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乡记事

这最近的一个月里,我们村组(我还是习惯称生产队)一直在修两条路,一条是通向我们生产队的,一条是通向我们生产队背山的竹林庵的。这两条路的毛路现在已经修好了。今天来谈谈通往竹林庵的那条路的修路情况。

这条路,原来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山路,如果是有人要去庙里敬佛,就只能徒步进去,因为这条路狭而陡,根本走不了摩托或是小车。现在,庙里人通过筹钱,开始修路了。这个修路的目的,我看主要就是为了能有小车或是摩托直接进庙。

修好这条路,不光庙里方便,也会方便我们生产队,因为爬过山坳,就是我们生产队各家的山和自留地,平常砍柴或是到自留地里干活,总要挑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担子过坳,上坡下坡的,不容易啊。

修这个毛路,主要是用推土机铲低过坳的那条山路(看样子,大概铲低了四五米),然后改了进庙的狭路,把路修成两米来宽的样子。现在的毛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一般的摩托、小车可以一直开到竹林庵的庙门口。

我问庙里人:修这条毛路,用了多少钱?他们说花去了两三万,这其中,有个当官的,一人就捐了一万元。这条路,庙里还打算把它修成水泥路呢。但这个钱,现在还没有着落,还要想办法筹。庙里人说,这个事,已经有人在做,不用一两年,这条水泥路会修成。

现在的毛路已经能通车,估计以后庙里的香火会比以前旺些。曾经有人提议我们这里应该搞一个旅游开发项目,其中就涉及到竹林庵的旅游开发。这条路一通,估计这个项目又会重提。

现在,也有领导提出,因为我们这里主要是沙土或是黄土小山多,水又多,应该在我们村建一个楠竹生产基地。如果这件事上面有专款下来或是有老板投资,依我看,成功的把握也是很大的。到我们这里楠竹遍野的时候,相信我们的竹林庵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竹林庵了。

这个竹林庵原来的历史,我无法去考察。我现在看到的竹林庵,是后做的,它的建成应该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它建在一个山坡里,为群山环抱。它所处的坡地位置,原来是我家的一块自留地。后来,我家转粮,也就把它交给了队上。我家曾经在这块坡地里种过豌豆、玉米,后来又种过棉花。现在想来,这块坡地,其实是很不适合种棉花的,一到棉花结球的时候,它就开始掉,到最后棉花出来,收成总是非常的低,这个棉花的质量也不好。我估计这是土质的问题。

而靠庙的山,有一大半是属于我家和我的伯伯家的自留山。我们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砍柴。自我们兄弟姊妹读书出去及我的堂姐出嫁之后,这块山我们就很少去看顾了。现在这块自留山,还是我家和伯伯家的自留山。我有一次去拜叔叔的坟,进到庙里看看,庙里的人还找我要山,要我把山给了他们算了。我看了一下山上,已经没有几棵杉树,只有几十棵不大不小的松树。这个山没人管了,偷树的人自然就来了。庙里的人找我要山,估计他们是想要砍点柴烧了。把山给了庙里,这个事我不能做主。我说,如果你们在山上栽竹,我的家里人是不会反对的,到时候,你们要竹子,要笋,倒是可以随你们的便。我这样说,庙里人没有明确表态。我想,在庙前庙后栽竹,应该有这个必要,因为这个庙就叫竹林庵。估计原来的庵子,应该是被群竹环绕的。这个以前的庙,如果不是被群竹环绕,怎么会有竹林庵的名称出来?

我们小时候,原来的庵子就已经不存在。听人说,原来的庵子是在文革破四旧时破除的,这个拆庙的急先锋,他的后班子没有一个好的,有人说估计他是得了报应,受了神灵的惩罚。我们小时候,这块坡地周围也看不到竹子。我们在春夏之交到山上掰笋,也只能在这块坡地周围掰到为数极少的麻壳笋,这是一种野笋,一般为两个手指粗大小,差我们一般的家笋远着呢。

只怕这个世事的变迁就是快,要知道,这个旧庙的庙门联,原来的老底子是这样写的:竹杨甘露,林引清风。听人说,这幅以前的旧的庙门联是我过世的爷爷书写的。后来,到新庙建成,就改成了隶书体的石刻了。石刻为谁所写,我不知道。前几天,我去庙里看了一下,这幅石刻门联又被厚厚的新的对联所覆盖,已难于查看了。在庙里,我也听人说,我们生产队放在庙里的祖先的雕像也被人偷去了。这个庙里的管理也太不善了。据人说,我们的祖先的塑像,是金雕的。就算它不是金雕的,是铜雕镀金的,既是前朝的东西,相信也值几个钱,既然大家决定把它放到庙里来,为什么不安排人妥善保管呢?

前事休提。既然现在进庙的路已经修通,相信竹林庵以后的香火会越来越旺,它的名气以后也会越来越大。对这个竹林庵,我看,现在要做的,一个,庙里应该请一个有些佛教功底的人来担任住持,且要管事,责任心要强;二个,庙门前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应醒目,不应随意更改;三个,庙门前应该有一个比较详细的碑刻,既介绍一下建庙的历史,也介绍一下庙里的菩萨及他们的功德。我不是一个唯神论者,但希望竹林庵的香火以后能越来越旺,因为我知道,它的旺,以后是一定能惠及到我们队上的一些住户的。

愿竹林庵的菩萨越来越神灵,愿我们的竹林庵以后能名垂千古。

元旦回老家,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家的新变化。

第一个变化,老家的水泥路面终于修好了。

关于老家修路的事,我去年有文字写过。当时谈修路,是说我们村组长找省城的白先生,白先生答应从省里拨款十万下来修路。按当时的预算,这个修路,至少要八万,才能修到我们村组的大门口。如果要延伸到很多的单门独户门口,则八万少了,很可能要十万。

为修路的事,我们的村组长也曾请我的哥哥打报告到镇上、到县城有关单位,看是不是可以从这些单位搞到一点捐助。但从当时的情况看,我们村组修路,不光弄不来镇上、县城的捐助,我们从省城弄来的10万,县里也要扣去3万多,我们实际只能到手6万多。到去年底,由白先生找县城领导交涉,才最终没有扣一分钱,10万元如数下来,存放在村领导那里。

去年钱下来的时候,我们村组就搞了毛路改造,主要是把旧路改近了,换了一条新路,使路更靠近我们村组的住户。但原来说是去年下半年修路的,我们村组却一直没有修,到今年上半年也没有看见动静。对这个事,我曾对我们村组的某些组员表达过我的担心。我说,路不快些修,下了雨就来补路,今天补,明天补,一年下来,这个修路的钱怕也要耗去很多。很多人是认同我的看法的。但问过村组长,听他的意思,好像是对这个修路的问题,我们村组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很多人希望把路修长些,修到单门独户的门口。如果是确定修,还得按村组的户头每人筹两百多元。

不想今年国庆回家,老家的路就修得差不多了。到我国庆放假返校,老家的路已经全部修成,修到了村组的单门独户的门口。

我后来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省城的白先生,为我们村组修路,最后从省城弄下来的是20万。但因为要协调地方关系,这个20万里面,最后给了村上支配款2万,我们对门的村组3万,我们村组实得15万。因为我们新修的路面规格较高,路宽有四米,比一般的村级公路要宽0.5米,所以,我们村组为修路,还是筹了钱的,大概为人均200元左右。

水泥路面一修成,我们村组就见生气了。毕竟,水泥路面过车、走人,是远胜于落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泥路的。

第二个变化,老家搞了旧井改造等项目。

听说今年我们村组又从上面弄来了5万元钱搞饮水工程。在村组搞自来水,估计这个5万是少了的,真要搞,有可能还要从上面弄钱。但在村组搞自来水,如果决定搞,估计赞成的人不是很多,因为很多的人家,都是自家打了井的,自己的吃水问题早解决了,不愁自己没有水喝,他何必还要来搞这个饮水工程?

这次,我们村组长先动用了这个五万元里面的极小的一部分,先改造了村组的老井,把老井修宽了。

这个很有必要。因为我们村组的老井,是靠踩石级挑水的。石级一直延伸到井底。井里少水的时候,我们挑水的人就得踩着石级到井下去挑水。到井水上涨的时候,井水漫上人踩的石级,井水就容易弄脏。

现在好了,老井通过改造,封盖(留了一个一平米左右的井口),井水就难人为去污染了。现在从井里打水,就只需摇动装在井旁边的三个摇泵,很方便的。

这次修井,还有一个好处。原来,有些住户没有经过村组就把自己的水泵放在井里抽水。几个泵,每天从井里抽水做家用,则我们村组的很多靠挑水过生活的住户,他们的饮水就显得比较紧张了。现在老井一改造,平常在老井里放抽水泵的住户,也就只好把自家的泵拿回家,另去想办法。现在老井里少了几家住户的抽水泵,单只是解决我们村组的饮水问题,这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如果老井只用来解决饮水问题,我们的老井其实还可以对外开放,让别的村组的缺水人家来打水。这是一件于公有益的事啊。

我们村组除了改造了老井,还搞了路边绿化。在新修的水泥路边,我们村组栽了两百多棵桂花树。当然,要到桂花树长大,到绿树成荫,怕还是要几年的时间。

另外,这一次的元旦,我们村组还在进村组的路口,修了一个比较有气势的路碑。路碑的底座很厚实,有一人多高,在底座上面,安放了一人多高的风水石,上刻我们村组的队名。这是一个形象工程,但好看、耐看。这样的路碑出来,我们整个村组也见生气了,见精神了。在村组搞路碑,如此大规模的,好像在我们周边几十里还没有。

我问过我们的村组长,我们村组修这样的一个路碑要多少钱。他算了一下,说,在一千多,没有上两千。听他这么说,真是让我吃惊,我想,这样的路碑,如果是在我们学校修,一定会在一万以上,甚至上两万。

听说我们村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可能还会有很多的变化。一个,在我们村组创建楠竹基地的项目马上就会着手动工,20万项目款已经到位;一个,我村上百万元的农田改造项目,也可能在今年启动。这些都是好事啊。

但村组集体做事,我也看到了它的很多的难处。

其一、村组的路碑文、井碑文,本来是我的大哥写的,还算可以吧,但因为有些措辞意见不统一,结果,这个一改,那个一改,又难协商,共同拍板定调,结果错误不少。有错误的碑文,你弄出来,刻到碑石上,总是会让人笑话的啊。

其二、村组长做事,阻力很大。由于公家的事,总是难于统一意见,所以,不管村组长做什么事,总是有人反对。这次,到村组的路修成,老井改造完毕,我们的村组长就提出要换人,不搞了。他说,我做事,就是一门心事为大家,一做事,总是有人出来反对,扯我的后腿,我就不想干。这个组长,做事还是很有魄力的,不是他顶住很多的压力,我们村组前面做的一些事,很可能就难有一桩事做成。他现在提出不干了,估计我们村组做事,再有像他那样得力的,愿意出来为大家干事的,就少了。村组的发展,还是要靠有能力有魄力的人啊。

像我们村组这一两年新事、好事不断,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村组能出来更多的带头人,带着大家做事 ,大力发展我们村组的各项公共事业,把我们村组建设得更好、更和谐。

借国家农村投入的东风,加自身的努力,多方的筹措,界培塅未来两年的变化,至少有下面几点应该大家都看得见:

一、国家规定的5.5米宽的村道,我们就修成6米宽。绝对是崭新的柏油路面,路两边有花草、桂花树。

二、新桥真的建了新桥。桥的两边,一定是钢架的护栏。两车对开,一定不紧张,绝对的宽桥面。

三、为了足够的停车位,靠近住户的大道,路边一定留足两米,方便大家屋门前泊车。

四、建两个水泥广场,方便大家娱乐休闲,跳跳广场舞,健健身,大家聚会唱唱歌。

五、响应国家的号召,一定保留古迹,翻修正堂。屋顶换悬皮青瓦,梁柱重新油漆。新修的正堂,方便大家行事业,做大事。过年拜祖聚会,我们就在正堂里讲礼性,拍合照。

六、在柏油路外挖一口三亩水面的过水塘。因为路面拓宽,原有的两口鱼塘会占用大半,已经不成规模,只好填平用来修停车坪。在大路外挖一口三亩水面的过水塘,各户的生活用水,可以先经过水塘过滤,再对外排放,减少河道污染。过水塘养鱼,或栽莲藕、荷花,这是纯天然的治污妙法。鱼塘有沟渠接齐堰,干旱时节可方便引水进塘,也方便各户的水田及菜园灌溉。为防止小孩玩耍掉入鱼塘,鱼塘与大路保持适当的距离,并有围栏围护。

……

打开天窗说亮话,其实,我们要有这个底,界培塅的最佳定位,应该是成为我们居家休闲的好地方。我们的孩子们在外面工作、赚钱,我们家里并不需要多少人作田种地,我们并不需要多少多少农田菜园。只要我们的土地是留了自用,并不卖出,改变一些用途其实是无关紧要的。

呵呵,展望多多,这都会是看得见的。行动起来,开始做事,开始用钱,有余钱的,用掉,缺钱的,欠着,只要行动,新变化看得见,国家乐意农村大变化,还怕国家不来钱?

我们要紧的是重新规划土地,拿一部分来修路、建广场、搞园林,拿出一部分来方便大家建房,也拿出一部分来搞旅游开发。一个村组,没有一个比较漂亮的外观,比较好的宜居环境,将来我们最有钱,又有几个外面的妹子愿意嫁进来,来我们界培塅生活居住,来做我们界培塅的媳妇,来做界培塅人的夫娘?

让我们一起来期待!明天,界培塅就是新马村的榜样;明天,中央的领导人,就来了界培塅,竖起他们的大拇指,赞不绝口;明天,我们在外的后生小伙,快快的就奔回了老家,惊叹老家的美,干净整洁,真是自己的金窝银窝!


分享到:


相關文章: