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染色陽性,但不是結核病,什麼鬼?

審稿: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檢驗科主任 郭旭霞

結核病是目前威脅人類的主要傳染病之一。目前對於結核病的診斷包括細菌學、分子生物學等多種手段,但由於基層實驗室的條件有限,大多數實驗室不具備結核菌培養和基因檢測的能力,所以,少數基層仍依靠抗酸塗片結果來作為結核病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抗酸塗片陽性,就一定是結核病嗎?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病例。

病例經過

患者,男,61歲,3月前因痰中帶血絲,就診於某院,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並取刷片做抗酸染色,結果示抗酸桿菌2+,診斷肺結核,並給於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結核治療。口服抗結核藥物3月後複查,胸部CT示:左側胸腔胃,右肺上葉空洞,右肺中葉支氣管擴增伴感染;支氣管刷片:抗酸桿菌2+。為求進一步診治,轉診我院。初步診斷:繼發性肺結核、右側支氣管刷片陽性初治。入院後給予分枝桿菌培養及鑑定檢查,半月後回報:非結核分枝桿菌培養陽性,進一步經質譜鑑定為膿腫分枝桿菌,最終診斷NTM肺病。

學習與總結

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分枝桿菌屬內除MTB複合群和麻風分枝桿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桿菌。NTM大部分為腐物寄生菌,僅少部分對人體致病。NTM可以侵犯人體肺臟、淋巴結、骨骼、關節、皮膚和軟組織等組織器官,並可引起全身播散性疾病,其中,NTM肺病最常見。NTM病的臨床及影像學表現與肺結核非常相似,且抗酸染色為陽性,故在無菌種鑑定結果的情況下,NTM病可長期被誤診為結核病。由於大多數NTM對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均耐藥,所以經驗性抗結核治療對於NTM 感染病人的效果通常較差,此外,由於不同NTM的耐藥模式可因菌種不同而有所差異,故對於塗片抗酸染色陽性的病人一定要進行分枝桿菌的鑑定和藥敏,並根據鑑定結果及時調整用藥。

伯傑系統細菌學手冊根據NTM的生長速度將其分為快生長分枝桿菌( 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a,RGM)和慢生長分枝桿菌( 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a,SCM)。RGM在固體培養基上培養7d內即獲得肉眼驗可見菌落,而SGM則需要7d以上。臨床最常見的有臨床價值的RCM包括膿腫分枝桿菌、偶然分枝室桿菌和龜分枝桿菌,RGM感染通常選用大環內酯類、氨基糖昔類和喹諾類等藥物治療。最常見的有臨床價值的SCM包括鳥分枝桿菌複合群( 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MAC),主要包括鳥分枝桿菌和胞內分枝桿菌、堪薩斯分枝桿菌及蟾蜍分枝桿菌等,治療通常選取大環內酯類和利福黴素類藥物,有時候加用注射類抗結核藥物。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實驗室診斷專家共識編寫組.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實驗室診斷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16,39(6):438-4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