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美國人熱衷於中醫療法是“板上釘釘”的。對在全世界開火的美軍而言,針灸,不僅治病,還救命。


近期,一組美國空軍飛行員接受針灸和拔火罐的照片走紅網絡。享受中醫療法之後,空軍大兵們紛紛點贊:
“針灸、拔火罐的療效很棒!”
“中國醫術太神奇啦!”

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針灸、拔火罐等中醫療法在美軍中越來越受歡迎
實際上,早在幾十年前,針灸療法就已經贏得了美國大兵的心,並且在美國醫療體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畢竟,撥個罐、扎幾針就能治的病,誰還樂意冒險去嗑藥、開刀呢?
文 | 王培志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編輯 | 李雪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東方神針”風靡美軍
針灸,通過疏風散寒、溫陽祛溼、瀉熱通絡、行氣活血的作用達到祛病鎮痛的目的。由於工具易攜帶、見效快、效果好,早在秦漢時期,針灸就已成為中國軍隊中常規的治療手段。
2010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大約公元6世紀,針灸療法開始流傳到國外,並逐漸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可,成為“替代與補充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東方神針”。目前,全球有183個國家採用針灸療法。


因長年處於作戰狀態,美軍對緩解疼痛的治療格外重視。
1965年,美軍在越南戰爭中首次引入針灸治療(針灸分為針法和灸法,本文主要涉及針刺療法),從那以後,嚐到甜頭的美軍越發重視這種來自中國的古老醫術。
海灣戰爭前後,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高度關注應用於康復醫療及腦神經影像方面的針灸研究,並大力資助針灸治療海灣戰爭相關疾病和慢性頭痛方面的研究。
2007年至2008年春,駐德國的美軍和北約軍事基地進行了戰場模擬試驗,國防部決定,在全軍普及針灸並部署到前線;
2009年,美國陸軍衛生局前局長埃裡克·斯庫馬克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重新評估陸軍對疼痛的處理方法;
2010年,美國國防部向新英格蘭針灸學院撥款120萬美元,資助一項關於針灸治療海灣戰爭疾病有效性的臨床試驗;
2013年,美國國會通過一項特別撥款,在未來幾年內全面推動針灸訓練和資格認證,該計劃由美國國防和退役軍人聯合組織的一個綜合治療中心進行實施,在軍事疼痛治療中採用針灸療法;
據美國軍事健康保健系統(MHS)調查,2014年共有1.6萬名軍事人員接受過針灸治療;

2017年,美國多家研究院與針灸社會團體聯合發表白皮書,建議將針刺作為一線鎮痛方法……
美軍為何如此重視針灸?這得從針灸的神奇功效說起。
2
“戰場針灸”迅速止痛
1995年,理查德·聶姆佐(Richard Niemtzow)開始為軍方提供針灸治療,幾年後成為空軍第一位軍醫針灸師,他開設針灸診所併為美軍培訓針灸師。

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聶姆佐上校
2001年,聶姆佐上校搞出了一套名為“戰場針灸”的治療方案——將短針刺入患者耳朵的5個穴位,使針穿透皮膚約1毫米。大部分受測者稱在短短几分鐘內疼痛感就減輕了。
這種療法簡便易學,作戰部隊的醫務人員幾小時就能掌握。同年,在國防部的主持下,空軍開始試點針灸的臨床試驗,效果顯著,並在全軍推廣。


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戰場針灸”的特點是用短針刺入耳朵穴位
對於這種療法,美國空軍上校琳達•武非常滿意:
“他們不需要等數小時以使藥物發揮最大作用,也不需要忍受困倦或者過敏等止痛藥的普遍副作用”
“軍人因此可以在執行任務能力幾乎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重返戰場。”
2008年,國防部發布的新聞公報稱,“戰場針灸”側重耳針療法,不管軍人是在陣地還是在醫院,耳針療法更為實用和更方便傷員病號。
而且,與麻醉止痛藥產生的不良反應相比,針灸療法能更好地評估士兵可能存在的隱藏性腦損傷——通過近紅外功能成像觀察進行“戰地針灸”刺激時,研究人員發現,人大腦額葉區域的氧合血紅蛋白量著減少,為評估針灸治療效果提供了可靠的生化指標。
對於廣大女軍人而言,針灸在美容方面的功效是重點關注方向。畢竟,如果能夠用針灸來緊緻面部皮膚、去除眼袋,誰又願意去挨刀呢?


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針灸美容最受女性歡迎
3
“癮君子”的“救命藥”
對於常見的軍事訓練傷痛,針灸療法更是療效顯著。
受傷易造成非戰鬥減員,引起軍人對訓練和作戰的恐懼感,對訓練和作戰有較大的阻礙作用。而長期使用藥物治療傷痛,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和依賴性,使患者承擔一定風險。


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針灸可以有效防止藥物特別是阿片類藥品的濫用
要知道,美國平均每天有175人死於過量食用阿片類藥物!僅2016年就有6.4萬人死於藥物濫用,超過越南戰爭、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
美國軍人因濫用止痛藥過量致死或染毒事件也早已不是新鮮事。因傷痛或心理問題,許多退役老兵藥要服用10餘種藥物,包括肌肉鬆弛劑、止痛劑、安眠藥、抗焦慮藥等。
許多大兵退役後都成為“癮君子”,有的被強制戒毒,有的四處流浪,有的則自殺身亡。


針灸可減少術中鎮痛藥用量及術後嗎啡用量,有效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並且高效、價廉、無毒副作用。
因此,針灸成為代替止痛藥的更優選擇——對於飽受藥物依賴成癮的軍隊傷員來說,無異於“救命藥”!
在如下症狀中,其效果甚至可以與嗎啡相媲美:
頸椎病或頸痛、肩周炎、纖維肌痛、筋膜炎、上髁炎、下腰痛、坐骨神經痛、膝痛性骨關節炎等;
緊張性頭痛、偏頭痛、慢性面部疼痛以及術後疼痛等。
空軍醫院院長波克上校表示,針灸不會產生止痛藥的副作用,而且更快見效。
“它減少軍隊使用麻醉藥數量,並可更佳地評估士兵可能出現的隱藏腦損傷,因為使用麻醉藥時,他們會被藥物影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針灸對於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療效。這是軍事訓練所致的一種常見病。由於機體長期處於高強度緊張的體力活動,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免疫力功能低下、臟器功能紊亂,影響戰鬥力的正常發揮。
對於CFS的治療,美軍的傳統方法是強調工作安排和睡眠答理及中樞興奮和抑制類藥物的應用,但均有一定程度的侷限性及不良反應。美軍認為針灸可反射性地引起中樞神經嚮應激狀態轉變,從而調節和改善機體疲勞狀態。


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針刺療法對於緩解疼痛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4
治癒“戰場後遺症”
這裡的“戰場後遺症”說的是軍事應激,主要包括心理應激、創傷性腦損傷和創傷後應激障礙。
心理應激(Combat Stress Reaction,CSR),指在戰爭環境下軍人受到強烈刺激而導致心理障礙及精神崩潰,引發軍隊士兵中暴力傾向及自殺率不斷攀升。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及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軍人戰後普遍存在的病症。
由於戰爭中爆炸對士兵大腦的衝擊,造成不同程度的TBI,輕中度者症狀與腦震盪相似,患者往往出現睡眠障礙、記憶及反應力下降等,重度患者甚至出現失憶或神志不清,嚴重影響軍隊戰鬥力。
PTSD是對一種嚴重創傷性事件的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重複創傷體驗、對刺激情景的持續性迴避和警覺水平增高等,嚴重影響軍人的認知、行為和情緒。


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許多美軍醫療機構都開設有針灸中心
美國國防部對參加海灣戰爭的70萬名美國士兵進行隨訪,調查顯示,接近10萬人出現不同類型的集群症狀,包括慢性疲勞、肌纖維疼痛、腸易激綜合徵、關節痛及抑鬱、焦慮、PTSD等精神症狀。
2013年,據美國國防部不完全統計,參加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的退役軍人中,患者比例高達19.5%,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長期以來,美軍主要靠高壓氧、藥物來治療上述“戰爭後遺症”,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且價格比較昂貴。
美國國防部醫療機構在治療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的TBI過程中發現,針灸療法能明顯改善頭痛、平衡不良、眩暈及光敏感等症狀。而且,大量臨床及實驗數據證明,針灸能有效治療焦慮、抑鬱等精神疾病。
讓美軍高層最為關心的是,在不依賴阿片等藥物的情況下,針灸能夠減輕症狀,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副作用,從側面減少了軍人濫用藥品甚至毒品的機率。
美軍已開始嘗試使用針灸治療PTSD,比如,與退役軍人事務部合作開展為退役老兵PTSD患者提供針灸治療服務。


5
突破西醫兩大重要侷限
2013年,美軍以60萬美元的年薪招募針灸師,屬於聯邦公務人員,永久性職位。
近年來,隨著軍人針灸師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美軍大兵將親身體驗針灸這個古老的去病良方。
不僅是美軍,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信任中醫。針灸被一些西方人士視為治療痼疾的“最後希望”,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和喜愛。
這種觀念的變化使針灸業越來越紅火,私人中醫針灸診所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華人聚居地到處可見,針灸師炙手可熱,發展前景廣闊。
2002年,白宮批准將世界上43種傳統醫學和療法正式納入美國補充和替代醫學體系,其中“中國傳統醫學”作為獨立醫學體系正式在列。
長期以來,由於中醫藥療法、針灸大多不能享受醫療保險,病人需要自付醫療費用。儘管如此,仍有不少患者願意自費接受針灸治療。
據美國全國健康訪談調查項目2012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有1538萬成年人接受過針灸治療。

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針灸是許多美國人日常的治療方式
以針灸為代表的中醫治療在歐美走紅並非偶然。
以美國為例,雖然擁有世界最發達的醫學和最健全的醫療體系,卻無法根本解決西醫的兩個重大侷限:
一是高誤診率、藥物濫用、藥物毒副作用和耐藥性問題,美國每年有100萬住院病人因藥物不良反應而導致身心嚴重受損,其中18萬人死亡;
二是西醫對許多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難雜症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手段,而這些病症占人類疾病總數的70%以上。
針灸治療的平穩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醫學界的普遍認可,而且成本極低,特別適用於普通人群。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報告稱,針灸廣泛應用於治療呼吸/消化/血液/泌尿系統疾病和心臟病、精神疾病、皮膚病等,在鎮痛、防止感染和調節各種生理功能方面頗有成效,而且可以通過發病機理遏制病情發展。


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美國一家中醫針灸診所
在美國聯邦政府投入替代補充醫學的科研經費中,大約有10%-15%用於針灸研究。在美國醫院中,針灸在各種需要執照的替代補充醫學中使用率排名第一。針灸在美國已經成為一種受法律保護的醫療職業,併成為醫療保健體系的一部分。
截至2018年1月1日,美國有3.8萬多名針灸師,有62個經認可的在辦針灸學校,畢業生可以申請各州的針灸執照。
並且,美國已經建立全國性的針灸師資格考試製度(含針灸、中藥、東方醫學),全美50個州中已有47個通過獨立的針灸法,並作出針灸的法律定義,規定申請本州針灸行醫執照的具體條件,包括學歷、資格考試、臨床訓練等。
6
在質疑聲中前行
當然,如同所有技術一樣,有正面的解讀,就一定也會有負面的評價,甚至是公開的質疑。
一是治療可信度問題。
在目前公認的影響力最高的Cochrane Library系統評價數據庫(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DSR)中,共納入67種針灸系統評價項目,能確認針灸臨床治療有效的病種只有7種。
由於受時間、條件和精力等因素的影響,針灸師往往很難迅速獲得符合循證醫學要求的試驗證據,導致針灸臨床研究中的隨機對照試驗質量不高,降低了治療可信度。


二是西方對中醫的誤解。
按照傳統中醫理論,針灸是通過刺激穴位改善經絡中的氣的流向,然而,現代科學無法證實氣、脈絡或穴位的存在。這不僅是醫學理論上的分歧,更牽扯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有些西醫認為,不管針是沿經絡布放還是刺入身體的隨機位點,針刺的效果都是一樣的,用牙籤刺或電擊皮膚也有同樣的作用。
因此,針灸依然在一些人群眾被視為“偽科學”,一些支持針灸的藥物無法通過處方藥藥檢標準。
儘管存在上述質疑,美國人對針灸療法的熱衷程度似乎沒有下降。
當前,美國中醫藥針灸學會(ATCMS)和紐約執照針灸師聯合工會(UANYSLA)等多箇中醫藥團體,近年來正在致力推動通過立法,促使政府將針灸治病納入醫保給付範圍。
如能成功,將有利於提高針灸師的地位和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為實現聯邦保險支付針灸和中藥合法化等後續的提案奠定基礎。
隨著研究的繼續,針灸的保險範圍不斷擴大,加利福尼亞州、馬薩諸塞州、俄勒岡州和羅德島州紛紛通過醫療補助保險計劃為針灸治療疼痛買單。
2018年10月24日,白宮簽署了一項名為H.R.6的法案,旨在尋找治療疼痛的替代性藥物和療法,遏制阿片(即鴉片)類止痛藥物的泛濫。該法案將針灸、醫療按摩等項目均列為有待評估的替代性療法。

換句話說,針灸有可能在未來獲得美國衛生部門的進一步認可。


美軍為什麼越來越離不開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