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個一線抗疫故事,讓人暖心又淚目……

昨天下午,溫州市人民政 府新聞辦舉行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專場新聞發佈會。

新冠肺炎疫 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不顧個人安危,迎難而上,英勇奮戰在抗擊疫 情的最前線,為疫 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今天的發佈會邀請到了六位最美逆行人,請他們分享在抗疫一線的親身經歷。

他們是國家衛健委駐武漢指導專家組成員,溫州市人民醫院院感科科長兼市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常務副主任、主任護師吳紅梅;溫州市第二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隊長,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歐陽金生;溫州市第二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成員,蒼南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代理護士長、主管護師易同燕;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甌江口院區104隔離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李嶽春;樂清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趙暉;瑞安市仙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陳雪梅。發佈會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 府新聞辦主任呂朝暉主持。

一起來聽他們分享的一線戰“疫”故事。

吳紅梅

國家衛健委駐武漢指導專家組成員,溫州市人民醫院院感科科長兼市院感管理質控中心常務副主任、主任護師

這是我們的使命和職責1月24日除夕夜,我接到國家衛健委的指令,需要即刻奔赴武漢前線,作為國家衛健委駐武漢指導專家組成員參與抗疫戰鬥。在簡單的收拾行李後,我於1月25日正月初一凌晨3點出徵武漢,並在當天晚上9點正式入駐武漢市武昌醫院。

武昌醫院原本是武漢市武昌區一個有著三個院區,下轄三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千張床位的三級乙等綜合醫院。1月21日,根據安排,武昌醫院被改為定點醫院。當時當地的病人很多,每天門診量達1300多次,輸液人數近700人,留院觀察近40床,床位從極限504張再增加到535張,但仍遠遠滿足不了病患的需求。此外,每天還有不計其數的求醫熱線和分秒必爭搶床位的病患。

入駐以後,我白天在汙染區,即東西兩個院區共12個收治新冠病人的病區和三個院區及三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急診、放射科檢驗科、醫療廢物暫存點、汙水處理站等一線摸底問題和排查隱患,晚上向國家專家組團隊彙報工作,提出儘快解決的建議與方案,為國家衛健委決策提供感控最前沿的信息資料,同時指導並參與院感科開展疫 情防控工作。

與此同時,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狀病毒醫院感染,保障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的安全,合理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我積極參與了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國感染控制雜誌編輯委員會共同制訂的《新冠肺炎疫 情期間醫療機構不同區域工作崗位個人防護專家共識》和《浙江省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技術實施指引(第一版)》 ,為浙江省醫院感染控制部門工作人員提供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感染防控的相關信息和具體工作指引。另外,也盡己所能為武昌區政 府在緊急建造方艙隔離點時獻計獻策,參與其建築佈局和流程的設計,並跟進感控流程和措施的指導,協助組織培訓等。

由於隻身在醫院開展工作,工作的難度和個人的感染風險程度對於我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和巨大的壓力。不害怕嗎?也害怕!但我們有我們的使命和職責。

這次出征,也有很多牽絆,比如家中已到耄耋之年的父母,父親前年中風,至今偏癱,母親做過視網膜剝離手術,一隻眼睛的視力幾乎為零。但這次出發前,在和父親說明情況時,他卻對我說,“這是你的職責,去吧!”而我的母親,更是主動來電說,“孩子,你這是在做好事!照顧好自己,放心去工作,我們會照顧好自己!”因為父母的鼓勵,讓我有了更多前進的動力,也因為還有家裡丈夫和兒子的理解支持,我更是信心倍增。

經過同樣英雄的武昌醫院全體領導及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該院ICU重症監護病房醫務人員實現零感染;南湖院區醫患600餘人零感染;學院方艙720餘名醫患零感染。

歐陽金生

溫州市第二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長,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面對危險,我們不後悔

今年1月28日,我們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成員在溫州集結完畢後就轉道杭州,和浙江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其他隊員匯合,並於當晚抵達武漢武昌區醫療隊駐地。根據工作安排,浙江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接管了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的兩個重症隔離病區和一個危重症病區(ICU),該院為定點收治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例的醫院,而我在醫院裡先後擔任隔離病房六區第一治療組組長和隔離病房七區的科主任。

去武漢,上前線,面對新冠肺炎患者,我們都知道將面臨著何種危險,但我們不後悔,這次機會也是我主動報名參加的。我的兒子今年讀高三,正到了學習的最關鍵時刻,按理說應該留下來陪他迎戰高考,但是我還是選擇去支援武漢抗疫工作,除了我特別相信他能自強篤行備戰高考外,是一名父親的我更是一名醫務人員,我的身上有責任更有使命。而我同為醫務工作者的妻子這次也非常支持我,就在1月28日,我即將離開家出發時,妻子紅著眼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她說,“孩子我會照顧好的,我等你平安歸來!”

在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工作的52天時間裡,我和團隊成員為了全面細緻地掌握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堅持逐一診查病人,分析每一個病人的臨床資料。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是浙江省唯一一個有自己的呼吸重症監護室的呼吸內科,加之我們這次支援武漢抗疫的溫州醫護人員都是各單位的醫療骨幹,這就為武漢天佑醫院提高新冠肺炎的治癒率提供了更有力的臨床與技術支持。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援鄂期間,溫州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192人,其中重症108人、危重症32人,已有135人康復出院;累計完成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2000例次以上。

易同燕

溫州市第二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成員,蒼南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代理護士長、主管護師

毅然寫下請戰書,馳援前線這個春節,新冠肺炎疫 情撲面而來,嚴重威脅著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武漢人民更是面臨著重大病毒感染的風險,當地的疫 情情況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疫 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除夕之夜,我毅然寫下請戰書,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我被分配到浙江省重症護理支援隊,所以雖然同屬溫州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但我早一天出發,和隊員們的聯繫,基本也都靠微信和朋友圈。

1月27日,我們浙江省重症護理支援隊乘坐綠皮火車,歷時14小時抵達武漢,入駐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監護室,這也是我省援鄂醫療隊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的救治點,而我所在的浙江省重症護理支援隊是一支由30名護士姐妹組成的特殊小隊。

為了節省醫療資源,更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在進入醫院重症監護室工作之前,我們都會穿上層層防護服、隔離衣和尿布溼,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然後在隔離病房的ICU裡開啟一天的連軸轉工作節奏。這期間,大家均付出了遠超以往工作體能和護理工作範疇的體力,因為特殊時期,除了常規的輸液藥物治療、抽血外,對基礎護理的要求也尤為精進,如每2小時的翻身,每3小時的口腔護理,每天還更換各種導管的薄膜敷料和**排痰等,ICU的患者都進行了氣管插管、**通氣,他們的痰液、呼吸機的冷凝水、大小便等都要我們來處理,每一次近距離接觸都有一定的感染風險,但大家都義無反顧、無所畏懼。雖然,每天六個多小時下來,衣服溼透了、護目鏡花了、臉壓破皮了,但那顆堅定的心仍舊沒有動搖,依舊幹勁兒十足,每天幫病人與死神賽跑。

截至3月22日,我和我的團隊在武漢共奮鬥了54天,累計管理床位20餘張,護理患者70人,其中危重症患者65人。

李嶽春

為第二故鄉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是湖北人,從小吃熱乾麵長大,曾經就讀於武漢大學,在武漢病毒所做過研究。畢業後來到溫州工作了14年,早已熟悉了溫州魚丸面的味道。此次疫 情,雖然不能去武漢,但溫州也是除湖北之外的疫 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我主動向醫院請戰,為第二故鄉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月28日,我院接到市委市政 府的緊急命令,要求在10天內將甌江口院區改建為省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然而甌江口院區原規劃是骨科醫院,計劃於今年4月份投用,短時間內轉型困難。在這種狀況下,我院連夜成立指揮部,立下軍令狀。我們的院領導、科室主任、科研人員等50多人放下手上工作加入到搬運物資和打掃清潔隊伍中來。一些物資和設備因為交通受阻比預計時間晚到,後勤職工和安裝師傅等數十人通宵不睡,爭分奪秒完成設備的安裝,各個醫技科室的設備也開足馬力安裝和調試。龍灣當地的電信、電力等部門紛紛援手,夜以繼日加緊建設;溫州市衛健委通過網上或專人對接的方式加快了甌江口院區啟用前的各種審批手續。最終我們只用了7天時間完成了啟用任務,體現了溫州速度、決心與力量。因此,被大家稱為“溫州版火神山醫院”。

作為病區主任,我帶頭在一線參與各類抗疫工作,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24小時手機不關機。隨著戰役的深入,我負責的104病區被逐步賦予了醫院清零的使命,我們醫護人員身上的擔子可想而知。隔日採集的咽拭子和大便核酸改為每日採集。一位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出現反覆不明原因發熱並白細胞、血小板進行性下降,處理起來特別棘手。為了這個病人,我們經常討論至深夜。最後我們為這個病人做了骨髓穿刺,證實是合併淋巴瘤,終於搞清楚了她的發熱原因。

在完成14天醫療任務後,我主動要求延長抗疫時間直至病人全部病癒出院,完成“清零”。我們為每位患者制定出“一對一”的治療方案,除按照最新的國家診療方案外,根據患者個體差異,開展西醫為主,中醫為輔,呼吸康復操、心理支持、營養支持等跟進的多學科多角度治療模式。這些措施有效地預防了患者病情惡化,我們無一例由輕症轉為重症。

我們奮戰了34天,收治72人,治癒69人,轉院3人,晝夜不息的辛勞取得了最終戰果。實現了“零病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雙目標。回想起來,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隔離病房上演。這是我畢生難忘的經歷。

趙暉

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3月16日,對於樂清而言,是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當天,樂清市最後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至此,樂清市累計確診的170例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並連續30天“零新增”,同時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這是樂清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時艱,全市醫務工作者齊心協力、精準施治所取得的成果。

樂清是溫州地區疫 情最嚴重的地方。從1月19日收治第一例患者開始,樂清市第一時間就制定了醫療救治預案,組織全市醫療救治團隊,確定樂清市人民醫院為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全部騰空外科大樓和感染科病區病房220間,新建簡易隔離病房64間。

身為科室主任,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除了一個接一個地收治疑似病例,對收治的病人做出決斷、制定診療方案,我還要對發熱門診醫生無法確認的病例,進行會診。同時,對來自不同科室支援的醫生做好工作分工,對他們進行相關培訓,這些,我都要兼顧。此外,還得擔心防護用品夠不夠用,科室的院感流程有沒有遺漏之處,還得考慮病人的收治、轉運、溝通、安慰、心理疏導、以至於病人的吃喝拉撒等等問題。事無鉅細,在當時的情況下都要親力親為。各條線上的事情聚攏在手機裡,各種指令、各種流程、各種來自不同人群的新冠信息諮詢聚攏在手機裡,每天幾百個的電話應接不暇,為了儘快診治,我每天還要在手機裡看很多的化驗單和CT報告。疫 情開始的前10天,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時間還是不夠用!恨不得把時間掰成兩半!

那段時間,我們全院上下都傾盡全力,醫護人員在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行政後勤人員在後方支援,採購生活用品、發放物資、保安、保潔、消毒、駕駛救護車轉運患者、清潔衣被等等。他們盡心盡力,連續無休息日地工作。

青山一道,風雨同擔!在大家的努力下,病毒的傳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確診人數減少到清零。這次抗疫,各行各業的同胞們都在貢獻力量,作為其中的一員,我感到十分的驕傲。

陳雪梅

瑞安市仙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

全力以赴守好“第一道防線”疫 情發生以來,瑞安市衛生健康系統近8千名工作人員全部投身疫 情防控工作,作為其中一員,我深切感受到使命與擔當的重量。

我的工作地,仙降街道,是瑞安市疫 情防控的重點區域,一方面,轄區企業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流動人口多;另一方面,本地人外出做生意的也很多,隨著春節臨近,大家都趕著回鄉過年,疫 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1月19日開始,我們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取消休假,加入到這場疫 情阻擊戰中,主要負責轄區各疫 情防控點體溫監測、重點人群健康狀況入戶排查、集中隔離點醫學觀察等工作,全力以赴守好“第一道防線”。

2月初,轄區仙篁竹村確診多例新冠肺炎病例,疾控中心與仙降街道連夜排查出了百餘名密切接觸者,為了有效控制疫 情蔓延,市疫 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果斷決定對仙篁竹村實行最嚴管控措施。面對突發的疫 情,我們基層醫生深知此次任務艱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經與中心領導商議,我主動請纓帶領團隊入駐仙篁竹村。

入駐後,我們安撫村民情緒、宣傳防疫政 策、指導個人防護和居家環境消毒;為村民監測體溫,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咽拭子採樣,掌握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開展中西醫診療,尤其是對慢性病患者開展隨訪並提供貼心送藥服務。

在剛開始的時候,村民們的心理疏導是我們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有些村民對此次的最嚴管控措施產生了恐懼,有些則因為無法**外出而帶有怨氣。對此,我們團隊耐心溝通,向他們解釋這樣的管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家的健康。慢慢的,村民們開始配合我們工作。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大力支持,經過20多天的努力奮戰,我們的駐村任務順利完成,全村1千多人健康無恙,仙篁竹村重新變得寧靜、平和。

發佈會上

在場的新聞媒體就大家關心的問題

與各位發佈人進行了提問交流

01援鄂期間,作為國家衛健委駐武漢指導專家組的一員,您獨自一人進駐武昌醫院開展工作,實屬不易!能和我們分享下,在武漢工作的這段時間,哪些事讓您印象最深刻嗎?

吳紅梅:武漢這座城留給我太多溫暖和感動

首先我想和大家描繪這樣一個畫面:呼吸機不停地運轉,心電監護儀不時發出滴滴的聲音,醫務人員步履匆匆,在病床前忙個不停……這個畫面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重症ICU病房疫 情期間的常態工作場景,對於呼吸機使用頻率達百分之100%的ICU,這幫90後佔比75%以上的年輕醫護團隊,卻憑著專業的操作,在病房內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即使很多醫護人員穿戴嚴密的防護服防護鏡,在裡面一進去就要呆上6-12個小時,也沒有一個人喊著說,我要休息!

吳紅梅

這是武漢前方的醫護人員——專業且拼命!

而由於專業對接關係,援鄂期間,我和武昌醫院院感科汪主任工作交流最多,他是個84級同濟醫科大學臨床專業畢業的高材生,普外科主任醫師,在做院感科長之前曾做過9年的醫務科長、3年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和1年的設備科長,是一位資深和履歷豐富的主任,一年前還做過大手術,身體狀態處於剛剛恢復期。自從武昌醫院改建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以後,因為擔負著比其他醫務人員更重的傳染病院內防控重任與壓力,他半天都沒有休息過,另外還要再承受我所給與的整改建議的壓力。記得有次,我向他提出需要整改幾個通道佈局時,由於封城後醫院總務科面臨無施工隊和原材料的困境,他脫口而出“莫得辦法!莫得辦法!”,我忍不住和他發火,直到有一天他說“我都快被壓垮啦!”,我換位思考以後深深體會到他的難處,而儘管他說,“莫得辦法!”,但他還是每天一大早就出現在辦公室,晚上8、9點才走,還有幾次都是凌晨1、2點在醫院開會討論結束後才回住所。在和他並肩作戰的50多天時間裡,他是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武漢英雄。

還有檔案室的郝老師,年紀屬相剛好比我大一輪,是一位從科教科崗位退休的返聘人員。由於我倆辦公室挨著,所以進進出出彼此都會打聲招呼,彼此相處很好。得知我是一個人進駐武昌醫院開展工作,她就主動提出,每天開車帶我往返於醫院與酒店住所之間。而讓我最感動的是,她穿上防護服戴上眼罩深入ICU給我們拍工作照和錄視頻,並在我離開武漢時精心製作了美篇《珍貴經歷 心心相印》送給我。

還有賓館的送餐人員,他會時常將家人送的水果省下來送給我,並對我說:“您是遠方來的客人,為了武漢拼盡全力,這些水果只是份心意,它們含有維生素C,給您加餐補充能量。”

這些是武漢這座城留給我的溫暖和感動,所以,回顧援鄂期間的工作歷程,我想說:“感恩!感恩四面八方所有的援鄂抗疫力量!感恩平安歸來!我會繼續努力!”

02能否和我們分享下,溫州援鄂醫療隊在武漢的這50多天裡,哪些經歷讓您最難忘嗎?

歐陽金生:時時鼓勵患者,與病毒作鬥爭!

我們在武漢抗疫工作52天,離開家鄉66天。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每一日的醫療隊駐地的生活中,有太多讓我難以忘記,更貼切地說是難以忘懷的人和事。

要說最難忘的事,我首先想說說可敬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這次,在我工作的武漢天佑醫院的隔離病房內有一對夫妻是同期罹患新冠肺炎的危重型患者,兩人同齡,都是62歲,他們是我們首批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因為兩名患者是夫妻,而且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均陽性,所以我們將他們安排在同一個隔離病房內。這兩名患者入院時缺氧嚴重,面罩給氧已不能維持人休息下最低的血氧水平,我們很快給予病人無創**通氣呼吸支持治療,當然還有相應的藥物治療。不過這對夫妻入院後無創**通氣治療初期仍然呼吸急促,無法說話,也無法自己移動身體,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醫護人員的幫助。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兩位病人的“吃喝拉撒”都是醫護人員來協助完成。

歐陽金生

然而,穿戴著密實的防護服和防護鏡的醫護人員依舊無厭無悔,在細緻體貼地給他們治療的同時,也時時沒有忘記鼓勵病人,讓他們有信心與病毒作鬥爭。

經過我們的精心施治,兩名患者呼吸困難漸漸緩解了,可以稍微說點話和動動手腳,不過還無法自己移動身體。然而,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我們卻經常看到他們彼此非常努力地伸直相對的兩個手臂,用力勾住對方的手鼓勵彼此不要放棄與疾病抗爭。每當我看到他們手勾著手互相鼓勵的場景,總免不了想起什麼是“患難見真情”,也深深地體會到什麼是“執子之手”,什麼是“千里共嬋娟”的夫妻之間的難捨難分的真愛!在這裡我也非常高興地告訴大家,這兩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現在都已治癒出院。

另外,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件我們的工作成果。援鄂期間,為了順利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的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目標,提高治癒率,我和團隊成員邊工作邊總結臨床經驗,以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為基礎,同步編寫更新了三版《武漢天佑醫院隔離病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建議》,並在此基礎上,我主編了《浙江省第二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隔離病區 醫療工作手冊》,內容涵蓋了新冠肺炎的診療建議、中醫藥辯證施治、隔離病區的健康宣教與護理、病毒核酸檢測以及感染控制等多個診療規範與管理制度,它不僅具有很強的實戰性,也保證了整個醫療隊的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能夠規範高效地運行。該手冊也被業界譽為“天佑經驗”。

作為一名隊長,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保證溫州二隊所有隊員完成使命、平安迴歸溫州。這次,我們既圓滿地完成了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的各項救治任務,也實現了溫州第二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全體隊員“打勝戰,零感染的目標”,平安地回到了溫州。謝謝大家!

03樂清是溫州地區疫 情相對最重的地區,身為在樂清抗疫一線的醫生,能否給我們分享一下當時是怎樣的一個狀態,你們是如何開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

趙暉:堅守崗位,沒有任何抱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個全新的疾病,對它的流行病學、病因學、發展、轉歸等方面,目前還在逐步認識和摸索過程中,在治療方案上也存在不同的聲音。

對每一個確診病例,我都會掌握患者的具體病情,在國家診療方案的基礎上,根據每個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採取個體化治療,部分病人予以抗氧**基藥物、調節腸道微生態藥物,並聯閤中藥口服或中藥針劑。可以說,這些治療措施的應用成功,對於當時籠罩在疫 情陰霾下的樂清而言,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趙暉

診治過程中,對患者心理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患者林某入院初期,情緒激動,時常吵鬧著要轉院,還不斷質疑醫生的診療方案。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採取了“暖心”的作戰方式。除夕夜,醫護人員匆匆吃過晚飯,考慮到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那些沒能和家人一起過年的患者內心的失落,我和其他幾位醫生、護士特地進隔離病區同他們談天說地,安撫情緒。

當時,林某躺在病床上,一直用被子矇住頭,不願意與人溝通。我們幾人便站在她的身邊,不斷開導。後來的幾天,更是經常找她談心,這樣的疏導方式漸漸打開了林某的心結。支援我們科室的臧循雄主任得知林某想吃草莓,但是由於交通管制,店鋪也沒開業,他打了很多個電話,終於找到一家尚在營業的水果店,又叫了外賣人員,自己出錢給林某買了一盒草莓。當我把樂清第一例達到新冠肺炎治癒標準的患者出院的事情告知她時,她更加積極配合治療了,不久後,林某也痊癒出院了。“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很感激你們的幫助,如果不是你們的鼓勵,我根本堅持不下來。”出院之前,林某不停地向我們表達謝意。

在診治過程我們還會碰到比較複雜的事情,1月31日,我院要為一例疑似新冠肺炎的產婦做剖宮產術,這在我市尚屬首例。產婦情況特殊、時間又緊,我院立即成立專家組對產婦進行會診。當天,由婦產科、手術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多科室組成的7人手術團隊,進入高負壓隔離狀態的手術室,他們穿著包裹嚴密的防護服,護目鏡又容易起霧模糊,給手術帶來了不少困難。當時,主刀醫生婦產科副主任鄭克瓊不顧個人安危進行手術;新生兒科醫生毛旭潔,由於短時間缺氧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嘔吐,但她還是堅持在手術檯上。一小時後,產婦順利產下一男嬰,嬰兒體重5斤,母子平安。

其實,所有進入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都在儘自己所能地幫助患者。有為疫 情推遲婚期的,有為疫 情看著父母在近在咫尺的其他科室住院而無法探視、照顧的,有眼睜睜地在微信視頻裡看著嗷嗷待哺的小寶寶不停掉淚的,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無法一一例舉,但是,我耳朵裡沒聽到一個抱怨的字!

可以說,在隔離病房的35天是我生平最忙碌的日子。我進入防疫隔離休整期,才發現我的右手腕不知道啥時候受傷了,細細想來,應該是在病房抗疫的這段時間太頻繁的書寫和使用手機導致的,頭髮也一下子白了很多。但這沒啥的,我還是會繼續為病人服務,這就是我最開心的事了。

04在駐村的過程中,您和您的團隊是如何幫助村民開展醫療衛生工作的,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

陳雪梅: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和認可,值了!

在仙篁竹村,我們的駐村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收穫了很多的信任。許多溫情瞬間也給予了我們極大的鼓舞。

在得知醫療團隊要入駐的消息後,一位村**動把自己家的幾個房間騰出來給我們住,因為他覺得在這麼危險的時候,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住到村裡與大家共渡難關,非常感動。村民的信任給予了我們強大的力量,我們暗下決心,不能讓村民們失望,疫 情不退,我們不走。

在仙篁竹村,除了日常醫學觀察外,我們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負責全村的醫療衛生工作。村民老林年前剛做了腹股溝斜疝手術,術後恢復不理想,加之害怕疫 情的心理壓力,致使傷口隱隱作痛,多日寢食難安。得知消息後,我馬上上門查看了老林的傷口,發現其傷口有血腫症狀。老林很焦慮,一再要求外出就醫,我只好盡力安撫其情緒,並與老林的主治醫生取得聯繫,徵求其意見後,開出活血化淤的中藥予以調理。後來,據老林的老伴說:“服藥十幾天以來,腹痛消失了,氣色好多了,胃口也不錯,已經重了好幾斤了。”自此,老林一家對我們無比信任。

陳雪梅

疫 情期間,社會輿論給人帶來的壓力比病痛本身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在日常入戶巡查時發現,村民黃某最近的精神狀態有點糟糕,自從其丈夫的大哥與大嫂確診新冠肺炎後,她就整晚睡不著覺,雖然已安然度過十四天的隔離期,但是她還是會恐慌、心悸,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著,夜裡還一定要有人在旁陪,使她丈夫也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對此,我們表達了充分的理解,然後“對症下藥”。

耐心地為她講解新冠肺炎知識,告訴她我市全省領先的治癒情況,同時給予安神中藥調理,當晚黃某就可以安心入睡,繼續兩次調理後,黃某身體恢復很好,她丈夫開心地表示,醫療組醫生就是村民健康的守護神。

3月24日一大早,仙篁竹村的書記、村委會主任帶領村兩委送來了錦旗,感謝我們在疫 情期間對仙篁竹的默默守護。他說:“住村小隊是這次戰疫中最美的逆行者,在我們最需要醫療支持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連續奮戰近30天,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步數天天上萬,特別辛苦。村民們非常感激他們。” 聽到這樣的話語,說實話,我當場眼眶就有點溼潤了,對我們醫護人員來說,就算工作再累再辛苦,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和認可,就什麼都值了。

其實,在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我們就已經準備好不講條件、不怕困難,主動擔當,逆行而上,守護群眾健康。同時,全市還有成千上萬的醫療工作者、公安民警、鎮街工作人員、志願者等一大批幹部群眾在和我們一起奮戰,我們堅信,眾志成城,天瑞地安。

05作為此次溫州援鄂醫療隊第二批的成員,你是溫州唯一一位被安排入駐武漢市肺科醫院的隊員,武漢市肺科醫院也是武漢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點醫院,能和我們分享下,你在那邊參與救治過程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病人,能不能講一講他們的故事?

易同燕:我們該來,我們要留下,我們要好好幹!

經過院感、防護培訓和考核,1月31日,我們正式入駐武漢肺科醫院重症監護室,進組上班,當看到我們的那一刻,跟我們搭班的老師就哭了,因為她們已堅持奮戰了一個多月,並且連軸轉沒有休息,我們的到來,給她們帶來了喘息的機會。那一刻,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很受觸動的,我們覺得,“我們該來,我們要留下,我們要好好幹!”

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很強,在ICU病房裡,病人的家屬是無法陪護的,甚至有的可能連最後一面也無法見到,但家人的鼓勵和陪伴從來不缺。記得有一次,一位患者的家屬打來電話想和患者說說話,我們就把電話放在了患者的耳邊,考慮患者當時處於鎮靜狀態,我們把手機調為免提,方便幫忙回應。那天,電話一直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在這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信號的另一頭全是患者妻子鼓勵的話語和女兒優美的歌聲,當聽到他女兒說“爸爸加油,我想你了,你一定要打敗病毒,安全回家!”,我們在場的醫護人員都哭了。其實隔離區的護士是沒有權利哭的,因為哭了,你的護目鏡就花了,意味著接下來你上班就得全部抓“瞎”。不過慶幸的是這位患者情況越來越好,最後轉出了重症監護室,我們相信他一定會完全康復,平安回家和家人團聚。

易同燕

而像這樣的感動在ICU裡面還有很多很多。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也是瞬息萬變,我們永遠也不知道下一秒會面臨著怎樣的病情變化。在肺科ICU裡面就住著一位“特殊”的患者,他在裡面的時間比我們還要長,前後經過了三次氣管插管、拔管,但血氧飽和度一直無法維持,最後醫生決定給這位危重症患者行氣管切開術。而這一決定,意味著醫生被感染的風險再次加大,但是沒有一名醫護人員選擇猶豫和放棄。後面這位患者清醒了,血氧飽和正常了,核酸檢測也轉陰了,我也總是對他說“你是這裡面最堅強的,也是恢復得最好的,所以一定要加油,家人還等著你回家呢!”經過大家的細心醫治和護理,這位患者也慢慢的能進食、進飲了。記得第一次我用小注射器給他喂水時,他眼角含著淚、顫顫巍巍的舉起手豎了個大拇指,那一刻我覺得我們的堅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也讓我們大家看到了希望,我們相信這場硬仗一定會打贏!

說實話,在武漢的這段時間,我們會習慣性“健忘”,會忘記“今天是什麼日子”,而只記得交接班、換衣服、自身清潔消毒、洗澡、回酒店、再換衣服、再次洗澡等“流程”。有人會經常問我,“同燕你很勇敢,你去的時候會怕嗎?”其實我相信只要給我們奔赴一線的機會,我們都能這麼勇敢,而在面對病人的時候我們也都會忘記害怕。

在武漢的這段時間,“我是黨員我先上”的話語時常回響在我耳邊,身邊的黨員幹部也一直用行動影響著我,所以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並很榮幸的被髮展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作為一名醫務人員,一位重症護理人,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都會義不容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所幸我們不辱使命。

06溫州醫科大附屬第二醫院甌江口院區作為溫州版的“火神山”醫院,在抗擊疫 情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從醫院前期準備到開始運行參與救治工作,作為其中的親歷者,能再和我們分享下這段時間發生的救治故事,和您的感觸和感想嗎?

李嶽春:共同守護溫州!

2020年的這個春天,令人畢生難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們很多醫生護士,為了大家,舍小家,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在前。有些人主動延長抗戰時間,比如我們馬駿醫生從甌江口院區開科直到清零結束;還有我們李進醫生鏖戰甌江口後又轉戰市區一家大酒店繼續從事防治輸入性病例的防疫工作。

我首先講一個我們甌江口最後一位出院病人的故事。他姓王,今年40歲,是一名工程師,有較高的文化修養。此次一家三口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均住在我們甌江口院區。經過我們的治療,他的妻子和女兒先後治癒出院,後來剩下他一人。他的心情非常低落,我們除了給他進行常規治療和核酸檢查,還每天進行心理輔導。我們教他做呼吸健康操,一是幫助他逐步恢復心肺功能,另一個就是轉移他的焦慮情緒。最後他終於治癒出院。出院那天,他突然跟我說:我一定要向你們鞠躬。我說:“不用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他還是堅持三鞠躬,我也立馬鞠躬回禮。患者和醫護人員的互相鞠躬,不僅僅表現的是醫者與患者之間的尊重,更傳遞出醫患是休慼與共的共同體,疾病是我們的共同敵人。

李嶽春

我們有一位女醫生,名字叫孫妮,是一名年輕的住院醫師。突然有一天戴上口罩穿上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後感到特別難受,呼吸困難,出汗,頭暈,噁心,要暈倒,經過休息後才慢慢好轉。平時工作時也感到特別容易疲乏,吃東西胃口也不好,她當時以為是自己工作太過勞累,可能是感冒了,自行服用了自備的一些感冒藥及消炎藥,繼續堅持在抗疫一線,直至清零。進入隔離休息後,她才有空理清這些狀況,驚覺自己這些不舒服可能是早孕現象,最後檢查真的懷孕了。可是鑑於自己工作期間吃了不少抗感冒和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她只能跟家人商量後遺憾的決定放棄。但由於在隔離病房工作過,不得不先進行14天的隔離才能終止妊娠。她說她是一名黨員和醫生,雖有遺憾,但亦無悔。

我們甌江口最小的確診患者,是個9歲的小女孩。許多大人確診之後,愁眉苦臉的,但這小姑娘不一樣,很愛笑。她在順利出院後,給我們戴一希護士發了自己親手繪的畫以表感謝。還有一位特殊的患者,是一名產婦,小孩出生7天后確診,她對我們講:“每天清晨一醒來就有熱騰騰的早餐擱在床頭等著,平時我的家人都未必能做到,而跟我毫無血緣關係的你們卻能如此貼心的照顧著這裡的每一位患者”。這些例子不勝枚舉。

我們醫生護士不僅僅承擔繁重的醫療任務,還擔任著患者的陪護任務。早餐、中餐、晚餐、夜宵每一餐都親自送到患者的手上;每天把患者的熱水瓶提到熱水房,灌滿開水再送回到病房;每次餐後及時收拾好垃圾,做好病房衛生清潔。“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出自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面對患者,我們每一次的選擇都是源自內心的呼喚,“健康所繫,性命相托”。

疫 情當前,我們醫護人員和其他崗位上的同胞們一起守護著溫州,如今溫州這座我生活了14年的城市,正在恢復熱鬧和繁華,春暖花開,中國的人民一起守護的湖北也在重啟,武漢也解封了,身為湖北人和新溫州人,我衷心地為我的故鄉感到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