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是否有陰間”再起波瀾,反物資去哪兒了?

2019年3月21日,CER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年會上宣佈:他們發現了正-反物質不對稱的新來源,新來源是一種電中性的D介子(D0介子),在其粒子的衰變過程中發生了CP破壞(電荷-宇破壞),同時會產生不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

清明將至,“是否有陰間”再起波瀾,反物資去哪兒了?

網絡免費配圖

真的假的?“世上有陰間!”

這個理論是什麼意思呢?換成大眾能聽得懂的漢語來說,“世上有陰間!”通俗的講:你在清明燒的紙錢兒,你所寄思的亡故親人可以收得到。——這個理論有些匪夷所思,這是東方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道德中的理論——陰陽論,怎麼能用西方人的理論來論證?

宇宙經過了138億年的演化,物理學家認為:宇宙在大爆炸之後,如果產生10億個反粒子,那麼就會產生10億零一個粒子,這也便是我們所見到的陽光世界,即陽間。也可以稱作是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平衡定律,或者是鏡像變換,換言之既為陰陽世界。——世界上很多大媒體都報道了這一研究成果。

清明將至,“是否有陰間”再起波瀾,反物資去哪兒了?

網絡免費配圖

半個月後,將是清明節

科學已經證實,所謂宇宙大爆炸,就是物質與反物質的作用力,也是世界的起源。

陰陽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代哲學,簡樸、直接而博大精深,被譽為是陰陽哲理,其特點是,統一、對立和互化。我們耳熟能詳的易經、八卦都是來源於陰陽論,萬事萬物皆有陰陽,並分以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等等,孔子曾言“一人一陽謂之道”。——這是中華民族五年來所認識的陰陽論,並且黃帝著有《陰陽符》(作者正在釋解《陰陽符》)。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自古傳承,與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合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清明節這一天掃墓祭祖。傳統中載要在這一天燒陰間紙錢、寄託哀思。

清明將至,“是否有陰間”再起波瀾,反物資去哪兒了?

網絡免費配圖

反物質的路究竟有多遠?

反物質是一個論斷,也是一個科學概念,總是差一點點與物質平衡,所以產生陰陽。物質領先,也便是陽間在上;那麼反物質領先,那麼便是陰間在上。世界總是這樣的平衡著,物質大於了反物質,所以我們能見到陽光,陰間只能無光。

西方的這一研究成果,終於佐證了陰陽、五行,雖然是道家哲學,但更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雖然當今很多學者認為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妨礙了科學的進步,但是在這一科學研究成果的面前,他們不覺得臉紅嗎?——或許是體制的原因,混個論文、弄個獎金,根本不說人話!

清明將至,“是否有陰間”再起波瀾,反物資去哪兒了?

鑑於目前所在的環境,此文到此為止。歡迎繼續關注中華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