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之變”系列報道(5):產業旺 環境美 精氣神足

“大屯之變”系列報道(5):產業旺 環境美 精氣神足

走進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春光明媚,其樂融融。村內通組公路寬闊平坦,產業路四通八達,茶園內茶農們正在忙著採茶,滿山遍佈的綠葉引人注目,這是大屯村的致富“法寶”。

大屯村茶山

“大屯之变”系列报道(5):产业旺 环境美 精气神足

別看大屯村如今生機勃勃,早在幾年前,大屯村還只是個“靠山吃山、靠雨打田”的貧苦山村,路不通電不穩,年輕人和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農忙時節村裡只見老人和小孩。

近年來,大屯村創新產業脫貧利益聯結機制,深入推進“三變”改革,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茶產業還成了村裡的富民產業。

茶產業發展起來了,人居環境也煥然一新,村裡的硬化路實現組組通,危房漏房改造幾近全覆蓋,村民的生活品質也顯著提高。

“大屯之变”系列报道(5):产业旺 环境美 精气神足

村民正在採茶

3年前,石阡縣司法局律師事務處的廖明春下派至大屯村,成為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中的一員,在她當時的印象中,村裡是“晴天不敢走夜路、下雨只能穿水膠鞋。”

當時,大屯只有一條通組路,電不穩、水不保,一到冬天就電力不夠,一到夏天飲水又得不到保障,村居環境令人十分頭大,遇上夏天,道路兩旁的雜草更是讓人不敢出行。

2018年,全市實施電網改造、農村組組通公路及串戶路建設,大屯完成了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4條,全村15個村民小組實現組組通公路、串戶、入戶路全覆蓋。

“大屯之变”系列报道(5):产业旺 环境美 精气神足

產業路

同時,依託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大屯村不斷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及投入力度,鋪設人畜飲水工程管道、修建二級提灌蓄水池。目前,全村安全入戶人畜飲用水水錶435個,覆蓋全村15個村民小組857戶2949人。

作為大屯村鉅變的親歷者之一,今年79歲的熊德富回憶,“2017年前,趕場買東西要走十幾里路,腳不好,來回折騰人。現在路修好了,有貨車直接拉蔬菜水果到家門口來賣,總算不用走路了。”

村裡的提水灌溉工程

“大屯之变”系列报道(5):产业旺 环境美 精气神足

“產業發展起來了,群眾思想觀念也在進步。”龍塘鎮政協工作聯絡組主任周天貴告訴記者,“以前村民們被動種茶,現在是主動種搶著種。”

早年,熊德富的8畝地常年種植花生、辣椒、玉米等低效農作物,生活過得拮据,後來,熊德富把8畝地全部改種茶,順利脫了貧。

“大屯之变”系列报道(5):产业旺 环境美 精气神足

熊德富一家

2019年,被評為全縣文明家庭的吳明香一家,是村裡有名的“調和劑”。建檔立卡戶文仕華生病,吳明香和丈夫文德華多次主動送醫治療,村裡的矛盾糾紛更是處處離不開吳明香。

“帶頭致富、尊老愛幼,是鄰里有口皆碑文明家庭,村民信任他們一家,也都願意聽他們的。”村支部副書記張仕慧說,村裡遇上鄰里糾紛,也都會找吳明香一家去調和。

“大屯之变”系列报道(5):产业旺 环境美 精气神足

吳明香一家

“以前只要農閒,村裡的矛盾糾紛不少,現在大家有事幹、有錢賺,鄰里之間和諧。”張仕慧說,如今村民們忙起來了,富起來了,人居素質自然就提升了,求發展的眼光和目標更高了。

大屯村通組硬化路

“大屯之变”系列报道(5):产业旺 环境美 精气神足

大屯村充分立足資源優勢,把茶產業作為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幾年下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從原來的100萬元提升至現在的500萬元,人均純收入也從早先的3200元提升至9450元。

如今的大屯,產業旺了,環境美了,村民的精氣神也足了。

策劃:張勇 陳林

(文/銅仁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桃紅 楊銅琴)

輕觸一下,讓銅仁亮起來

英雄歸來,記住他們最美的容顏

今晚7點10分,銅仁直達長沙高鐵正式開行

【疫散花開 · 大美銅仁】稍縱即逝!別錯過這份春日限定!

高鐵銅仁南站將啟用新列車運行圖

審核:蒲智 石蘭

校對:馬正蘭

“大屯之变”系列报道(5):产业旺 环境美 精气神足“大屯之变”系列报道(5):产业旺 环境美 精气神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