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肺」字,肉月旁加一個充沛的「沛」,「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這浩然之氣不單單在身體之內,而是通天徹地、充盈在天地之間的。


如果你認為你的身體就是這個肉身,那麼你的力量就是一個人的力量;若認為天地萬物都和你融為一體,那充沛你的就是天地萬物的力量。


所以,肺不僅僅是描述呼吸功能,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要與天地共呼吸、同命運,讓我們充沛在天地之間。


學習中醫如果侷限於身體內部,得到的一定是很狹隘的知識。


肺主一身之氣;主呼吸;主皮毛;朝百脈;助心行血;肺為華蓋;主治節;為水之上源;相傅之官;與大腸相表裡;主宣發肅降;開竅於鼻;在液為涕;其志為悲;肺藏魄……


這些熟悉的詞語,沒有一句話是空的,都可以落實到臨床。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肺主一身之氣;主呼吸;主皮毛


為什麼說「肺主一身之氣」?因為不是隻有肺在呼吸,身體每個細胞都在呼吸,都離不開氣,離不開肺。


肺之外,最大的呼吸器官是毛孔,中醫稱「玄府」。


包圍在身體外面的保護為「華蓋」,為有形和無形兩部分。有形的華蓋是皮膚,為「精」,是「肺」外之肺;肺所主管的衛氣為「氣」,是隱形的華蓋。


現在流行觀點認為,肺居諸髒之上位,蓋住下面的器官,所以肺為華蓋,這是拘於形質之肺,對華蓋的闡釋不全面。


衛氣剽疾,穿梭於有無之間,時時拒邪於外,才是真正的「華蓋」。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肺主治節


治節就是有節律地調控、調配,是治理和調節的意思。


肺主「義」,主金,其色白。肺主治節就要從「義」這個字入手,義薄雲天,這個義是切割和節制的意思。


就像竹子有節,人身一切細胞都要有節制地生長。肺主治節也就是調節到恰到好處,強調的是一個度。


肺主治節,一曰修己,二曰修人。治節過程隱合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肺通過改變呼吸頻率與發揮宣發肅降的功能,使體內環境風調雨順,身體的各個部分相安無事。具體表現為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肺主治節有四類表達

1

天地之肺:通天徹地,通過氣溫、氣壓的變化,藉助天地之節拍,配合二十四節氣,調節人體的生、長、壯、老、已的節律;

2

義理之肺:通過國家法令、社會公約對一個人行為的約束和保護,讓每個人都能相得益彰,互助互讓,互惠互利,活得有質量,有溫暖,有氣魄;

3

功能之肺:通過經絡藏腑的具體功能來實現宏觀調控,溝通內外表裡,實現體內環境的風調雨順;

4

形質之肺:通過對呼吸、心跳的調控,影響血壓、脈搏、體溫、內分泌、水液代謝以及睡眠、排便的規律。


肺主治節具體亦可分為十點論述

1

肺主呼吸,且主一身之氣。

所以肺可以通過改變呼吸節奏來調控氣在全身的運行速度。肺的功能直接影響了整個新陳代謝。我們既可以借心念改變呼吸頻率,也可通過變換體位及改善運動方式來實現調節。

2

氣為血帥,肺助心行血。

肺可以控制血管的舒張和收縮,從而調整血量和流速。肺對血管的調控,不僅為心肺小循環,更參與了整個體循環,治心腦血管病經常用到這個功能。

3

肺對情志的調節功能。

七情的實質是「氣」經過內臟器官或者停留在某個位置時,所表達的過或者不及的狀態。比如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

4

整個內分泌系統都可以通過肺來調節。

對於月經週期的調理特別有效。

5

肺可以調節身體的水液代謝。

肺為水之上源,通過宣發肅降來實現循環。肺對體重的調節有非常好的效果。

6

第六,肺可以調節所有關節的功能。

這裡的關節主要指的是關節囊的彈性。關節囊和韌帶、肌腱都屬筋,筋屬肝為木,而金克木,所以肺金可以影響筋的能力。

7

肺主皮毛,司衛氣,通過開闔功能,可以調節體溫。

8

通過神經反射的調節,協調內臟器官的蠕動。特別是對排便功能的調節以及對睡眠質量和時間的調節。

9

氣聚成形,氣散還空。對體內各種腫塊和結節,都可通過對肺的調整來實現治療。

10

二十四節氣作用於人體,是藉助肺來實現的。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肺藏魄


有一個詞叫魄力,因為肺藏魄,魄越大你的力量就越大,所以叫「魄力」。


我們常用的成語有「三魂七魄、失魂落魄、勾魂攝魄、驚心動魄」等等。


「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

——《黃帝內經》


肺藏魄,肝藏魂。魄為陰神,魂為陽神


經過主觀思維意識而達到的判斷力為陽神,所以說肝主謀慮,主要是在白天活動,晚上「臥則血歸於肝」,是陽神回到肝。


形質的肝有三個分葉,分別對應三個功能——胎光、爽靈、幽精。


肝為將軍之官,三魂是三個將軍——胎光對應的是神,是信息,負責信息的釆集及分析;爽靈對應的是氣,相當於統籌規劃的作戰部;幽精對應的是精,相當於後勤保障部。


魄為陰神,不由自主。魄者「迫」也,強迫之意,泛指沒有經過意識指揮的本能反應,魄主要支配有形的身體。


早期的中醫書上都會提到三魂七魄,建國後的中醫書不提這部分了。道家在修行過程中身體會泛化,能看到三魂七魄。如張至順老道長曾看到七魄,是七個小孩。


魄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是生命力和自愈力等的具體表達,比如能衝動、有飢渴、知冷暖、能排瀉。


養魄之道,在於平心靜氣,在於一呼一吸之間。傷魄之最,莫過於六慾過度,七情過極。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魄有七個,分別為:伏矢、雀陰、屍狗、吞賊、非毒、除穢、臭肺。


1

伏矢:伏者,犬仆地之態也。我們常說「狼心狗肺」,肺氣肅降狀如狗之下伏之勢。


伏字也可表達一個人趴著時的狀態,取意暫時的穩定,可聯想「伏貼」一詞來理解,譯為管理、分管。


伏矢管理飲食進入人體後的運化(消化、代謝)以及食物殘渣暫時堆放在大腸裡的狀態。


矢字通屎,食物之渣滓為屎,矢同時包含了氣體排放,用矢更合理,所以有「矢氣頻轉」一詞。


矢在古代泛指各種投擲物,矢字有集中、徵對、移動之義,借喻飲食進入人體後的流轉過程。


伏矢是肺與大腸之間的使者。肺主一身之氣,伏矢隨氣而動,其職能是促進消化系統蠕動和吸收,同時具備垃圾分類的功能。


飲食在人體內變化為精微和糟粕兩部分。其中渣滓就由伏矢來整合,大便能否成形及能否正常排便,都取決於伏矢的盡職與否。

2

雀陰:暗喻隱蔽部分。雀有萌動之意,雀者為陽,躍躍欲試,歡呼雀躍;潛者為陰,生殖之門。陽氣出為雀,陽氣返則陰。


雀陰是肺腎之互動,陽氣注於腎則雀,陰氣歸於肺則陰。


1. 性能力、性取向及性疲勞的恢復。包括陽痿早洩、性夢、夢遺、尿床等(腎主納氣,為儲能狀態)。

2. 肺為水之上源,藉助雀陰功能可治療尿急、尿閉、尿痛。

3. 生殖器炎症(包括前列腺炎、婦女盆腔內炎症)。

4. 對修道有重大意義。雀為萌動,易耗其精, 降伏其心,使之秘藏不漏 ,方可煉精化氣。

3

非毒:通毒泛指一切對身體有害的因素。有內毒,有外毒;毒有有形的,有無形的。非毒者「飛毒」也,讓毒灰飛煙滅,相當於電腦中的殺毒軟件。


假如食積內停,噯腐吞酸,為非毒之力弱了。飲食不潔、藥物毒素等情況下,人體以汗、吐、下三法自淨,就是非毒功能的表達。


1. 肺主治節,其中清理內存、調節負面情緒(因情志產生的精神垃圾)的功能由非毒專職。許多情感的挫折都是在睡眠中修復。

2.「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返循胃口。」在氣的推動下,睡覺時胃腸仍然在進行消化和吸收。

4

除穢:保潔之意,淸洗汙垢。穢者,原為腐敗之禾,汙染物焉。穢因來源不同,亦有內外之別。


1. 環境汙染時,呼吸而得微細顆粒,也是穢的一種,擦拭這種蒙塵稱為「滌肺」。

2. 清理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包括食品之穢,七情之穢。消化吸收和除穢的關係更密切。

3. 專指對大便、汗液、汙垢的處理。

5

吞賊:吞食異己。相當於保安、安防系統,主動識別各種傷害,並主動預防和清除。賊有外賊和內鬼,這裡主要是有形之賊。


吞賊的作用相當於格式化,清理內臟運行過程中的垃圾和思維中的部分垃圾。有些產生幻覺、抑鬱的人,是吞賊功能弱,通過中藥、針灸、手法、練功可強化。


1. 偶遇風寒,身體常以毛孔收縮為應激。並以打噴嚏、咳嗽排邪。假如在睡眠中感冒,是魄離職守。

2. 主動防禦功能,熟睡狀態時仍然熱了會蹬被子,冷了知道扯被子。

3. 假如蚊蟲叮咬,睡覺狀態也能撲打蚊子,並能做出搔癢癢等不由自主的應對措施。

6

臭肺:臭字通嗅,泛指與呼吸有關的一切功能。主要是自主呼吸和聞氣味。


1. 嗅覺:無論寐寤皆可嗅到氣味。

2. 呼吸:人們在熟睡時依然能正常呼吸和心跳,就是臭肺的功能。

3. 包括鼻炎、打鼾、弊氣、呼吸暫停均為魄有所傷之象。

7

屍狗:屍的本意指這個肉身,狗是看家護院,守護之義。


屍狗之名有兩重含義:一是熟睡得像一隻死狗;二是睡眠時依然保持的一份預警能力。


1. 睡覺又稱「小死」,陽入於陰、養精蓄銳,陰極陽升,相當於充電。睡得越好,醒來越有精神,所以有成語「死去活來」。

2. 熟睡中有小偷可以警醒,有人敲門也可以聽見,皆是屍狗在工作。

3. 夢魘,或醒而不解乏,或者睡眠淺顯、警惕過度,均為屍狗功能下降。同理,在睡眠中突然發生血壓和心率的重大變化,也是屍狗失職。

4.「生物鐘」功能,當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早起時,一般會在鬧鐘響之前自己就先醒來。是誰讓你如此警覺?其實是七魄中的屍狗。


三魂如同是建造房子格局的建築公司;七魄是維護房子、讓房子被更好使用的物業公司。


不瞭解三魂七魄,無法把病看到最貼切和精緻。對初學者和愛好者來說,瞭解就可以了。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肺為水之上源;

開竅於鼻;與大腸相表裡


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天地之間的自然規律,就是人體的運行規律。


肺在身體的最外面、最高處,上行的氣在這裡下為雨。就像冬天的玻璃上會有很多水蒸氣,是同樣的道理。


在液為涕,在志為悲。悲傷與涕淚的狀態相關,也是水之上源的一個表達。


皮膚就像城牆,鼻子是最大的城門。九竅(頭部七竅加二陰)是小門,毛孔是城垛口。


所有與外界溝通的孔竅都屬於肺。


所以肺是非常通透的,開竅於各個孔竅。八卦上講肺是乾卦,最大特點是高遠而通透。


肺與大腸二者,分別是身體軀幹的最高和最低。大腸有魄門,也就是肛門,是軀幹最低處。天上的氣始終要到最低的地方來完成循環。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肺朝百脈,為相傅之官;

主宣發肅降


氣血是滋養人體的基礎條件,是一個共同體,因強調的側重點不同,一物而二名。


快的,以瀰漫、充盈、擴散的形式存在的,為氣;慢的,以濡養關節、濡養臟腑的形式存在的為血。


氣血總是一起活動,「氣為血帥,血為氣母」,互相依存。血裡包裹著氣,氣推動著血走。


就像一個前進的隊伍,領隊和隊伍始終在一起,但為了識別和稱呼,所以有了「領隊」的稱謂。


心是君主之官,肺是宰相,幫助心臟管理血量,助心行血,所以說肺朝百脈。


血管的管理是分層分段式的,依據血管擴張和收縮的不同需求,依據血管內徑的尺寸不同,依據分佈所在位置的不同,分階段實施。


肺為相傅之官,於公可治,於私可調。既講律令,也講人情。


宣發是往外走的力量,肅降是往回收的力量。


宣發肅降不單單體現在肺臟上,肺主一身之氣,無處不在。在皮膚上表達得最清楚,如使用中藥時,發汗便是往外宣發。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肺屬西方,應季為秋


手法針灸要都要考慮因人因時因地。


一個人在海南生病,和他在東北生病,治療模式不一樣,因為感受到的天氣和地氣不一樣;一個南方人在東北生病,與當地人在東北生病治療也不一樣。


當年的非典,不是我們打敗了非典,而是天地之氣變化了,它就自然消亡了。


從「肺」入手,瞭解中醫之「藏」


西方,指的是每個人當時當下的西方。比如我們現在在山東,從山東往新疆走,這是在補肺氣;從新疆採購來白色的藥物,也是補肺氣。地道藥材都與地氣有很大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