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血漿治療更有優勢!聞玉梅院士詳解“單克隆抗體”新思路

作者 | 趙廣立


這幾天,多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接受血漿抗體治療效果顯著的消息傳出後,“血漿治療”一時大熱。


有人稱其為抗疫“新希望”,也有人質疑血漿治療存諸多風險,且來源是一大問題,只能算作一根“稻草”。


“不要只盯著血漿,血細胞也是個‘寶’!”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治療型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聞玉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利用最新技術,將恢復期病人產生的特異性抗體的記憶B細胞製備成單克隆抗體,不僅不愁“數量”,安全性也相對更高。


聞玉梅還表示,做單克隆抗體也很快,“我們一個半月左右就能做出來”。


安全、快速、量產,單克隆抗體會比血漿治療更高效嗎?

《中國科學報》:目前看,血漿治療臨床效果不錯。但也有觀點質疑血漿療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甚至說血漿治療有潛在的“病毒汙染”風險。


對此,您怎麼看?


▲ 聞玉梅:

“病毒汙染”的潛在風險,我認為不存在。中生集團已公佈,在將血漿用於病患之前,要製備成免疫球蛋白(即有新冠病毒抗體的免疫球蛋白),並且做病毒滅活、安全性檢測等處理。我認為正規生產的特免球蛋白,不可能有病毒。


有效性方面,現在臨床上也在使用免疫球蛋白嘗試治療新冠肺炎患者。而來自康復病人血漿的免疫球蛋白至少具備免疫特異性,效果應該比普通免疫球蛋白更好。


總體而言,這提供了治療重症患者的另一選擇。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是把“雙刃劍”,抗體治療中個別人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ADE)(抗體介導的增強反應),所以抗體治療不是100% 沒有風險。


《中國科學報》:臨床上使用康復患者的血漿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救治,對於未來開發特效藥或生物製品有沒有幫助?


▲ 聞玉梅:

非常重要。現在大家都在呼籲恢復期病人捐獻血漿、讓醫生用血漿治病,但忽略了另一個重要方面,其實病人血液中的血細胞也是個“寶”。


恢復期病人產生特異性抗體的細胞是B細胞,現在利用最新技術,可以實現對其中少量有中和作用、特異性的記憶B細胞進行抗體基因克隆後,獲得單克隆抗體——我們實驗室就掌握這項技術。


這種有中和抗體功能的單克隆抗體,完全是人源的,也可以在臨床上用於感染患者的救治。而且最重要的是,與恢復期病人捐獻的有限的血漿相比,單克隆抗體理論上是可以充足供應的。


所以,收到捐獻血液的時候,我們一方面可以取用血漿去救人,另一方面還可以把血球(即血細胞)拿來做單克隆抗體。


《中國科學報》:與血漿相比,單克隆抗體有哪些優勢?是否更有效?


▲ 聞玉梅:

製備單克隆抗體,我們可以選擇與病毒中和性最好的抗體。相比血漿,單克隆抗體至少是抗體特異單一、保險、確定的,在安全性上相對血漿治療更高


但是,是不是說單克隆抗體就比血漿對病毒的中和性更佳、效果更好?這個在沒有做出來在臨床上驗證之前,不好說。只能說理論上是這樣,但我們對病毒的“脾氣”還沒有摸透。


不過,單克隆抗體一個明顯的優勢,就是可以通過克隆技術,把記憶細胞克隆出來,這樣的話,“量”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中國科學報》:單克隆抗體存在潛在的安全性問題嗎?


▲ 聞玉梅:


抗體治療,包括單抗和血漿、血清治療,總體上是正面積極的結果比較多,負面的非常少,但不等於說沒有負面問題。


其實,選擇任何治療手段都會有風險,就算成熟穩定的藥物也有可能引發個體的過敏反應。沒有絕對的安全,不能因噎廢食。


現在有觀點認為用抗體治療新冠肺炎,可能會出現ADE,即引起的免疫反應過度,導致機體受損或更嚴重的後果。這種情況在使用抗體治療SARS的時候,出現過幾例。


所以,用抗體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是否也會引發抗體增強反應值得關注。


不過,有人據此認為不該用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甚至擔心風險,說疫苗都不要用了,這種就比較極端了。“免疫風暴”通常都跟個體機理有關係,是偶發性的。


《中國科學報》:在製備單克隆抗體方面,你們已經開始相關工作了嗎?


▲ 聞玉梅:

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的細節,一旦拿到恢復期病人的血細胞,馬上就可以開始做。


《中國科學報》:拿到一些恢復期病人的血液樣本,比較難嗎?


▲ 聞玉梅:

當然難了。


其實我一個多月前就跟上海公共衛生臨床醫學中心提出過,但一直拿不到。最近上海有6位恢復者願意捐贈血液,特別感謝他們。


我們的想法很簡單,能多做點就多做點。科研項目不是一定會成功, 但獻身科學就是要冒風險。如果能成功、服務於百姓,就是給我們的最高獎賞。


《中國科學報》:非常時期,單克隆抗體做好後可以儘快用於臨床嗎?


▲ 聞玉梅:

上不上臨床是醫生大夫選不選擇的問題,我們作為科學家、研究者,做出來是我們的事情。


就看疫情的發展是不是需要,能用上最好;如果最終用不上,至少也表明我們有這個技術。


我相信這項工作很多地方都在加緊做、拼命做。我想強調的是,抗體相關的工作要支持、要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