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脫貧一起上


抗疫脫貧一起上

陶沙(左)在豆芽車間調研。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抗疫脫貧一起上

楊澤(右)與村民交談。

  本報記者 高 炳攝

抗疫脫貧一起上

王浩在查看貢菜的品質。.

  本報記者 王明峰攝

抗疫脫貧一起上

常嬌嬌在簽約。

  郭婭楠攝

抗疫脫貧一起上

趙小磊(右)在調查中。

  本報記者 朱 磊攝


抗疫脫貧一起上

斯那品楚(左)在田裡查看。

  江 初攝

  給我們村的豆芽準備“身份證”

  ■ 陶 沙 北京 潭柘寺鎮桑峪村第一書記

  3月9日那天,天色將亮,一輪明月掛在天空,把山坳裡的桑峪村村委會照得亮堂堂,小貨車停在院裡。我和村裡的工作人員一起忙活著給豆芽稱重、裝箱,準備著復工之後的首次發貨。

  桑峪村一直以煤炭開採和灰窯為支柱產業,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2000年後,門頭溝區加快轉型發展和生態新區建設,村裡的煤窯、灰窯全部關閉,桑峪村也成了低收入村。

  2018年3月,我來到桑峪村任第一書記,如何讓村民增收致富是我考慮最多的問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一直堅守在村裡抗疫一線,參與排查、消毒、宣傳等任務,與村黨員幹部構築起群防群治的牢固防線。農村是疫情防控的薄弱點,防止外來輸入尤為重要,可是村子一直封閉著,村民的收入讓我犯了愁。

  如何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拓寬豆芽銷路,解決原料短缺,幫扶百姓就業……一個接著一個問題需要儘快解決。3月5日,村裡的豆芽生產車間正式復工。“測體溫、戴口罩、穿白大褂!有發熱、咳嗽等狀況要第一時間聯繫我……”我每天都要叮囑工作人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進出豆芽車間,人數要控制到最少。車間裡一個個鐵架子整齊排列,架子上幾層烏黑鋥亮的瓦罐里長滿了新生的豆芽。

  疫情發生以後,許多飯館都關門了。眼看著豆芽4天成熟了。為了賣出去,我又開始尋找買家,在鎮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區機關食堂和3家農貿市場同意收購我們的豆芽。

  眼下,我們村的豆芽日產500斤,一天的收入將近2000多元,一個月就是6萬元。除去貼補送貨的油錢,其他都發給村裡的低收入戶和車間的工作人員,讓村民脫低致富有保障。我們還打算給小豆芽註冊商標,把帶“身份證”的豆芽推廣到更多的大型超市裡。

  本報記者 賀 勇整理

  看著小豬小羊進了圈

  ■ 楊 澤 陝西漢中 漢臺區同力村第一書記

  大年初二,我和妻子在家分別接到單位的電話。疫情緊急,妻子趕忙收拾,回到了醫院;我開著車,連夜趕回同力村。

  同力村地處天台山腳下的丘陵地帶。雖然前幾年已整村脫貧,但產業基礎仍需夯實。春節緊急返村,當務之急是疫情防控。我們很快分好工,有人路口執勤,有人測溫排查,也有人拿著大喇叭在村裡宣傳防疫知識。

  隨著時間推移,疫情漸漸退散。防疫不誤農時,村裡的春耕生產便提上日程。去年,農業專家來村裡調研,規劃了一個柑橘園。按照物候時令,苗木的栽植,最好選在3月的前兩週。

  進入3月,我們叫來2輛拖拉機,在山坡上挖壕溝。20多位村民跟在後面,挖坑、栽苗、澆水,最後覆上黑色的保墒膜。不到10天,大夥兒種完了130多畝果園。遠遠望去,柑橘苗整齊排布在山坡上,像是在春風裡招手。希望三四年後,這裡果香遍野。

  不光是柑橘,還有辣椒。這一陣,鎮上發展辣椒種植,可我們村的脫貧鞏固戶沒有多餘的地來種辣椒,這可咋辦?思來想去,村裡萌生了“我出地、您豐收”的想法——在果園的覆膜樹苗間隙,讓大夥兒套種辣椒,既解決了土地不夠的問題,還能種植增收。眼下,已有11戶脫貧鞏固戶劃分到了土地,預計戶均增收3000元。

  在同力村,養殖也是一個重要的增收途徑。我們入戶時聽說,受疫情影響,今春的養殖幼崽還沒著落。聽罷,工作隊員趕緊行動,挨家挨戶統計養殖意願。彙總好了數據,我們找到附近的養殖大戶,談妥了家畜小崽價格。

  一番忙碌,看著小豬小羊進了圈,大夥兒都很激動。“真是感謝你們,不然還不知道今年怎麼辦呢。”大叔大娘的話,讓我們心裡都暖暖的。

  本報記者 高 炳整理

  孩子們今年讀書沒問題了

  ■ 王 浩 四川普格 大馬口村駐村隊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4月18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雨水鄉大馬口村,村民們收完貢菜,正忙著種丹參。200畝的小米辣和500畝的青紅花椒也等著移栽,一派繁忙景象。

  但去年秋天,我還在為雨水鄉的產業發展一籌莫展——打量著腳下高海拔的土壤,呼吸著這裡新鮮的空氣,感受著日照超10小時的自然環境,擁有水草豐茂之地的大馬口村,用什麼產業才能撬動貧困老鄉的內生動力?才能夯實貧困人口的脫貧基礎?涼山州的冬天來得很快,沒有大棚,什麼蔬菜才能越冬?翻閱著科技扶貧網站,貢菜,一種賴寒高附加值的新品種冬季蔬菜映入我的眼簾。

  種植技術要求低,後期加工簡便,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風吹——這簡直就是為我們村量身定做的產業。發動鄉親是關鍵。我們一錘定音:先育苗,看長勢。可是,打開種子包裝,大家傻眼了,這麼小的種子怎麼種?我到縣城請來瀘州市龍馬潭區的農業專家鄒才巨親自下地,手把手言傳身教。阿涼日拉說懂了,火布俄子說知道了……到了11月中旬,厚實的綠葉、粗壯的莖幹……育苗成功的喜悅照耀在挖苗的老鄉臉上。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收割和加工貢菜都成為大問題。我鼓勵貧困戶們學習貢菜加工技術,安排每戶分時段收割貢菜並加工生產,網絡、電商齊出動,按時段收購,加上龍馬潭區對口幫扶普格縣前方指揮部和瀘州市教育局全力相助,貢菜竟然脫銷了。

  曬出的貢菜乾品,在嘴裡直接嚼,甜似蜜,40元一斤,一畝5000元收益。貧困戶阿涼木俄笑著說,孩子們今年讀書沒有問題了,還可以給他們添置幾套新衣服,家裡的電視機也可以換個大的了。

  本報記者 王明峰整理

  一定讓爸媽來看一看

  ■ 常嬌嬌 山西大同 高山鎮白塘村村民

  今年春節期間,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我之前打工的賓館一直停業。過年的時候,天天宅在家裡還覺得這個年過得真舒服,可一兩個月過去了,工作沒著落,家裡用錢的地方又多,這樣下去真不是辦法。

  我們鎮有個“高山大嫂”創業就業服務品牌,這兩年,我們周邊的村民沒少在那兒學技能、找工作,大家都很認可。現在人們陸續復工了。區裡、鎮裡分管扶貧和就業的幹部天天入戶對每一個貧困勞動力詳細摸底。3月20日,政府召開專場招聘會,來了60多家單位,有好幾百個崗位,讓所有未就業的貧困勞動力分批次去應聘。企業負責人,鎮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的工作人員還有“高山大嫂”的就業指導規劃老師都在現場,直到我們找到滿意合適的工作為止。

  根據我的情況,大家為我選擇了天津地鐵安檢員的工作。天津是大城市,這份工作管吃住,轉正後工資高還穩定,企業為我們繳納正規保險,上下班還有班車接送,唯一不足就是離家遠,我有些擔心家裡。

  鎮裡村裡的幹部知道後讓我放心,說父母在這邊他們會經常照應著。父母也說這個工作難得,讓我別錯過機會,好好幹。當天,天津地鐵負責招聘的人事負責人就和我簽訂了用工合同。那一晚,我們一家激動得都睡不著覺。

  4月2日,我和其他入職人員一起出發踏上了去天津的火車。鎮裡的幹部們送我去火車站,還給我帶上了一包口罩。按照公司規定,我們外地來津務工人員還進行了14天隔離觀察。這幾天我已經培訓上崗,開始工作了。

  父母和鎮村幹部怕我第一次離家這麼遠,經常打電話問情況,讓我心裡暖洋洋的。等疫情結束後,我一定要讓沒出過遠門的爸媽來天津看一看。

  郭婭楠整理

  每天都感覺充滿幹勁

  ■ 趙小磊 江西靖安 雙溪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是靖安縣城管局幹部,去年被派駐雙溪村擔任第一書記。

  雙溪村共有貧困戶32戶86人,主要致貧原因是因病、因殘。我利用自己的工作優勢在城管局為10名貧困戶安排了工作,每月收入1800元—3500元。再加上健康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政策的支持,去年底,雙溪村脫貧任務完成。

  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將一切都打亂了。1月26日,我接到鎮裡通知,說疫情暴發需返崗。我是山東人,本打算回去過年,接到通知後便決定留在村裡陪貧困戶打好抗疫這場仗。

  因為擔心貧困戶的生產和生活受到影響,我對全村貧困戶做了摸底,發現存在防護物資缺乏、農產品滯銷和就業困難等問題。4個種菜大戶近萬斤蔬菜滯銷,我立即把消息發到鎮消費扶貧微信群,鎮幹部紛紛下單採買,但即使這樣還是杯水車薪。我找到一家大型超市的經理,他聽說是幫貧困戶銷售蔬菜,立刻同意進購。另一家超市聽說後也主動找我訂購蔬菜。於是,我靈機一動,與兩家超市簽訂協議,約定疫情期間貧困戶的蔬菜如賣不完,就供應給超市。至此蔬菜銷售的後顧之憂解決了。

  然而,隨著復工潮的到來,新的問題湧現出來:不少貧困戶失業。我工作的城管局於是與貧困戶簽訂協議,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可以優先安排臨時崗位,等找到了合適工作,可以自行選擇是否離開。這一舉措等於給貧困戶吃了定心丸。為給更多貧困戶爭取就業機會,我還聯繫企業,利用他們的復工招聘需求,為貧困戶爭取就業崗位。就這樣,全村大部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

  現在,不少貧困戶已經離開臨時崗位,回到原崗位就業,生活正在一天天變好。雖然這段時間每天忙著扶貧和抗疫值班,沒睡過幾個好覺,但我每天都感覺充滿幹勁,因為在抗疫和扶貧一線,我感受到了人生的價值。

  朱 磊 唐詩文整理

  迎接更加美好的生活

  ■ 斯那品楚 雲南德欽 燕門鄉黨委書記

  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幾乎沒有時間休息,作為鄉第一負責人,我感到壓力山大。看到執勤人員為了做好防疫工作,不分黑白、犧牲春節假期辛苦工作,附近的農戶、商戶自發前來慰問,蔬菜、水果、點心、飲料、肉類源源不斷地被送到卡點和衛生院。那時候所有道路封閉,這些物資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春節期間,我們鄉的一個村子發現了一位外出務工回來的密切接觸者。那段時間,全村村民居家隔離14天,我的神經每時每刻緊繃著。我和鄉長斯那尼瑪在村口輪流把守,生怕哪裡一不小心出差錯。14天的全村隔離結束後,所幸有驚無險。我和鄉長都長舒了一口氣。

  抗疫期間,我們在全鄉建立了以“5個家庭為單位,1名黨員家長為戶長”的“五戶聯保”聯防聯控機制,形成了“農戶+戶長+黨支部書記+片長(村“兩委”負責人分片包乾制)+村黨總支書記”的農村疫情防控責任網格體系,覆蓋全鄉每村每戶每人。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我們鄉也及時調整策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著重“遠抓產業、近抓勞務”。 按照鄉推出的“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策略,督促農戶種植核桃、花椒、油橄欖和藥材;以全州開展“千名幹部下基層促發展”活動為契機,及時組織駐村幫扶幹部幫助貧困群眾做好種苗、農資供應等春耕備耕工作。同時為就業務工搭建平臺,及時掌握、發佈、推送企業用工信息,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向企業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以此增加村民的收入。

  去年雲南省脫貧攻堅考核驗收時,燕門鄉全面脫貧。好成績背後是更大的壓力,但我們有決心頂住壓力,迎接更加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