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巴掌,再給顆糖”,這種教育方式,只會混淆孩子的辨別能力

作為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講文明懂禮貌,做到一個言出必行的人。但是有這種品行的孩子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平時的成長過程中,由父母言傳身教得來的。

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樣一些事情?

每到週末,孩子做完作業想去看電視,想玩手機,在這時父母就要給孩子規定時間了,告訴他們玩手機可以,但是隻能玩一個小時。

一個小時的時間很快就到了,父母在往回收手機時,孩子們可憐巴巴地看著你,強求著想要再玩一會兒,此時父母心一軟就妥協了。還有的父母答應孩子週末帶他去動物園玩,孩子們日日盼著,終於到週末時,父母卻因為一些別的事情而忘記了。

“打一巴掌,再給顆糖”,這種教育方式,只會混淆孩子的辨別能力

這些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在你身上有沒有呢?

看似父母給孩子制定了很多規矩,但是這些規矩在執行的過程中,父母自己卻往往沒有真正的做到。

這就涉及到在教育孩子中的一個法則,那就是言出必行。

這條法則並不單單只是去約束孩子,同樣也要求父母能夠做到。因為我們做父母的在陪著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言行不一,制定了規則卻不履行,那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打一巴掌,再給顆糖”,這種教育方式,只會混淆孩子的辨別能力

讓孩子的認知出現偏差,並且無法去明辨是非

就像上面舉的例子,可能很多做父母的認為這並沒有什麼,且在以後還會繼續這樣下去。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言行不一的行為是最大的禁忌。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明明這件事父母不允許做,但是有的時候卻又允許做了。而某些規章制度,有時候大家都得一一的去履行,有時候也沒有必要再去操理。父母這種言行不一經常反覆的行為,就會混淆孩子的意識,讓他們不知道到底該怎麼樣去辨別事情。

“打一巴掌,再給顆糖”,這種教育方式,只會混淆孩子的辨別能力

長此以往的話,在孩子們心中,父母說的話就不會成為聖旨了,因為他們自己都不遵守。同時,在這樣的想法下,孩子就沒有堅強的意志力,自己的行為也很容易出現某方面的偏差。

父母做到言行一致,會給孩子滿滿的正能量。

有規矩才能有方圓

父母能夠做到言行一致,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持之以恆。自然孩子也就耳濡目染,並且會把規則當成自己的一種習慣。有了規則之後,自己內心就有滿滿的安全感了,因此也不會把遵守規則當成是一種痛苦。

有著這樣習慣的孩子,他們處理任何事情都有章有法,也會有一個度的衡量。並且他們做事非常的踏實,內心安定,也不會那麼的虛無縹緲。

“打一巴掌,再給顆糖”,這種教育方式,只會混淆孩子的辨別能力

獎罰分明能夠讓孩子知道,言行不一將要承擔責任

制定下規則就必須要貫徹到底,不管是父母還是教育孩,一定不能妥協。只有賞罰分明,孩子們才能意識到在這個規則中自己應該怎麼樣去做,如果觸犯了的話,要為自己的行為受到處罰的。

有利於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發展

父母說話算數,在孩子們心中就會有一個偉岸的形象。孩子也會把父母當做自己人生中的榜樣,就此會對他們產生尊重和信任,而這兩點正是一個美好家庭的必要基礎。這種良性循環的親子關係,在孩子走入社會之後,也會對他產生積極的影響,讓他們有著一個光輝的未來。

“打一巴掌,再給顆糖”,這種教育方式,只會混淆孩子的辨別能力

父母言出必行,孩子也不會有無理取鬧的情況

在一個家庭中,制定了規則,父母以身作則就會讓孩子知道,他們挑戰父母的底線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漸漸的就會收起自己的小性子,也不會做無理取鬧的事情。

父母言行一致,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幫助孩子養成一個有擔當負責任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