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在即,長鑫存儲增持DRAM專利“備打專利戰”

被稱為中國三大存儲芯片廠商之一的長鑫存儲在專利來源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12月5日,長鑫存儲在官方微信公號宣佈,通過加拿大知識產權公司WiLAN獲得大量來源於英飛凌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芯片(DRAM)技術專利的實施許可。由於涉及商業秘密條款,雙方並沒有披露交易金額。

長鑫存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一明表示:“兩份協議標誌著,在完善知識產權組合、進一步強化技術戰略和保障DRAM業務運營方面,長鑫存儲採取了新舉措。”

觀察者網注意到,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種存儲器產品,一種是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另一種是NAND Flash(閃存)。中國目前在這兩個領域基本都依靠進口。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長鑫存儲內存芯片自主製造項目已正式投產,首批芯片今年底將會交付客戶 。除此之外,紫光集團今年也開始加碼DRAM領域,並已在重慶佈局DRAM存儲芯片工廠。

但是,中國企業在DRAM領域仍然任重道遠。目前在該領域,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全球市場份額合計接近95%,更關鍵的是,這三家企業同時掌控著諸多DRAM技術專利。

對此,財新網6日援引一名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的話報道稱:此次長鑫存儲拿到更多的技術授權和專利有防禦作用。當競爭對手發起專利戰,一些基礎的專利可以用來“打仗”。


交付在即,長鑫存儲增持DRAM專利“備打專利戰”

長鑫存儲未來廠房效果圖 圖自公司官網

首批DRAM芯片年底交付

據長鑫存儲官方微信5日介紹,長鑫存儲與WiLAN全資子公司Polaris Innovations Limited已達成專利許可協議和專利採購協議。這些專利由德國製造商奇夢達開發,Polaris從其母公司英飛凌購得。

依據雙方達成的獨立專利採購協議,長鑫存儲從Polaris購得相當數量的DRAM專利,此專利許可和專利採購協議中所包括的交易金額等商業秘密條款未予披露。


交付在即,長鑫存儲增持DRAM專利“備打專利戰”

長鑫存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一明表示:“長鑫存儲將不斷增加在半導體核心技術和高價值知識產權方面的積累。兩份協議標誌著,在完善知識產權組合、進一步強化技術戰略和保障DRAM業務運營方面,長鑫存儲採取了新舉措。”

而WiLA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ichael Vladescu坦言:“這兩份協議表明,長鑫存儲高度重視知識產權,致力於持續投入研發。我們相信,由此獲得的權益將使長鑫存儲在業內擁有競爭優勢,助力長鑫存儲持續開發DRAM關鍵技術。”

DRAM即動態隨機存儲器,是最常見的系統內存,被喻為連接中央處理器的“數據高速公路”,廣泛用於PC、手機、服務器等領域。目前,中國存儲芯片廠商已開始在該領域不斷加大投入並已有所進展。

2016年,合肥長鑫存儲項目啟動。今年9月20日,長鑫存儲宣佈:總投資約1500億元的內存芯片自主製造項目正式投產。其與國際主流DRAM同步的10納米級第一代8Gb DDR4也首度亮相,一期設計產能達每月12萬片晶圓,首批芯片今年底將會交付客戶 。

新華社當時援引業內專家介紹稱,長鑫存儲DRAM項目投產標誌我國在內存芯片領域實現量產技術突破,擁有了這一關鍵戰略性元器件的自主生產能力。

除此之外,紫光集團今年也開始加碼DRAM領域。6月30日,紫光集團宣佈成立DRAM事業群,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任董事長、全球執行副總裁高啟全任CEO。該集團還計劃於年底在重慶開工建設DRAM工廠,主要製造12英寸的DRAM存儲芯片。

拿到的專利“可以用來打仗”

存儲器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短板,也是國家大力推進的重點領域。

觀察者網查詢到,賽迪智庫《2018年全球集成電路產品貿易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進口集成電路金額高達3120.6億美元,已遠超石油進口額,成為中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商品,其中存儲器佔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的39%,達到1230.6億美元。


交付在即,長鑫存儲增持DRAM專利“備打專利戰”

另外,DRAMeXchange數據顯示,在DRAM領域,今年三季度,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全球市場份額合計接近95%,更重要的是,這三家企業同時掌控著諸多DRAM技術專利。

交付在即,長鑫存儲增持DRAM專利“備打專利戰”

DRAMeXchange數據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存儲芯片三大廠商之一的福建晉華就受曾受制於和美光的專利糾紛。

2016年5月,晉華與聯電簽署技術合作協議,開發DRAM相關製程技術。由晉華支付技術報酬金,開發出的DRAM技術成果,將由雙方共同擁有。

然而,去年10月29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將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加入實體清單,對其採取限制出口措施。理由是:“福建晉華即將完成DRAM的量產,該技術可能源自美國。”

隨後,美國司法部宣佈,對福建晉華及其中國臺灣地區合作伙伴聯華電子提起訴訟,指控這兩家企業涉嫌竊取美國存儲芯片公司美光科技的知識產權和商業機密。

11月3日,晉華回應稱,晉華公司始終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存在竊取其他公司技術的行為。當時,據“DIGITIMES”報道,美國政府下達出口禁令後,晉華斥資60億美元的半導體廠房直接停擺。

對此,中國政府在去年11月在WTO的會議上表示,美國對福建晉華實施出口管制,違反WTO規則,旨在保護美國的行業壟斷地位,況且晉華公司還沒有開始生產,遠不會威脅美國製造商的利益。

由此可看出,專利合規問題在存儲芯片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

在談到長鑫存儲上述專利收購時,財新網6日援引一名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的話報道稱:奇夢達的技術路線跟美光不一樣,此次拿到更多的技術授權和專利有防禦作用。當競爭對手發起專利戰,一些基礎的專利可以用來“打仗”。

另外,今年5月15日,長鑫存儲董事長朱一明介紹自身知識產權體系時提到:“DRAM產業在全球發展了幾十年,製程技術持續進步,在架構、製程、設計、接口、測試、系統等方面存在很多專利,且絕大部分控制在三星、海力士和美光手中。新進者是否擁有合規的技術來源以及自主創新能力成為立足發展的關鍵。”

他當時披露,長鑫存儲已從奇夢達獲得部分技術來源。與後者的合作使長鑫存儲獲得一千多萬份有關DRAM的技術文件及2.8TB數據,成為公司最初的技術來源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紫光集團的DRAM技術同樣來源於奇夢達。據西安紫光國芯官網介紹,2015年,紫光國芯收購了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前身是從德國英飛凌分拆出的奇夢達,擁有英飛凌存儲器事業部的班底。

而奇夢達一度是全球第二大DRAM供應商,巔峰期在全球擁有約13000名員工,研發人員也超2000人。2006年從英飛凌獨立出來以後,業績表現直逼母公司,但僅僅三年時間就由盛轉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