痺證繞不開《黃帝內經》的風寒溼論,發展六經辨證可能是個新思路


痺證繞不開《黃帝內經》的風寒溼論,發展六經辨證可能是個新思路

對於痺證的認識多可以從《黃帝內經》中的:“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這句話開始,內經對於痺證的記錄是非常豐富的,比如行痺,痛痺,著痺,五體痺,五臟痺等等,後代大家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發揚光大,比如後期出現熱痺,白虎歷節,鶴膝風等等描述,到了近代隨著現代診療技術不斷髮展,對於痺證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痺證不但是一個疼痛的代名詞,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為何會形成這個疼痛的機制,所以現代醫學更進一步細分,比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骨質疏鬆,骨質增生等等。雖然相關的研究在不斷深入,但是對於痺證的治療效果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所以現在有新出現一個專門疼痛治療的概念,認為對於疼痛有明確原因的,對病因進行治療,而無法明確病因的,則予以對症治療,從而減少疼痛對人體的影響。

痺證繞不開《黃帝內經》的風寒溼論,發展六經辨證可能是個新思路

因為《黃帝內經》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所以對於痺證的論述就是經典,既然痺證的主要原因是風寒溼,那麼治療的方法一樣非常明確就是祛除風寒溼,那麼關節的問題是風寒溼怎麼祛除,在實際臨床工作中這看似簡單的指導方針做起來並不容易,有些病人就算你用上大劑量的祛風藥,散寒藥,祛溼藥,但是效果併入如意,所以後世醫家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比如要增加活血化瘀的藥物,同時也要養血滋陰的藥物,漸漸各種各樣的療法充斥其中,讓人眼花繚亂,可是最終的效果還是不如意,痺證到了現代社會也沒有被完全攻克,還是一個健康的大難題,所以重新需要對痺證進行思路,是不是需要重新回到原點,痺證的治療還是繞不開風寒溼。

痺證繞不開《黃帝內經》的風寒溼論,發展六經辨證可能是個新思路

中醫的六經辨證是張仲景提出來的一個診療思路,他把繁雜的中醫理論進行了簡單化具體化,就是所謂的以簡馭繁的方法,用更加時髦的話就是降維打擊的方法,將立體的中醫思維進行二維化,線條話,這不是說將中醫的理論徹底改寫,而是讓中醫的辨證更加平民化,從而更加深入人心,讓更多的人能使用。所以借鑑一下六經辨證的方法治療複雜的痺證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我們舉一下例子:

太陽病: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痛,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溼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少陰病: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他主之

痺證繞不開《黃帝內經》的風寒溼論,發展六經辨證可能是個新思路

從以上例子可以發現痺證相關的問題多出在太陽病和少陰病,兩者就是相互表裡的關係,從而是否可以證實兩者對於痺證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對於大多數的痺證都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治療。

當然除了這兩個之外也有其他的情況,比如跟陽明有關的:身無熱,骨節煩疼,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跟少陽有關的: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有了這些思路那麼對於治療痺證更能得心應手。

痺證繞不開《黃帝內經》的風寒溼論,發展六經辨證可能是個新思路

對於痺證治療進行六經辨證最大的好處就是思路清晰,通過病人的表述並通過相關的臨床體徵和相關檢查可以進行歸類,判斷病人所處的六經的情況,並根據判斷進行用藥,一個治療週期後進行評判,從而判斷治療方法地有效性,有效則繼續,無效則更改,這樣的策略使得痺證的治療可重複性更高,操作性更強,這是本人的一些愚見,但從客觀的角度講,痺證就是個疑難雜症,治療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只有合理規劃治療方法,才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痺證繞不開《黃帝內經》的風寒溼論,發展六經辨證可能是個新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