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意象樹

24歲時,我經一個學計算機專業的高中同學介紹點開了一個網頁,進入頁面後發現是一篇網文,那篇文章教人探索人生目標的方法。通篇很長,很多細節,很多文字我都不記得了,現在我只記得具體的方法。方法如下: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拿出來一張紙,按照1、2、3、4...的順序寫出你現在想要做的事情,一直寫到自己寫不出來,把自己所有想要做的事情多寫完為止。”

我覺得挺有意思,想要去試一下。當時,我大概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寫了幾張A4紙,記不清是寫出來200多還是300多條來著,具體的數據我記不清了。總之,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嘗試,也就是通過那一次嘗試,我第一次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改過。

通過不斷體驗、經歷、成長,擺脫自身所攜帶的束縛和矇昧,通過幫助別人和別人一同成長,來改善自己周邊的生活環境。

我和意象樹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持續的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情緒、情感、成長、困惑等等。開始以後就不想停下來,慢慢地寫文就變成了我的一個習慣。之後,我陸續關注了一些公眾號,看到頻頻發文的公眾號,我就幻想自己又一天也可以擁有一個這樣的小世界。

當時我最常關注的公眾號是“周衝的影響聲色”,那時候公眾號剛開始流行,周衝還是一個無名之輩,她經常會寫一些跟原生家庭有關的話題,剛好那個時候我開始接觸心理學,她的文字大多展現出一個拼盡全力自我救贖的人物形象,跟我不謀而合。我就一直關注她的公眾號,看她寫的一些文字。

同時,我也因考上研究生,有了利用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免費做心理諮詢的機會。我跟著一個很專業的諮詢師一直到我離開學校,中間沒有一次因為我的原因而錯過諮詢的機會,哪怕我發高燒,喉嚨發炎,渾身無力,我都不捨得錯過一次跟老師溝通交流、學習成長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我改變了很多自己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我也學會了解自己的想法、行為模式,情緒等等。而這些都變成了我筆下的素材,我可以很認真記錄著自己的成長。的確,那是一個漫長的並且痛苦的過程,整個人就像剝了一層皮一樣。但這個過程卻讓我發現自己原生家庭的很多問題,我發現自己很多錯誤的信念以及不恰當的行為模式都是來源於我曾從父母那裡接受到的教養方式,過去24年的所有要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消化理解,對於我來說太難,確實一時間我沒有能力消化那麼多。

有一天,我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因為一些事情和父母發生了爭執,我的父親向母親述說著他的不滿,我也和她們訴說著我的不滿,我的母親面對我們的指責心生怨恨,並且直言要喝農藥自盡來威脅我們停止對她的指責。我看著父母兩人過家家的樣子,心裡面又是歡喜又是悲傷。我歡喜著不管怎麼樣我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我的父母都很愛我,我悲傷著不管我說什麼似乎沒有人聽懂,她們都還沒有長大、成熟,我的心理成熟度上已經超過了她們,我深知以後的路都要我自己走,沒法再依靠她們了。

那一天,天氣很好,陽光明媚,可是我們家院子裡面的一顆山楂樹卻被突然出現的一聲響雷劈倒,十分怪異。我從父母激烈的情緒氛圍中抽離出來,我想要主動為自己變換一種心情。

我家四面環山,風景還算不錯,我來到離家最近的山上,沒爬多高,就找到一塊可以承載我身體的空位子躺下來,躺下來後,看著陽光從樹的間隙中射進來就好像無數顆觸手可及的星星一樣閃爍。向上望去,眼前一顆松樹粗壯有力,穩穩地紮根地下,筆直的站立在群樹之中,生機勃勃。它帶我進入了一個幻想的世界中,我想到我和自己的自我意象的關係就像是一個孩子和一顆松樹一樣。生命的起初階段,我被父母用繩索和樹捆綁在一起,避免我們遭遇風險,導致能夠活動的範圍就是以樹根為圓心,繩子為半徑的一個圓中。我好想從這棵樹上掙脫,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但是我們越是掙扎就越是受傷,越是受傷就越是無力。

當這棵樹和孩子綁在一起的畫面在我的腦海中出現之後,我就總是絞盡腦汁想著如何讓自己內在的小孩和這棵樹脫離開來。那種感受投射在現實生活中就是我如何可以在父母百般呵護、千般建議的情況,仍能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是這樣的動機為我在心中種下一顆意象樹的種子。

我和意象樹

在那之後,因為地理位置的變動,我又換了一個諮詢師。這中間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付出了很多努力,我相處當前所面臨的一切問題,然後總結出一個個主題,一個個去解決,這個過程我又經歷了很多挫折,遭遇了很多困難。我們探討了如何看待權威、如何與權威相處,如何快速處理信息、如何與交流對象建立有效的溝通、父母角色各自的作用、如何應對沖突等等多方面的問題,在這期間我也經歷了結婚、生子、完成了從女孩、女兒、女友到兒媳、母親、妻子的角色轉化。

整個過程中,我經歷的所有問題就像是樹的一個個枝幹,每次解決一個問題,我就瞭解了一個枝幹,每次瞭解一個枝幹,我就又對樹瞭解地更多一點,我的自我意象也就更完善了一點。

我發現我和樹的關係,就像是我和我的自我意象和關係一樣,從而擴展到讓這棵樹代表我的自我意象。那麼,我和這棵樹的關係,就是我和我的自我意象的關係,我對這棵樹的瞭解程度,就是我對自我的瞭解程度。

我和意象樹

有了這個發現,我的寫作內容也更加豐富起來。

起初我從堅持寫作中收穫了很多樂趣,也通過記錄自己的成長來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付出與成長,並且更加不容易因別人話語而否定自己,我對寫作的興趣也越來越大。

慢慢,我發現單純通過寫作來記錄自己已經不能滿足我的慾望,我想寫一些可以讓別人看到的文字,對他人產生一點影響。那時候我是懷孕後期,我開始寫文章,寫的第三篇文章通過了周衝影像聲色的初審,那也是我第一次往這個公眾號投稿,當時很有希望被錄用,我寫的是藍潔瑛的例子,編輯說她們錄取了一篇寫藍潔瑛的文章,希望我可以改成別的例子,我當時想自己也不是那麼需要著急賺錢,而且我寫那篇文章已經花費了很多功夫,我的例子引用的都是蠻好的,文章整體結構也還可以,整篇文章也成型,再去改例子似乎是在做無用功,所以我拒絕了編輯的請求。

我發過去的時候和我交流的那個編輯仍表示理解,也還說問題不大,但是過了一天收到郵件通知說我被拒稿了,那之後我就到了懷孕晚期,陸續又寫了一些文字,但是沒有投稿,生完孩子之後,就開始應對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我的身體、心理、時間、精力都被寶寶侵佔了,也沒有太多時間寫文章,但是還是堅持記錄自己的成長。

直到寶寶六個月以後,我自己的身體慢慢恢復了,照顧寶寶的能力也有所爭強,又從公婆家搬到自己的新家,終於和老公住在一些。晚上寶寶起夜,老公多少也能為我分擔點。我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時間來寫點東西,這個時候我就萌發了自己做公眾號,做頭條號的想法,我寫了些文章,特別好的我不捨得投出去,寫著寫著就覺得每一篇都挺好的,都不捨得投出去。但是在公婆給予的壓力下,我還是想著嘗試投出去一篇看看,看看能不能賺到錢,我仍舊投了周衝的影像聲色,這一次我被拒稿了,但是在這之前我對很多公眾號的評價已經不好了。

我發現大部分公眾號做到一定程度之後,都需要賣人設,然後滿足固定粉絲群的慾望,而作為曾經的粉絲,我已經成長到了另一個狀態,那些文字所傳達的價值觀我已經不認同了,我所寫的文字反應的價值觀應該也入不了別人的眼。

這一次被拒稿,我只是微微有些難過,只有一點點的自我懷疑,我甚至都不太想知道我被拒稿的原因,我很快就從中恢復,我更加確定了做自己平臺的想法,因為我的文字和我想法如出一轍,我很難碰到和我想法一樣的寫作平臺,而且我真的很想把自己的文字都整理在自己的旗下,讓他生根發芽,一點點長大。

我和意象樹

確定了這個想法之後,我就需要為意象樹定位,定位這個過程也經歷了幾次變動,最開始申請微信公眾號的時候,我寫了一段話“在快節奏的社會大環境中營造溫暖、包容的小氛圍。專注於剖析解構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願做一顆陪伴樹,與讀者共同成長,完善自我意象。”我以這個為前提來指導自己進行寫作,我發現自己會為了這個前提而想要為讀者扮演一個完美母親的形象,而這又不是我的真實狀態,所有寫起來會很累,我就開始摸索更加合適的定位,幾經波折之後,我為自己想到了這樣一句話“願你我的自我意象,橡樹一樣紮根土地、向上生長,入世而獨立。”想到這句話之後我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一下子降了下來,我寫文字的時候又可以比較自由、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抒發自己的情感、發表自己的觀點了,我很確定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定位。

時候我想了想,之所以改了定位之後會覺得輕鬆,可能是因為寫文字最初的目的是滿足自己的需求,滿足自己想要表達的慾望,寫出自己的困惑。而作為人類的一份子,我的慾望和困惑幾乎也是很多其他人會面臨的,如果我可以真實的傳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的文字也就能夠引起他人的共鳴,也會有一種真實的力量。

這樣的定位會讓我自己也很舒服,因為寫文本身就是我的一種樂趣,如果硬是要充當每一個與自己本身不符合的形象,我的文字就會失真,我自己的想法也會變形,我整個人也會變得不自然,這一切都會讓我失去這種樂趣,也失去了真實的力量。

除了我寫作基調的定位,寫作的主題也需要有所定位。意象樹主要是探討我和我的自我意象的關係,這個問題可以涵蓋一個人的一生,可能我終其一生也寫不完。我會探討自我意象的由來、成長、完善,以及我和自我意象的關係的發展過程。

即便如此,我也經常擔心自己的創作會枯竭,每一次寫完一篇自己覺得非常好的文章,我都會擔心下一次就寫不出來了,但是看到了新的事情,產生新的想法就又會有新的作品。

更文的速度我對自己也不過分強求,只要有想法我就寫,沒有就停著。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的自我意象已經無比強大,我和自我意象的關係非常和諧,可能我就不想再寫了吧。

我是意象樹的作者小五月,歡迎關注意象樹。

我和意象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