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誠實的狗,為何見了貓就咬個不停?

忠義誠實的狗

狗是人類患難與共的朋友,被認為是通人性的動物,它對人類特別忠誠,四而是忠貞不渝的代表。任何情況誠實下,狗都不會背叛自己的主人。顯然,狗以自己的忠誠贏得了人類的信任。

1.狗的形象

狗的嗅覺和聽覺特別靈敏,反應迅速,機警勇敢,又容易訓練。於是,狗成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人類與之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充分發揮它的長處。忠實的狗擔任了看家、守夜、捕獵、牧羊等多項職責。一有動靜,靈敏的狗就會以吠聲報警,並且勇敢地保衛自己的家園。

忠義誠實的狗,為何見了貓就咬個不停?

關於人與狗的交情,錫伯族有個神話:很久以前,狗沒有朋友,它先找兔做朋友。到了晚上,狗睡不著,聽到風吹草動就狂吠不已,兔子對它說:“天黑了你叫什麼,要是被狼聽到了,就會把我們吃掉的。”狗想兔子是膽小鬼,就去找狼做朋友。 可是狼在半夜被狗吠聲驚醒後,也對狗說:“你不要叫了,要是被熊聽到了,我們就沒命了。”狗於是就去找熊做朋友,晩上狗還是汪汪大叫,熊憤怒地對它說:“你亂叫什麼,要是被人聽到了,我們不就被他們捉走了嗎?”狗心想,看來還是人的膽子大,於是就去替人守院子,晚上狗叫時,人出門來看看,還給狗一些食物充飢,這使狗心裡暖融融的,那以後狗就對人死心塌地丁,情願為人守夜看家。

2.狗的忠誠

狗是人類最早的動物夥伴、助手和朋友,它最突出的特徵是依戀和忠於主人。狗在捕獵時隨時與主人保持聯繫,互相關照,彼此合作,彷彿人也是狗群的成員。狗平時的奔跑常常圍繞著主人家,把主人的家視為自己的家,把主人家的房前屋後視為自己的領地。 任何一種狗都有看家的本能,當陌生人或其他動物前來時,狗會做出防衛、驅趕的反應。狗的活動總是伴隨著人。主人早晨推開房門,走到院子裡時,狗往往也跟著在院子裡出現;主人外出挑水或辦事時,往往跟隨在後邊;主人在田間幹活時,狗往往臥在地頭放哨。據報載,美國一對夫婦帶著他們的蘇格蘭牧羊狗從西部遷往東部,狗在半路上走失了。但過了半年,那隻狗經過3300公里的跋涉,竟奇蹟般地出現在主人面前,而且渾身傷痕累累。

俗話說:“兒不嫌娘醜,狗不嫌家貧。”狗對主人的忠誠終生不移,不管主人的身份貴賤,家境貧富,只要是它的主人,就終生跟隨,盡職盡責地保護主人。

3.狗的義勇

俗話說:“家有不孝之子,不如養一條忠義的狗。”據說,項羽和劉邦在楚漢相爭之時,劉邦曾陷入困境,率兵逃入林中。 項羽追至林邊發現雜草叢生,天又漸漸暗下來,項羽明明知道劉邦隱沒在草叢中而不敢輕易進入。 他心生一計,命部下放火,要麼把劉邦燒死,要麼逼迫他出來生擒。 茅草燒著之後劉邦進退兩難。 這時,跑過來一條黃狗,身上沾了水衝到劉邦身邊,並在著了火的草地上打滾以撲滅大火。黃狗從河裡沾水再跑到林中,來回百餘次,終於撲滅了火,劉邦因而得救。可是,黃狗由於勞累過度而死。 劉邦後來非常感激黃狗捨身忘死的救命之恩,特地在他遇險的山上修築一座墳來埋葬黃狗,題名“靈犬義家"。

忠義誠實的狗,為何見了貓就咬個不停?

為爭屬位,貓狗結仇

傳說,在玉帝下旨挑選12種動物當屬相的時候,動物們都想當上屬相,被封為神。 動物們都儘量把自己的優點表現出來,想在玉帝面前證明自己是人類的有力助手。 不僅如此,動物們還都想把自己的位置排在前面,因此,都在表白自己對人貢獻大。

貓和狗都同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貓認為狗吃得太多,成天只是趴在門口,沒什麼貢獻。狗認為貓成天只吃好的,也沒幹什麼事,不過是喵喵叫兩聲,嚇唬嚇唬小老鼠,也沒什麼貢獻。它們爭執不休,於是一同到玉帝面前評理。

玉帝問狗:“你一頓吃多少?”狗老老實實地回答:“我每天看門守園,一頓吃一盆。”玉帝又問貓:“你一頓吃多少?”貓靈機一動,說“我會念經,抓老鼠,每頓吃一燈盞就夠了。”事實上,貓只吃好東西,也不止吃一燈盞。貓只是想巧妙地告訴玉帝,自己會自食其力,抓老鼠吃,那麼,它的貢獻就一定會比狗大了。

聽了狗和貓的話,玉帝斷定,貓吃得少幹事多,貢獻比狗大。狗一聽,氣憤極了,覺得貓用不光彩的謊言勝了自己,於是就一邊罵,一面追咬貓。貓一路跑個不停,到家也不敢露面,東躲西藏不敢出來。趁著貓躲避的機會,狗連忙同雞一塊兒去天宮排隊當屬相。 雞連飛帶跳排到了狗的前面。 躲在暗處的貓很久不見狗的影子,出來後才知道狗先排隊當屬相去了。它連忙飛跑到天宮,排在豬的後面,哪知小老鼠耍了個手段,藏在牛角中搶先當了屬相,貓結果與屬相無緣。從此,貓恨透了鼠,見了老鼠就死咬。狗雖然當上了屬相,但誠實正直的狗始終不原諒貓,見到貓就追,直到今天也還是這樣。

忠義誠實的狗,為何見了貓就咬個不停?

犬為人祖的神話傳說

古代人把狗和雞、豬、馬、牛、羊稱“六畜”。狗在我國家畜中,曾經佔據過重要地位,據記載,我們祖先養狗已有6000年的歷史了。狗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也流傳了各種神話傳說。

在流傳甚廣的神話中,盤瓠被視為犬之祖。據《搜神記》中記載:在上古高辛王當政的時,有一年,皇后得了耳疾,一痛就是三年,無法治好。後來她耳朵裡跳出一隻金蟲,形狀像蠶,約三寸長。蟲子跳出來以後,她的耳疾就好了。皇后見金蟲十分可愛,便把它放在盤子裡,用瓠勺蓋住,盤子裡的蟲突然變成一隻像龍的狗,身披錦繡,色彩斑斕。皇后給它取名叫盤瓠。

那時王室內亂,房王叛亂,高辛王擔憂國家的安危,向群臣說:“誰能斬下房王首級,賜金千斤,分賞美女。”群臣見房王兵強馬壯,沒人敢冒這個險。不久,高辛王發現盤瓠不見了。盤瓠離開後一直跑到房王軍中,在房王面前搖頭擺尾。 房王以為這是高辛王滅亡而自己興盛的標誌,居然連懂事的犬也知道應該改換門庭了。 於是房王大擺酒席,慶祝自己將勝利在望。

當晚,盤瓠瞅準時機,一口咬下喝醉了的房王的首級,跑回皇宮。 高辛王見到盤瓠叼著房王的首級回來十分高興,便派人喂盤瓠上好的肉糜。但是,盤瓠不肯吃,整整一天,臥在牆角不起來。 高辛王想起自己的許諾,對盤瓠說:“你為什麼不肯吃東西呢,是怪我食言嗎?現在就賞給你黃金美女,好嗎?”盤瓠聞聽此言一躍而起。於是高辛王就封盤瓠為桂林侯,賜美女5人。後來盤與美女生三男六女,其後子孫滿堂家業興盛。

盤瓠神話證明了在少數民族中存在著犬圖騰崇拜,瑤族、畲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等少數民族中都相傳著大同小異的盤瓠故事。至今,廣西瑤山瑤族地區仍有祭祀祖先盤瓠的習俗,祭案正中懸掛盤瓠像,但盤瓠已變化為長鬚長髯的人樣了,只是他戴的冠上有兩狗相對,這正是其先人以狗為圖騰的遺痕。

忠義誠實的狗,為何見了貓就咬個不停?

有關狗的成語

狗是最早與人類發生密切關係的動物之一,因此,人類的語言裡許多時候都用狗字去止奇事物,內容豐富多彩。

白雲蒼狗——蒼:灰白色。浮雲像白衣裳,頃刻又變得像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藏弓烹狗——飛鳥射盡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獵狗煮了吃肉。舊時比喻統治者得勢後,廢棄、殺害有功之臣。

鬥雞走狗——使公雞相鬥,使狗賽跑。 指舊時剝削階級子弟遊手好閒的無聊遊戲。

狗吠不驚——吠:狗叫聲。狗偶爾的叫聲不會引起驚慌。形容社會太平安定。

狗吠非主——比喻臣子各忠於自己的君主。

狗吠之警——比喻輕微的驚動或擾亂。

狗急跳牆——比喻壞人在走投無路時豁出去,不顧一切地搗亂。

狗頭軍師——比喻愛給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專門出壞主意的人。

狗尾續貂——比喻以劣續優,前後不相稱。

桀犬吠堯 ——桀:夏朝末年的暴君;堯:古代賢君。一般比喻替壞主子效勞,攻擊好人。

狗血噴頭——言辭刻毒,大肆辱罵。形容罵得痛快淋漓。

狗仗人勢——仗:倚仗、仗勢。 比喻壞人依靠某種勢力欺侮人。

犬牙交錯——比喻交界處互相曲折穿插。

關門打狗——比喻將對方控制在自己勢力範圍內,然後進行有效打擊。

狐朋狗友——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

畫虎類狗——類:像。畫老虎不成,卻像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雞鳴狗盜——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狼心狗肺——形容心腸像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

土龍芻狗——泥土捏的龍,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實。

蠅營狗苟——比喻為了追逐名利,不擇手段,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像狗一樣的不識羞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