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馬洛:人生是希望的墳場

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漫長的告別》

菲利普•馬洛:人生是希望的墳場

這是一本充滿魅力的偵探小說。這是一個人在雪夜獨自閱讀時幾番回望人生的小說。這是值得與眾人分享以及享受更多主角 菲利普•馬洛 故事的小說。

不愧是 錢德勒 ——被譽為“ 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靈魂 ” 最負盛名的小說之一。如果我在閱讀時多次停下來或者嚼零食,一定是書因乏味而顯得漫長,但這一次,我希望它慢一點結束。我想靜靜地看下去,其中的韻味和挑逗的字符勾引我反覆觸摸、詠歎。

就連錢德勒自己都說,“馬洛比你我都高尚得多。”

故事並不複雜。

一個優雅的酒鬼特里·倫諾克斯,同一個窮困的私家偵探馬洛,初始於一個小酒館,卻綿延出一場誠摯而悲傷的友誼,也同時陷落於一場漫長而隱秘的悲劇之中。妻子被殺、特里出逃而後自殺, 一個漂亮女人艾琳不請自來、丈夫 韋德 死於家中……死亡似乎如影隨形。馬洛本來只是跟一個不見了的人告別,結果卻見了這麼多人。他要一個一個和他們打交道,用他利如刀鋒的語言和拳頭、手槍,找到真相。

比起菲利普·馬洛第一次登場的《長眠不醒》,《漫長的告別》將雷蒙德·錢德勒的風格凸顯的更加明顯——除了曲折跌宕的疑案推理,優雅迷人的文筆駕馭,和引人入勝的人物塑造外,讀者的樂趣更多在於心靈體驗的共鳴和感同身受上。如果說《長眠不醒》代表了出生和開始,《漫長的告別》無疑象徵著死亡和終結,或許還有重生。至此,你才能真正瞭解那看似簡單沉悶的背後,藏著一個人怎樣的一生,又是如何在開始就定義了之後的發展、結局。

當馬洛完成對朋友的承諾之時, 這場漫長的告別才能真正的開始——拋開枝節橫生的關係,理清隱秘背後的隱秘,探入真實背後的真實,從而真正認識一個人的生前往事,開始真正的悼念。

漂亮女人是危險的 。釋迦牟尼說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 她可以輕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也可以被輕易拋棄;她可能因為求不得而心生怨怖,也可能因為愛別離而孤注一擲。愛情啊,令人孤苦、盲目、落魄、而又悲憫。對於書中的女人來說,人生無疑是希望的墳場,從此片草不生。對於現實中的錢德勒來說,人生同樣令人沮喪。

《漫長的告別》創作於1954年。這一年,比錢德勒大18歲的妻子因病離世,他終日孤獨、苦悶,沉迷於酒精,一度中斷寫作,隔年自殺未遂。很難讓人不產生告別寄情於此的聯想,因此更顯意重。

在這部小說中, 愛情似乎都不得善終,唯有情誼永恆。你很難把它當做一本單純消遣的推理小說來看。書中的語言創造了一個世界將人網羅其中,書中的人物逐一登場一層層揭開現實的帷幕,而馬洛,一如既往。孤獨、冷硬,沒有開掛的技能保駕護航,然而他暗藏在硬殼下面的那顆偶爾柔軟的心,他勇往直前使命必達的堅強意志,依然是最為動人的地方。

當然,如果讀者偏愛那些節奏明快、情節重口的小說,抑或鍾情接近第三視角的主人公,或者無法對那些綿延不絕的比喻和文藝鋪陳抱有耐心的話,反而可能是無感的。

李安有個看法:“一部電影如果你感覺到它的taste是對的,那就怎麼都對。”閱讀想來也是如此。《漫長的告別》對於我來說,就是一本怎麼都對的小說——作者很對,偵探很對,語言很對,故事很對,無聊生活下洶湧的悲傷很對,漫長的告別中終將至的明天很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