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抒懷!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想說的很多很多。客觀的說,讀書對我的人生影響特別大。我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在祖國西北大山深處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裡,我的家鄉十年九旱,山大溝深,地薄民窮,靠天吃飯。我的祖輩父輩們靠的是二人抬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卻仍難以解決溫飽。那時候,我的祖輩父輩們為了養家活口,出門討飯者比比皆是。直到改革開放後,家鄉才逐漸解決了溫飽。今天,家鄉發生了大變樣,正走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抒懷!

是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

正是在這種窮苦的現實條件和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我的父親母親鼓勵我上學讀書,我的哥哥姐姐支持我上學讀書。上了小學,我們的課本僅有語文和算術兩本教材,而且內容相對簡單,課外沒有家庭作業,每天放學回家後,我勤勞而又喜歡看書的父親鼓勵我讀他收藏的幾本書,諸如《三國》,《古文觀止》,《史記》等等等等。我年少無知,對這些深奧的古書籍,如同管中規豹,由於自身識字不多又知識淺簿,很難讀懂書中的所包含的思想,正應了少年讀書,如隙中望月那句話。後來上了中學直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一路走來,是讀書讓我走出了大山,是讀書讓我跳出了農門,是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抒懷!

大學時代——與外教老師及部分同學合影

是讀書助推了我的成長

參加工作之後,我沒有丟棄我讀書的興趣。我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堅持每年為自己訂報刊、訂雜誌,買自己喜歡讀的書。我的辦公桌上,我的床頭邊始終堆放著諸如《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小學管理》,《基礎教育課程》,《輔導員》,《今日中國》英文版等等等等,這裡不再一一列舉。在廣泛的閱讀中,我從杜威的書中請教“教育即生活”,我從陶行知的教育理論中學習“生活即教育”,我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書中知道了小學校長是站在校門口仰望世界的人,我從書中讀懂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我問道於書本,問計於書本,讓讀書成為我的學習習慣,讓閱讀成為我的自覺行動。是讀書加快了我作為一名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是讀書為我積攢了終生的財富。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抒懷!

2010年6月在北師大參加教育部第38期全國優秀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

是讀書豐富了我的閱歷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抒懷!

2019年4月,與“人民教育家”於漪合影於上海

是讀書提升了我的品位

教育名家朱永新先生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愛迪生說:“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 Reading for wisdom like gymnastics to the body)。伏爾泰說:“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Reading makes people see and think clearly)。巴金說:“讀書是在他人的理念上,幫助你建構自己的思想”( Reading is to build up your mind with the help of other people's ideas)。是讀書讓我能夠守住做人的底線,是讀書加強了我自身的道德修養,是讀書加強了我的專業技能,是讀書改變了我的管理理念,是讀書促成了我的辦學思想,是讀書拓展了我的邊界,是讀書拓寬了我的眼界,是讀書提高了我的境界,是讀書提升了我的品位,是讀書豐富了我的人生。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抒懷!

閱讀進行時

最是書香能致遠。如今我已人到中年,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讀著讀著就讀出了某個句子,我不得不拿出筆來寫在了讀書筆記本上,讀著讀著就讀懂了某個句子,也引發了我的共鳴與思考。我也希望我以後的人生中仍然能與書為伴並健康讀書,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我讀所有的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讀懂自己,讀到自己,讀好自己。

若水---2020-04-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