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

“寒冬將至,58需要做好儲備,準備過冬,只有經歷週期波動的企業,才能是偉大的企業”2018年10月31日,姚勁波在58上市5週年之際,發佈了一封告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件。信中回顧了58的成就,也指出了58前進的方向,但是最主要的一點提示,就是姚勁波已經認為,目前趨冷的經濟形勢可能要持續幾年,並會對很多行業造成深遠的影響,所以目前關鍵的事情就是要儲備好資源,準備過冬。

在姚勁波發表這番觀點之前的一年,其實各行業已經開始感覺到寒風的冷冽,但是姚勁波的這封內部信,還是打消了很多人的僥倖心理。中國經濟發展遇到的挑戰不是短時間能夠克服,行業與企業所經歷的陣痛自然也不能奢望立即得到解決。以此為指導思想的58集團,已經開始準備換裝過冬了。

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58同城早期廣告

初次知道58同城,是在2010年左右,當時在網絡上找房子租賃,見到58同城網站第一感覺特別low,完完全全的小雜貨鋪一樣的東西。找房的過程中,發現58同城的每個房子的內容頁的最後一句都寫著“您可以這樣跟業主電話。。。。您好,我在58上看到。。。。”,然後小編電話業主的時候就下意識的按照這個開端語溝通了。事後,小編一琢磨,立即就發現了58的這個小花招對自身推廣的用處。當時58網站很多信息也屬於網絡軟件抓取來的,不見得那些租房信息頁面上的業主本人就知道58這個網站,但是求租者一打電話,不管交易能不能推進下去,反正是業主知道了客戶是從哪裡來的。這樣一個誘導似的電話開頭語,飛速的把58的知名度在業主的群體中推廣開來。更多的租房業主主動在58同城上面發佈租賃資源,網上的貨物多了,有需求的客戶自然也就更加的聚焦過來,然後雪球越滾越大。從這個小手段,就可見58當時的營銷有多麼細緻。所以58後來能夠獨霸整個本地分類信息平臺行業,早期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推廣手段也都是打下堅實基礎的。 看58創始人姚勁波的創業履歷,第一印象就是一帆風順,基本沒有特別大的挫折。不像某些創業人物的經歷,中間幾起幾落,峰巒疊嶂,搞得跟傳奇小說一樣吸引人。如果只是單純作為一個看客,自然喜歡情節曲折,波瀾不斷,看主人公如何披荊斬棘,通向勝利。但如果作為創業者的一員,能夠自己選擇一種創業模板來走的話,估計不少人都會首選姚勁波這個模板吧。

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姚勁波2000年創辦的異域網

姚勁波99年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國銀行山東分行技術部門工作,很快就辭職創辦了用於域名交易的網站易域網(目前仍在運營),大半年時間後,就將易域網賣給了中國萬網,賺取了第一桶金,並在萬網任職,一路從產品部經理幹到了營銷副總裁。所以姚勁波真正意義的第一份積累各種經驗的工作,是在萬網任職的這四年多時間。

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萬網2009年被阿里收購,2013年被合併為阿里雲集團

中國萬網也是人才輩出的地方,姚勁波在萬網期間,與同事李如彬,金鑫在2001年開始共同在網路上搞創業,當時涉及交友,兼職,家教三個方向,後來只有家教這一塊發展起來了。三人湊了10萬本金,設立了學大教育科技公司。初期基本就是一個家教的網絡中介機構,後期轉型涉及到線下的教學輔導業務。也就是由於轉型線下教育的分歧,姚勁波明確表示不參與學大教育的管理,並於2005年,創辦了繼續深耕網絡業務的58同城。但是學大教育後期正常發展,並於2010年赴美國上市。也就是說,58同城仍在經營的期間,姚勁波已經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了。

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學大教育上市,姚勁波(左)李如彬(中)金鑫(右)

姚勁波在萬網任職期間,不斷考慮如何進行互聯網的創業,當時將美國排行前100名的網站挨個研究,希望找到一種已經在外國被驗證,且中國有空缺的網絡類型。在2003年發現了Craigslist網站(美國早期的分類信息網站),當時在中國是一片空白。姚勁波還註冊成Craigslist付費用戶,親身體驗發佈信息的流程。在揣摩研究並猶豫2年之後,姚勁波發現不能夠再等待了,因為當時網絡上已經出現了本土的分類信息網站平臺。

2005年,姚勁波從萬網辭職,組建團隊,開始建設58同城。僅僅一個月後,58同城就正式上線了。就在58同城籌備階段,就已經有軟銀賽富拿著500萬美元找上門來,這在當時同類網站中也是很震撼的一筆融資。開局順順利利的姚勁波,用了三年時間運營58同城,直到2008年才發現單純的模仿Craigslist網站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但是當初的融資已經花的差不多了,不巧又遇到08年世界金融危機。

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58同城於2013年赴美上市

這次姚勁波算是真正的第一次為錢著急,當時58管理層已經拖欠工資6個月,員工工資也發不出來了。姚勁波找了幾十個投資人,但是都不了了之。最後關頭,又是軟銀賽富,追加了4000萬人民幣的投資,徹底緩解了58的局面。同時也要感謝08年的金融危機,因為這場危機,讓市場幾千家的分類信息網站都消失在網絡之上,整個市場只剩下三家同類型公司,行業巨頭正在悄然形成。

然後接下來就是58同城一系列“不差錢”的表演,2010年DMC投資1500萬美元,當年年底華平投資注入6000萬美元,一年後2011年12月華平投資再次注入5500萬美元。然後在2013年58同城赴美國IPO,上市當天收盤市值19億美元。

上市當年的58同城,已經在流量,營收各個領域超越了行業內最大的競爭對手趕集網。姚勁波已經感覺到58勝利在望,終於不用再無節制的燒錢打廣告站了。姚將當時的重心放到了怎麼提高盈利,畢竟上市之後需要有個好看的財務報表。但是市場就是這麼無常,看起來被壓制的沒有還手之力的趕集,這個看起來好像再拖個一兩年可能就自行萎縮垮臺的最大競爭對手,居然鹹魚翻身了。趕集創始人楊浩湧,在集團各種經營數據被58遠遠超過的沉重壓力之下,於2013年挖來阿里的事業群渠道部總經理陳國環,大刀闊斧的進行了營銷建設,又陸續挖來很多前阿里集團的中堅力量,趕集的流量,客戶體驗,營收開始直線提升。2014年趕集營收實現200%增長,集團上下氣勢如虹,並在當時堅定了要幹掉58,奪取市場第一的目標。競爭對手趕集的大步追趕,逼迫姚勁波不得不放棄了提高企業盈利的打算,58同城不得不再次投入巨資來應對趕集的廣告攻勢。據內部人士透露,2014年全年,58與趕集各投入7億多人民幣展開廣告大戰,合計投入將近15億,已經趕得上當年京東的廣告額度。

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趕集創始人---楊浩湧

姚勁波仔細分析過趕集,認為目前按照趕集的市佔率,以及分類信息行業始終有需求的特性來看,可能趕集很難被徹底擊敗趕出市場。而不斷纏繞著跟趕集的鬥爭,讓58完全捆住了手腳,已有市場優勢很難轉化成更高的盈利,而且無法發力全局的系統佈局。進入2015年,58與趕集誰也沒有把誰擊垮,反而餵飽了不少廣告商。隨著O2O企業入局,在不斷搶奪本地垂直細分的市場,這讓姚勁波與楊浩湧都感覺到了危機。姚勁波不斷約談楊浩湧,希望商談合併事宜。但是被58壓制太久的楊浩湧當時心裡正憋著一口氣要爭第一,彼時趕集在流量與營收已經接近58同城,楊浩湧甚至定好了2016年年底超越58同城的時間表。但是最終事情並未如楊浩湧所希望的那樣發展。

2015年初,58同城的姚勁波與趕集的楊浩湧徹夜面談之後,終於達成一致,雙方按照5:5比例,正式合併。此次合併,各自的投資方出力不少,據說當時楊浩湧想要繼續放手一搏,但是在投資人的勸說以及自身擔心“贏得現在失去未來”的顧慮之下,最終同意了合併。查看2014年的融資,趕集融到了2億美元,而58同城融到了騰訊產業基金的8.5億美元,最後合併事宜也是獲得騰訊的全力支持。就這雙方的儲備資金來看,不差錢的58確實比起趕集要有優勢,雙方要是真的不管不顧的比燒錢的話,58肯定不怕趕集,但是最終可能確實是兩敗俱傷的結局。從這一點看,姚勁波求雙贏的堅持也是非常正確,最終也奇蹟般的達成了目標。合併幾個月後,楊浩湧從58趕集集團聯席CEO的位置退下來,帶領一個團隊就職瓜子二手車的CEO,主抓瓜子二手車業務,58的姚勁波還是笑到了最後,畢竟雖然是5:5合併,但是最終整個集團還是由姚勁波來掌舵前行。

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姚勁波做演講

合併之後的58趕集集團,自然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時值2016年O2O業務的風口,58趕集集團重注投資了這個跟自身平臺非常契合的本地生活服務業務體系,最後甚至分拆出來了潛力巨大的“58到家”品牌獨立運營。到現在,當初的O2O風口的公司基本消失無蹤,但是58到家不但活了下來,而且發展非常喜人,已經成為了58趕集集團的主營板塊。涉及家政保潔,維修等等一系列本地生活服務的58到家平臺潛力驚人,真正的把58這個分類信息平臺的優勢發揮到了最大,這一塊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超大體量的巨無霸板塊。姚勁波把58趕集集團劃分了房產,招聘,汽車,本地生活服務四個體系,其中房產,招聘板塊雖然收入目前最大,但是最有潛力的反而是本地生活服務板塊。這可能以後就是58趕集集團體量跨到新的臺階的主要根基了。

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後期58涉入二手貨交易“轉轉”

進入2017年之後,整個58集團與姚勁波表現的更有侵略性。一方面藉著實質壟斷本地分類信息平臺行業的事實,不斷提高付費用戶的端口費用,來完成對已佔領領域的營業利潤的提升。這一點上壟斷企業確實賺錢,也證明當初的合併沒有問題,利用會員用戶的囚徒困境,不斷收割更高的利潤。另一方面,面對新的競爭者,積極主動出擊,很是咄咄逼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58的姚勁波在房產板塊跟鏈家左暉的死磕了。鏈家開發了貝殼網,進軍房產網絡平臺板塊,而房產板塊在目前58營收中佔了40%,姚勁波自然對此警惕異常。貝殼上線期間,姚勁波上下奔走,聯繫我愛我家,中原地產,麥田,萬科二手租售中心等一批鏈家的競爭對手,在北京會盟討伐鏈家。雖然小編對此完全嗤之以鼻,覺得不會有任何實質用處,但是也看到了58目前表現出來的攻擊性。

本地分類信息市場的壟斷者“58同城”與創始人姚勁波

房產中介領域的巨無霸,鏈家集團創始人左暉

除了轟轟烈烈的房產互撕之外,58在本地服務板塊面對美團的直接挑戰。在汽車板塊裡面,優信二手車,汽車之家,甚至天貓的汽車新零售,都是58要面對的硬骨頭。而招聘方面58目前始終處於中低端的市場,競爭對手也是多不勝數。在眾多競爭板塊中,小編始終認為58平臺外加立足於本地的生活服務才是58趕集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只有這個板塊強大了,58才能真正屹立不倒。

58屢禁不止的虛假信息目前是整個平臺最讓使用者詬病的地方。不少使用58的人,都因為58層出不窮的假招聘還有黑中介被騙被坑,其中就有不少剛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這一點實在跟姚勁波進入行業的初衷大相徑庭。相對於巨資的廣告動作來說,對虛假信息的監管卻非常乏力,58需要更多的承擔自身的企業責任與社會責任,否則怎麼可能按照姚勁波所說的那樣,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呢?

兩個方向讓58的體量在迅速擴大,一個方向是58同城往城鄉的下探,58同鎮的推廣,可以讓58的體系覆蓋更加廣闊的市場。另一個方向是時代經濟發展的趨勢,由發達國家的經濟構成可以明顯發現,服務業的比重在不斷上升,以至於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產業組成部分。而不少服務行業天然契合58的分類信息平臺,契合58依託本地服務形成的一個又一個的服務細分市場。姚勁波在5週年的內部信中說,58要依託互聯網與大數據AI,在經濟寒冬中更好的深入行業,深入服務客戶。真心希望58是深入服務,而不是在寒流中深入的剪羊毛。但是不管怎樣,客觀事實是,在58自身的積極佈局,以及經濟發展趨勢的推動下,可能,不管你喜不喜歡58這個平臺,都無法阻止她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你的生活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