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嘉縣馮莊鎮發展葡萄種植產業 打造產業扶貧基地

清晨6點,天剛放亮,遠處看去,馮莊鎮新安屯村的有機葡萄種植基地裡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作人們正在認真的為即將成熟的葡萄穿上“新衣服”,據負責人徐新華、趙玉芹夫妻介紹“現在正是葡萄成熟的關鍵時期,給葡萄套上袋子是為起到綠色抵禦病蟲的作用,保證讓顧客品嚐到最綠色、最美味的葡萄。”

走進扶貧示範基地內,綠意盎然、果香撲鼻,葡萄架上綴滿了累累果實,晶瑩剔透猶如紅瑪瑙一般。談起今年的葡萄長勢,丈夫徐新華介紹說:“一般一畝葡萄可產四五千斤,今年光照時間長,葡萄園產出的葡萄個大、味道更甜,價格也比往年好,今年肯定能有更好的收入。”

此前,夫妻倆是一對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家四口僅靠種地的微薄收入生活。後來,在村幹部的幫助下開始種植葡萄,從剛開始的幾分地發展到現在20餘畝,幾年下來,夫婦倆買了車、也買了房。談到創業的經過,夫妻兩人由衷的表示“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對虧了村裡給我們提供了資金,讓我們有了脫貧致富的基礎,產業擴大後村裡還出面協調鄭州果樹研究所多次親臨指導,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種植技術,今年村支部書記王立新上任後,又幫助我們修建了河溝,徹底解決了困擾我們多年的灌溉難、防汛難的老問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村委都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

在鼓了自家腰包的同時,夫妻倆也沒忘記反饋鄉親們。從免費傳授種植技術到創辦合作社,靠著葡萄帶著越來越多的人一起走上了致富路。為了更好服務群眾,在合作社過程中,從種植選址、規劃、建設,到葡萄管理技術、肥料使用等,他都為村民提供全過程的精細化幫扶對接。

“進入合作社,能免費學習到技術,並得到優質的品種、肥料供應,省心多了。我家種植了兩個3畝多的葡萄棚,一年下來總收入能達到十萬元!”在新安屯村,一名種植戶劉大姐表示。

葡萄種植讓不少農戶嚐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合作社。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不僅積極引導本鎮群眾進行葡萄種植,還熱情服務其他地區的群眾。2017年6月,僅獲嘉縣先後就有十餘個村的30餘名村民前來參觀學習。截至目前,合作社已輻射帶動20餘家農戶擴大種植葡萄面積100餘畝。

葡萄種植技術再好,沒有銷路也是行不通的。為了合作社的發展,夫妻倆及時把目光投向了精品和電商兩個方面,通過設計了精美又便於攜帶的禮品盒,開通天貓商鋪持續擴大銷售渠道,慕名而來的遊客也越來越多。談到未來發展,夫妻倆表示:“未來,我們會把葡萄營銷環節作為重中之重,強化品牌建設,藉助互聯網,讓農戶的葡萄不僅不愁賣,還能賣出好價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