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去哪兒了

作為“985工程”“211工程”的“繼承者”,“雙一流”建設高校自2017年公佈以來就廣受矚目。

2018年,他們交出了第一份答卷。這份答卷的覆蓋人群並不算少,總數高達34萬人(注:統計數據來自各高校官網發佈的2018年畢業生年度就業質量報告);但細究起來,這一人數也僅佔全國畢業生總數的4%。他們是從小到大在各種各樣考試中“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殺進“雙一流”名校的“學霸”,是爸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畢業生男多於女

國家統計局1月底發佈的信息顯示,中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接近14億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1。從“雙一流”高校畢業生數據來看,男生人數多於女生,佔總人數的58.92%,男女比為1.22:1,高於人口性別比1.05:1。數據表明,在“雙一流”本碩博的高等教育中,女生佔比尚未達到人口性別比的水平,並沒有在數量上壓倒男生。

在發佈就業質量報告的40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除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以及東北大學外,其他35所院校均統計了男女畢業生人數。

從整體來看,目前大多數高校畢業生男生要多於女生,男女比為1.22:1。男女比差異最懸殊的高校均為理工院校,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其男生畢業生是女生的近乎三倍。

但有11所院校女生更多。尤以師範類院校——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報告中未提及男女人數或比例)最為顯著,其女男比例為2.22:1,中央民族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分別以2.17:1和1.55:1的比例緊隨其後。


“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去哪兒了


就業率均在90%以上

根據各高校發佈的就業質量報告,各“雙一流”建設高校就業率(該就業率分子包含出國升學畢業生總數。根據報告中的註釋,大多數高校就業率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平臺,少數來自第三方調查)均在90%以上。

華南理工大學就業率最高,為99.63%,也就是說,1000人中未就業的畢業生不到4人。就業率榜單中,上榜前10位的高校就業率幾乎沒有差距,各家就業率都在98%以上,即使是並列排名第十的東南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就業率也達到98.38%,與最高就業率99.63%僅相差1.27%。

從院校性質來看,這11所院校以理工類與綜合類為主;從地理位置來看,除西安交通大學位於西部地區外,其他10所均集中在東部地區,尤以北京院校最多——該地區8所“雙一流”高校中有4所進入榜單。


“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去哪兒了


然而,在2019年版(發佈於2018年下半年)QS畢業生就業能力世界排名中,22所中國大學(未包含港澳臺地區)進入全球前500強,其中並未發現華南理工大學的身影。同樣未上榜的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東南大學。清華大學以96分(總100分)的成績排名第9名,畢業生就業率僅為76.6%,與其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所說的99%就業率有很大差距。北京大學排名第20名,畢業生就業率為72.1%,同樣遠低於其自家公佈的98.81%就業率。上榜高校中,還有兩家非“雙一流”大學,分別是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大學。


“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去哪兒了


直接就業成為大多數畢業生的選擇

“升學、出國,還是工作?”面對這樣的畢業三問,66%的“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給出了“就業”答案:34%的畢業生選擇升學深造,其中含24%的國內升學和10%的出國出境(升學)。

在偏愛畢業直接就業的高校中,就業百分比排名前五的大學集中在社科和師範類高校;偏好升學的高校中,國內升學比例排名前五的大學集中於理工類高校,這顯示出,理工科畢業生對於高學歷有較強偏好。出國、出境(升學)率較高的分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這5所一流綜合性大學,相比於國內升學,這些院校畢業生對出國深造顯示出明顯偏好。


“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去哪兒了


(注:基於報告數據,本表不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和鄭州大學)

北上廣仍是首選,新一線地區受追捧

懷著對“雙一流”建設高校學生畢業去哪兒的疑問,我們通過選取畢業生就業流向地區前三名省份(直轄市),試圖從詞雲圖和人才流動地圖中尋找答案。

大都市擁有大量的機遇和成長空間,但是繁華背後巨大的生存壓力,讓居於城裡的人“痛並愛著”。所以,“逃離北上廣”雖被調侃為“月經話題”,但每每提起,總能撩到人們的痛點。

然而,面對選擇困境,這群畢業生似乎沒有糾結,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大都市所在地,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地在流向省(市)中脫穎而出——27所高校畢業生將廣東作為主要就業目的地,22所高校畢業生將北京作為主要就業目的地,12所高校畢業生選擇上海作為主要就業目的地。


“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去哪兒了


(注:此統計不包含沒有該排名統計的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其中,中央民族大學和南開大學雖沒有地區流向數據,但因包含地區流向排名,被計入詞雲圖統計中。)


“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去哪兒了


(注:就業流向地圖不包含中央民族大學和南開大學,因其不含地區流向數據。廣東沒有自循環是因為其省內兩所“雙一流”大學——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沒有排名前三的就業地區流向數據。華南理工大學85.5%的畢業生選擇在廣東就業。)

上圖顯示了18個省(直轄市)28所院校的人才流動情況。其中,地區節點大小代表其接納人才總量大小,地區間連邊粗細代表人才流動量,連邊箭頭指向人才流入地。通過地區自環現象可以看出,除了黑龍江外,其他地區大部分畢業生都選擇留在當地,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學生對於學校所在地區的依賴——多年生活學習為他們在當地積累了人脈,也讓他們能夠快速適應當地的工作方式。

哈爾濱工業大學是位於黑龍江省的唯一一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其2018年3765名簽約就業的畢業生中,選擇北上廣就業的有1840人,而選擇黑龍江本省就業的只有348人,在其就業地區流向中排名第四,不到排名第一的廣東流向畢業生的一半。

不過,一線城市並不是“雙一流”畢業生的唯一選擇。在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許多二、三線地區正處於發展的快車道,因此,有不少畢業生選擇去那裡安放青春。

在有排名統計的3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中,選擇浙江作為主要就業目的地的有5所高校畢業生,選擇江蘇作為主要就業目的地的有4所高校畢業生,選擇山東、陝西和四川的分別有4所高校畢業生。儘管不少畢業生選擇新一線地區,但是從人數規模上,仍然敵不過選擇北上廣的就業大軍。

民企扛起吸引人才大旗

2018中國企業500強中,有237家民營企業榜上有名,比國有企業少26家。但在2010年,這個數字還高達150家。

伴隨著我國民營經濟的快速崛起和做大做強,民營企業也扛起了吸引人才的大旗。從整體來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生更愛去民營企業,佔其就業學生總數的52.6%,中國海洋大學以49.27%的比例位居第二,電子科技大學位居第三,為47.82%。這三所院校都是理工類一流院校。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也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對外來文化開放包容。其周邊的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南京大學的就業畢業生更願意進入三資企業。而地處政治中心的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其畢業生更傾向於進入機關單位工作。由此可見,地域文化對畢業生就業觀念會產生一定影響。


“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去哪兒了


選擇投身科研設計類單位的就業畢業生中,比例最高的三所院校都來自國防七子,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

選擇教育類單位的就業畢業生中,不論是從事高等教育,還是從事中等/初等教育,北京師範大學的比例都最高,特別是在中等或初等教育方面,以40.64%的從業比例遠超第二名雲南大學(5.28%)。


“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去哪兒了


雖然伴隨著中國經濟的L型增長,經濟增速實際放緩,但是以男性為主的“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依舊憑藉90%以上的就業率,在人才市場擁有廣闊前景。他們大多選擇直接就業,奔向北上廣的民營企業,在發展中的神州大地燃燒青春、創造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