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現今社會的經濟浪潮中,不得不說許多人已經喪失了原本的那份初心,面對現實,陷入名利之網。但卻是有這樣一對父子,淡泊名利,為藝術而藝術,為繪畫而繪畫。春寒料峭,在北京的一處普通民宅中,筆者見到了這樣一位名家之後。有人說他是頂著父親的光環,也有人認為他與父親的藝術風格過於相似。但在崔新建心中,父親只是把自己引向繪畫的燈塔,其他,完全要靠自己而已。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 江上秋色 68X138cm

藝術鏡報(以下簡稱鏡):世人評價崔子範老先生時經常說其藝術強烈的民族時代特徵,他筆下的花鳥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對於此您是怎樣看待的?

崔新建(以下簡稱崔):父親最重要的便是在繪畫中有深厚的傳統功力,有著熱烈和飽滿的感情與動人的生活情趣。所以造就了他的作品氣勢宏大而富有精神內涵,語言簡練而含義深刻。即使是在戰爭年代和擔負繁重的行政工作期間,雖然父親無暇動筆作畫,但仍心儀丹青,或抽閒觀摩古畫,或在心中作畫。此外,戰爭生涯和革命革命工作經歷,使他廣泛接觸了社會和群眾,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這對於他認識歷史和社會、體驗人生、理解藝術的真諦均有莫大的幫助。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晚香 崔子範 95歲作

鏡:提到崔老先生,就不得不說其恩師齊白石,您可以講講齊老對於您父親到底有哪些深刻的影響嗎?

崔:1951年父親初次拜謁齊老先生時,曾受到告誡:“不要學我的,按你的畫法就能畫好,你的畫是真大寫意。”齊白石還有一句名言,叫做“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父親後來走了“學”這條路,終於取得了不愧於大師教誨而又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成就。而當時白石老人的弟子甚眾,畫壇追隨者更多,歷史淘汰下來,在大寫意花鳥畫方面,能超出父親的屈指可數。這其中的道理很耐人尋味。歷史印證了白石老人的名言,向任何大師學習,“學”而得“生”,“似”而必“死”。但在學習中可能有一個“似”的過程。我們看現存父親最早的兩幅作品,畫於1958年的《螃蟹》和《菊花》,無論在構圖和筆法上,都明顯地留有齊派的痕跡。但到1977年父親再一次公開自己的作品時,人們驚奇地發現他已經從齊派之中脫胎而出,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 春到人間

鏡:在您的藝術道路上離不開父親的影響,那麼從父親身上,您學到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

崔:父親對於周圍的事物,有一種童稚般的熱情和敏感,這是他對於藝術本質的感受和理解較一般人更真摯、更純淨。父親曾經說過:“一個沒有受到過專業訓練的孩子只會憑熱情作畫。在他長大成人之後,他應當注意使自己回到童年的心理狀態,去重新發掘自己作為兒童的天性——自由地而不是造作地在畫中表達自己的情感。當一個成熟的畫家用這種方式作畫時,當他將藝術大師的精湛技藝與孩子般的天真爛漫融合在一起時,他會感到極大的快慰。”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 春長在

“這時他需要一個心理上的返老還童——他應力圖重新找到兒童的那種本能的衝動和力量,遺憾的是,再好的學校也不能教人做到這一點。這是因為它必須出自於一個人的內心,作為他自己的想象力與經歷的結果。很難說清楚這種無形的意識,在我們用語言表達它時,它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父親用這種獨特而老練的稚拙和嚴肅的幽默,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天真、淳樸、高尚而美好的藝術世界,使我們這些每日忙碌與生活、苦惱於人生的人,從中得到了休息和淨化,從而更有力量和勇氣去面對周圍的世界,去走完人生的旅程。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 江上圖1982年作

至於作品,父親的《江上秋色》和《魚樂圖》給我印象很是深刻。在《江上秋色》中,翠鳥的笨拙可愛,芙蓉花盛開,沉甸甸地垂向江面,表現出蜀地盛夏時分大自然的天趣。水面的平緩、翠鳥的疾飛、花朵的垂頭造成了動感的構圖效果。《魚樂圖》則表現出了貓兒的無奈,魚兒的自在,詼諧而生動地躍然紙上,感情是那樣的童趣天真,筆法卻又是那樣的厚拙樸實。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 金魚 1993年作

鏡:您自幼習畫,是否與家中父親的薰陶很有關係呢?

崔:其實這還在於自己。我本身就很喜歡繪畫,由於當時家就住在北京畫院的院子裡。在這種環境中,尤其是在文革時期搬到畫院的圖書倉庫之後,在那裡接觸到很多畫冊,因而也受到了不少耳濡目染。在之後分配到工廠搞一些宣傳工作,跟師傅也學到了許多繪畫技巧。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 江上秋色

但父親不傾向於子女學畫,當時的美術界主流是油畫,即使是國畫也存在西畫的影子。而我後來到歐洲,經過不斷的探索,發現民族的東西才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展的。而現在即使是油畫,也要提出走民族的道路。回國以後才開始從國畫入手,現在已經有二十年左右。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 早春

鏡:有些人曾說過您和父親的風格很像,這也是每個身為名家之子所遇到過的困惑,對此您是什麼看法?

崔:齊白石曾說過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說明了這個道理。繪畫是要有歷史的,從歷史走來,不能和別人一樣,那樣就不是自己了。現在畫家搞藝術創作,要突出自己的文化修養,要突出自己個性,這是藝術的特點。藝術不是機械化的,它本身的特質就是要突出畫家本身的“不一樣”。如果完全相同就失去了意義,變成只是臨摹作品,稱不上是藝術家。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 暮歸

我們知道,每個畫家的經歷不同,認識不同,對於藝術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如果想要成為藝術家,就要有自己的語言和麵貌,而向父親或是老師學習則是要繼承他們的精神,而繼承的一切又不能完全照搬。再有,藝術不好類比,只能是各有特色,我們就要努力追求自己的思想和完美的藝術形式,其餘的就要讓社會去評判。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 萬年青

鏡:那您心中的中國畫是什麼樣的?中國自有的繪畫應當走出怎樣的一條路子?

崔:在我看來,中國文化包括中國畫人品是最重要的,而不僅僅是畫家畫得如何,這應該是中國精神的凝聚。現在有些畫家開始追名逐利,這是不應該的。作為藝術特點鮮明的藝術家,則不應當隨波逐流,要把精力放在追求藝術上面。要知道單純的盲目炒作完全是敗壞中國藝術。實際上藝術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政治等許多方面有緊密聯繫。父親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要與別人不一樣。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 楓林晚

創作也是這樣,精神目標不同,表現到筆墨上自然有很大差異。我一直堅持走文人畫道路,從蘇東坡始創文人畫,到後來的八大、石濤、鄭板橋、吳昌碩等文人畫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脈絡。文人畫的主要目的還是要變革社會為民眾做事,要代表傳統的正義,追求真善美,這是文人畫的精髓。因此當代畫家要理解社會的苦難。表達人們對於真善美的嚮往,然後用筆墨表現出來,即使在苦難的壓迫下也要給人們帶來精神的慰藉。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新建作品 玉蘭

中國美術上的出路就是這樣,從國外留學回國譬如徐悲鴻、林風眠等藝術家一直在探索中國畫的道路。這其中蘊含了很深刻的道理,許多因素是由歷史造成。文學藝術本是上層建築,是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的。我們要做的,並不是畫匠,而是要通過畫筆闡述出對社會的觀點。(文/賈婷婷)

厚拙真實露童稚——訪寫意繪畫大家崔子範之子崔新建

崔子範先生

崔子範(1915-2011)曾用名崔尚治。山東萊陽人。1940年至1945年於延安軍政學院和延安高級黨校學習,後任山東膠東地區南海行政公署專員。1949年後歷任北京醫院政委,國務院城市建設部勘察測量局局長。1956年任北京國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協理事。自幼喜好繪畫,得齊白石的鼓勵和指導。擅長大寫意花鳥畫,創作善於吸取眾家之長,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精大寫意花鳥畫,亦擅山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