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當年用電難

猶記當年用電難

有人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最大的變化一是天上的電,二是地下的路,對此我深感認同。作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與受益者,我到現在還能記起當年對正常用電的迫切渴望。

我的家鄉位於耒陽與安仁兩地交界之處,由於處於交通要道附近,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已經早早通了電。但周邊各個山衝裡的村子就沒這麼幸運了,或者因為村小人少,或者因為太偏太遠,直到九十年代初,有的村子都還處於晚上“摸夜烏”的狀態。圍繞“電”這個字眼,發生了很多讓人一言難盡的故事。

記得我有一個住在附近山衝裡的表舅,人長得端端正正,幹起活來也是一把好手,但就是因為村子比較偏遠,加上眼光比較高,二十五、六了還沒找到媳婦。後來請了一個有名的媒人,在衝外介紹了一個姑娘,見面後雙方互相覺得不錯。轉天姑娘就要到男方家做客了,媒人心眼一動,叫表舅的父母提前作了一番佈置。結果姑娘看了後滿心歡喜,回去時還對媒人說:看來這家人很講究,連屋外都裝了路燈!於是高高興興地嫁過來了,成了我的表舅媽。洞房花燭夜時,新娘子卻發現了一件怪事:咦,門後面怎麼找不到電燈拉線!再仔細一看,燈泡是裝了,但根本沒有接電線,當然更沒有開關拉線了!原來,那時表舅家所在的村還沒有通電,表舅媽先前看到的,只是趕在她進屋之前做出來的擺設!後來表舅媽恨死這個媒人了,即使十多年後他們家搬出山衝,在圩場上起了一幢三層的小洋樓,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也不準這個媒人上門。

那時候,沒通電的村子就是這麼憋屈,見人就覺得自己矮了三分!但即使像我們村這樣早已通電的地方,真正能夠用上電的時間又有多少呢?停電是太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或者說,停電才正常,不停不正常!作為當時最稀缺的資源之一,電力都是由政府部門統一計劃調配,優先供應給城市和工廠,對農村地區則實行“讓峰填谷”和“輪流用電”,只有在電力富餘時才能用到一點“尾子電”。

在我兒時的記憶裡,“電”就像個心事難以捉摸的少女,你不知道她什麼時候來,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走!你能做的,就只有珍惜她來時的一分一秒,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比如到輾米機房輾米),這樣,她走的時候你才不至於後悔莫及。還有段時候,天天要到晚上七、八點鐘才可能會來電,第二天早上卻又會準時停電,一年也就是過年那幾天能夠基本正常用電。

當時有個“仙光牌停電寶”的廣告,相信很多人仍會對廣告詞記憶猶新:“停電!停電!唉,又是停電!”就形象的表現了當時農村地區電力的使用狀況,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們面對停電時懊喪、無奈、鬱悶的心情。

我讀小學的時候,父親已經買了村裡第一臺電視機。在那嚴重缺乏文化娛樂的年代,這使我家成了灣村裡的鄉親們晚上休閒消遣的最好地方。有段時間裡,每晚天黑之後,吃過晚飯的村民們就會在我家門前的禾坪上聚集。這時,我會乖巧的把家裡的凳子、椅子都搬出來,以求博得長輩們一句“真懂事”的讚譽。然後,大人們在一片漆黑中談天說地,小孩子到處鑽來鑽去做遊戲。大家嘴上不說,心裡卻默默地抱著共同的期待。

終於到了某個時刻,村裡有幾戶人家瞬間亮如白晝。這時我們全體小孩子就會一致停下游戲,歡天喜地的邊跳邊喊:來電啦!來電啦!聲音之大,足以震破天穹,把山間的鳥兒都嚇得繞樹飛起!之後大家就會把凳子椅子都搬到我家裡圍起,並自覺為我留下一個好位置,等待我父親把電視機開啟。就這樣,在我家那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上,我們斷續觀看了《霍元甲》《再上虎山行》《霍東覺》等一系列至今難忘的電視劇。

但也有的時候,天不遂人願。已經很晚了,還是沒有來電的跡象。這時候,大人就會催促小孩子:今天晚上不會來電了,快回家睡覺,明天還要讀書呢!小孩子往往心不甘情不願:我還不困,再等一下,不來電我就去睡覺。又過一段時間,見還是沒有來電,只好在父母的再次催促下垂頭喪氣地面對現實,並惋惜又丟掉了一集好電視。

印象最深刻的是,1988年我國引進了日本科幻片《恐龍特急克塞號》,剛一播出就把我們小孩子的魂都勾住了,裡面的臺詞“人間大炮一級準備、二級準備、發射”“克塞前來拜訪”等一時成了大家最流行的口頭禪。不但我們愛看,大人們也愛看。可就在上映最後一集的那天晚上,突然停電了,那時可不比現在可以回放或到網上看,錯過了就可能再也看不到了。一時小夥伴們唉聲嘆氣,都以為會是一個永遠的遺憾了。

那天父親正好進城辦事,第二天回來說昨晚在親戚家裡看到了故事結局。於是那天晚上,一禾坪男女老少圍在一起,聽父親用磕磕碰碰的語言講“克塞”在恐龍的幫助下最終挫敗“格德米斯”人陰謀這樣一個奇幻故事的情景,至今仍讓我歷歷在目。

九十年代中期,幾乎所有村子都已經通電,電視機、錄音機等電器也基本普及。這時候,停電的頻率降低了,但由於用電量增多和電網建設標準低、設備老化等原因,電壓低、不穩定的問題卻隨之而來,同樣讓人傷透腦筋。晚上同時用電人數一多,電壓就會降低,有時低到只有幾十伏,就是掛上100瓦的白熾燈泡也像只昏暗的螢火蟲,比煤油燈或蠟燭還不如。而過了晚上九點,用電人數減少,電壓又會逐漸升高,有時甚至高達300伏,遠超220伏的標準電壓。為了獲得足夠穩定的電壓,父親專門買了兩個調壓器串起來,一個穩壓,一個調高,這樣才勉強讓電視機斷續工作。但必須時刻小心,否則一不注意,不是因為電壓太低導致電視機自動關閉,就是因為電壓太高把電器全部燒壞。

那段日子裡,我是多少希望能夠像城市裡的人們一樣正常方便地使用電力呀!

美夢成真也快!2008年的一場冰災,使我們村的電力設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甚至有段時期,讓我們又回到了改革開放前沒有電的日子。但誰能想到,在電力部門的努力下,短短几個月就全部恢復,我們村還趁機完成了農電改造,更換了更高大結實的電杆和更粗更優質的電線。這之後,停電、電壓不穩等“用電難”的問題就徹底成了歷史。

現在,即使出現大型雷暴等特殊天氣,也只是停個一、兩小時,雷暴過後馬上恢復供電,再不會出現一停幾天的現象了。電壓也穩定得很,以致人們以前購買的大量調壓器、穩壓器都成了廢品。農村和城市在用電方便問題上已經相差無幾。

我曾見過一張在世界範圍內走紅的我國夜景衛星圖。從圖上看,除了人煙稀少的西南地區外,我國廣袤大地到處都被亮點佔領,沿海一些城市像大顆的鑽石一樣璀璨,中部地區的小光點則如網如煙,我國在電力的普及度和穩定性方面已經站在了世界的最頂端,贏得了全世界人們的羨慕!但如果讓外國朋友們知道,就在三、四十年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還在黑暗中摸索,他們是否會更加驚奇而讚歎呢?想到這裡,我不能不為我們的電力部門感到驕傲,不能不為改革開放政策大聲叫好,不能不為自己的祖國由衷自豪!

最後,我想用一首自撰的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想:

猶記當年用電難,夜來鄉村多暗淡;

山衝四處無顏色,平川螢火亦發寒。

若非改革政策好,安能舉國皆璀璨?

憶苦更知今日甜,擼起袖子加油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