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的“四罪”:共工、三苗、鯀和歡兜,哪個罪惡最深?

四罪指共工、三苗、鯀和驩兜(歡兜)。流四罪即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遷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古書有記載,且與五帝之中的舜有關,舜的功績之一就是平四罪。

1、共工

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上古奇書《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此共工並非神話中的共工(神話中的共工乃伏羲女媧政權時期的人物),乃炎帝魁隗氏政權五任帝祝融時期的“水正”部落首領的統稱,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權最後一位統治者七任帝,後被神農氏擊敗,帶領部落改名“共工氏”。

上古時期的“四罪”:共工、三苗、鯀和歡兜,哪個罪惡最深?

共工

2、三苗

中國上古傳說中黃帝至堯舜禹時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佈在洞庭湖和鄱陽湖之間,即長江中游以南一帶。堯時,三苗作亂,堯發兵征討,作戰于丹水,打敗三苗。有文獻說三苗的首領驩兜是“堯臣”,被稱為“諸侯”。後來,堯將三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禹時,三苗不服,禹與三苗進行了一場歷時70天的大戰,從此三苗在歷史記載中消失。此後,史籍中不再見三苗的活動。

上古時期的“四罪”:共工、三苗、鯀和歡兜,哪個罪惡最深?

黃帝

3、鯀

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人物。姓姒,字熙,有崇氏,帝顓頊之子。鯀是大禹的父親,有崇部落的首領,曾經治理洪水長達九年,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勞苦功高。因鯀與堯之子丹朱、舜爭部落聯盟共主之位失敗而被堯流放至羽山,死因不明,一種說法是“堯令祝融殺鯀於羽山”,總之,鯀葬身於羽山,是不爭的事實。鯀,是一個悲劇色彩濃厚的治水英雄。

上古時期的“四罪”:共工、三苗、鯀和歡兜,哪個罪惡最深?

九州圖

4、歡兜

歡兜,相傳自上古時唐堯時人,為堯帝之臣,傳說為顓頊之子,黃帝有虞氏後裔,生活在公元前22世紀。因與共工、三苗“作亂”,與治水不成的鯀一同被稱四罪,被舜流放到崇山。而今湖南大庸、瀘溪、花恆等縣苗族分佈地區還有驩兜墓、歡廟等與驩兜有關的地名和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