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別人是我們家的傳統

幫助別人是我們家的傳統


雪漠《一個人的西部·致青春》


母親


我的母親叫暢蘭英,她剛毅強悍不服輸,是典型的西部女人。《大漠祭》中靈官媽的很多細節,都源於我的母親。換句話說,我的母親就是靈官媽的原型。

母親跟父親的性格很不一樣,但有一點他們很像,那就是善良。母親非常善良,經常幫助村裡人,在大家都捱餓的時候,她還老是把好吃的讓給別人。

我尤其記得她對古浪人的幫助——當時,整個西部都很困難,大部分西部老百姓都過得很苦,但比起古浪等地的老百姓,涼州老百姓的生活就好多了。古浪沒有水,是全中國最乾旱的地方,當地的自然資源之匱乏,可以說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直到今天,當地老百姓的生活依然很苦,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可能連發達城市的人均月收入都比不上。所以,過去的古浪人如果實在活不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出來討飯。有時,他們甚至不是一個人出來討飯,而是全家人一起出動。那時節,也有古浪人來我家,母親對他們非常熱情,總會盡力為他們置辦食物。就算家裡實在沒有吃的,母親也會帶著他們挨家挨戶地去借,想方設法地幫著他們活下去。有些古浪人實在太苦了,還會在我們家裡住上很長一段時間。父母除了養活全家七口人,還要照顧這些客人,非常辛苦,但他們沒有任何怨言。在他們看來,誰的命都是命,如果能讓大家都活下去,他們自己苦一點也沒什麼。

還有一件事也很讓我感動:我的妹妹生了個女兒,有人就想丟掉——西部人重男輕女,如果家裡還沒有男孩子,女娃一生下來就會被拋棄,《大漠祭》中小引弟的悲劇,在我們那兒經常發生。我在《長煙落日處》裡也寫過好些莫名死掉的女娃,她們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被父母拋棄的。但母親不同意這種做法,在她眼裡,女娃也是自己的孩子,跟男娃沒啥不同,不能因為重男輕女,就間接殺死自己的孩子。後來,她把那個孩子留在身邊,自己養著,雖然很辛苦,但她一直無怨無悔。

我們家發生過很多類似的故事,只要碰上有困難的人,哪怕別人不來求助,我的父母也不可能袖手旁觀。哪怕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麻煩和負擔,他們也仍然會幫助別人。最有意思的是,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偉大,也不覺得自己善良,他們覺得本來就該這麼做,不這麼做才不正常。所以,幫助別人就成了我們家的傳統,父母將它傳給了我,我又將它傳給了兒子和學生們。

除了善良,母親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勤勞。母親非常勤勞。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母親每天一大早就會下地幹活,出門前總會叮囑我做早飯,因為我是老大。可那時我很小,還很貪睡,常常是母親回來了我都沒有起床。每到這個時候,母親就會掀開被子,在我屁股上狠狠地打上幾下。那時,父母要養活七口人,我們家的工分就根本不夠用。為了多掙一些工分,母親可以整晚不睡覺,幹好幾個人的活。比如,秋收時,一般人一天能割上五分麥子,有十分工,一毛幾分錢,母親卻會幹上一個晝夜,割上一畝五分地,掙三倍的工分。在我的印象裡,母親就像鐵打的一樣,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後,她往往累得連衣服都顧不上脫,就癱在床上睡著了,可第二天一大早,她又會精神抖擻地爬起來,繼續拼了命地幹活。

直到今天,母親還在地裡勞動,身體也很好。她七十多歲了,還能扛著一百斤的東西上樓。我經常勸她不要種地了,她種地能掙多少錢,我直接給她多少錢,可她不願意。還在武威的時候,我想把她接到身邊,讓她跟我們一起住,她也不願意。她只想像以前那樣活著,因為她已經習慣了。

移居廣東之後,我曾把她請到廣東的家裡,想叫她享享福,她卻覺得自己像是在坐牢,沒住幾天,就硬三霸四地回了老家。有一年我回家,正趕上豐收的季節,咱家的院裡也秋意正濃。媽種了很多菜,地裡還結了十幾個南瓜,每個足有四五十斤重,為院落增添了許多豐盛,也惹出了媽一臉的笑。那時,我才知道,媽只要有吃的、有住的,還有屬於自己的三分地,就很滿足了,這就是她的快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