资本家,祖父是个画家。他曾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受到安格尔的很大影响。

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和其他女性、以及赛马。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Theatre Lobby Rehearsal Venue 剧院大堂排练场地

Autography 转写石版丨45.5×65.5cm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Amedeo Modigliani(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莫迪利亚尼是“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绘画作品中以肖像画最多、最好。他的肖像画主要特点是善于抓住对象的个性特征,用写实与变形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出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惯用的把人物躯干或面部有意识地加以夸张的表现方法,成为他的肖像画的重要特色。

在家云看展(一)丨从古典到当代:16世纪至19世纪

Jenny Ebtney 珍妮·埃布特尼

Autography 转写石版丨68×44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